一种摆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999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摆苗机。



背景技术:

中药材和果蔬种植过程中,种植效率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农业种植规模化,机械化操作将是趋势所致。根茎类农作物通常要进行摆苗,以党参为例,先进行育苗,然后移栽,在移栽时要把苗摆到犁沟里。目前很多地方采用人工摆苗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根茎类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摆苗的问题,能够大大提升摆苗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摆苗机,包括机架、摆苗辊、排苗带、主动卷筒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主动轮、被动轮、传动装置、被动卷筒和排苗箱;所述摆苗辊两端部分别连接被动轮,所述主动卷筒两端分别连接传动装置,所述排苗带成环状,所述排苗带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传动装置的主动卷筒,另一端设有被动卷筒,所述排苗带上方形成所述排苗箱。所述被动轮对称设于机架的前端,并通过皮带连接设于机架后端的主动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连接于机架上并和被动轮啮合,所述被动齿轮置于主动卷筒的端部。

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将速度传递给被动轮,所述摆苗辊与被动轮同步转动。被动轮带动与之匹配的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被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卷筒与被动齿轮同步转动,从而拽动排苗带运动。排苗带运动过程中,幼苗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摆苗辊上,摆苗辊继续转动将幼苗摆在了地上。

进一步的,所述排苗带上设有弧形槽,方便摆放幼苗;所述摆苗辊上设有与弧形槽匹配的长槽,当幼苗从排苗带上掉落后落在长槽里。

更进一步的,所述排苗箱底部设有与所述弧形槽对应的出苗孔,幼苗从出苗孔自动落到排苗带的弧形槽中。

更进一步的,所述摆苗辊不接触地面,以避免所述长槽中粘有过多泥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随着所述排苗带运动,在主动卷筒处幼苗掉落到摆苗辊的长槽中,摆苗辊转动,从而将幼苗摆在地面上,实现机械摆苗。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人工推动,也可以采用拖拉机等设备驱动,可选择性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农业中摆苗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解放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被动卷筒,3、主动轮,4、传动装置,41、主动齿轮, 42、被动齿轮,5、被动轮,6、主动卷筒,7、摆苗辊,8、排苗带,9、排苗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机架1、摆苗辊7、排苗带8、主动卷筒 6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的主动轮3、被动轮5、传动装置4、被动卷筒 2和排苗箱9,其中传动装置4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1和被动齿轮42。

机架1的后端设有主动轮3。被动轮5对称设于机架1的前端,并分别通过皮带与主动轮3连接。被动轮5之间连接有摆苗辊7,被动轮5带动摆苗辊7同步转动。摆苗辊7上设有长槽,用于接住、暂存以及摆放幼苗。被动轮5与传动装置4中的主动齿轮41啮合。主动齿轮41和被动齿轮42啮合,从而带动被动齿轮 42旋转。所述主动齿轮41和被动齿轮42分别连接在机架上,两个被动齿轮42 之间连接一主动卷筒6,被动齿轮42带动主动卷筒6同步转动。排苗带8上设有若干弧形槽,用于盛放植物幼苗。所述排苗带8成环状,并由被动卷筒2和主动卷筒6进行张紧。被动卷筒2通过轴承连接在机架1上,能够随外力进行旋转,当主动卷筒6转动带动排苗带8,被动卷筒2随排苗带8动作,从而实现排苗带8 的循环旋转排苗带8。排苗箱9设置在排苗带8的上方,其底部有出苗孔以及与出苗孔对应的旋转挡板,不工作时有旋转挡板堵住出苗孔,工作时旋开旋转挡板,幼苗自动下落至排苗带8上。

工作前,在排苗箱9内装满植物幼苗。对动机架向前运行,打开排苗箱9上的旋转挡板,植物幼苗自动落到排苗带8上。当承载幼苗的弧形槽部分运行至主动卷筒6处,幼苗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摆苗辊7的长槽上。摆苗辊7继续转动,将植物幼苗带到地面上,从而实现摆苗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移栽过程中摆放幼苗的工作,极大的提高了种植效率,解放了劳动力。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