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15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垂直栽培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直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垂直栽培装置占地面积较大,空间利用率不高,同时对种植水平要求较高,同时灌溉要求较高,需要大量人工。

中国专利201620700179.6公布了一种 阳台垂直无土栽培装置,包括多个种植杯和多个连接管,所述的种植杯包括一杯本体、一套管和一连接柄,所述的杯本体与所述的套管竖直布置,所述的连接柄为中空结构、一端与所述的杯本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的套管相连通;所述的多个种植杯的套管同轴布置并通过所述的连接管密封连接;所述的套管及所述的连接柄内布置有一隔板,所述的隔板将所述的套管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上下两部分。该方案下空间利用率有限,对人工需求仍然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空间利用率更高,栽培要求更低的垂直栽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垂直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和培养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架为多个,栽培架轮廓的形状均为长方形,栽培架交叉式地安装在一起,任一两个栽培架的连接处之间相互独立,任一两个栽培架之间通过滚轮连接,所有栽培架在安装状态下的长度均相同;每个栽培架上安装有多根横向支撑杆,所有横向支撑杆铺设在栽培架上,横向支撑杆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台,支撑台形状为长方形,支撑台为拆卸式安装,支撑台的底面上设置有孔洞,培养盆共有多个,所有培养盆底面设置有孔洞,所有培养盆均安装在支撑台上,任一支撑台的形状与放置在该支撑台上培养盆的形状相同,任一支撑台上的孔洞与放置在该支撑台上培养盆的孔洞相对;任一栽培架还设置有纵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为拆卸式安装,所有纵向支撑杆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贯通纵向支撑杆两端,任一纵向支撑杆均连接横向支撑杆,任一纵向支撑杆均连接培养盆。采用多个栽培架相互连接,相比现有的垂直栽培装置对空间利用率和阳光降雨的梯度利用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支撑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滚轮连接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栽培装置随实际空间利用改变形状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支撑台的承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实现有土栽培。支撑台底面上的孔洞用于和培养盆底面的孔洞相连,用于排出根系的毛细水分,同时增大根系的有氧呼吸能力。支撑杆内部均为中空结构用于形成引流槽,只需一根水管即可实现多个培养盆的同时浇灌,同时相比喷洒更加节约水资源。并且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有栽培架形状完全相同。该结构便于垂直栽培装置的产业化生产,便于组装和搭配。

本实用新型所有培养盆的底部设置有直径为0.1mm-0.5mm的透气孔。该结构在保证培养盆基本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了根系的有氧呼吸能力,并且避免土壤中水分过大,导致无氧呼吸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有纵向支撑杆连接横向支撑杆的一端均连向水龙头。该结构用于同时洒水,降低人工,减少水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所述栽培架分为大栽培架和小栽培架,大栽培架和小栽培架的宽相同,大栽培架的长是小栽培架的长的两倍。该设计使得搭配相对固定,更利于实际过程中的大规模使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栽培架的组合式搭配,极大地降低人工浇灌和培养的时间,同时对空间利用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对栽培效率有很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大栽培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横向支撑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纵向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培养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大栽培架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小栽培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大栽培架和小栽培架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

本实施例中垂直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和培养盆2。

栽培架为多个,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栽培架数量为四个。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栽培架均为大栽培架1。大栽培架1轮廓的形状为长方形,作为优选,本实施中所有大栽培架1形状尺寸均完全相同。

大栽培架1之间交叉式地安装在一起,任一两个大栽培架1的连接处之间相互独立,任一两个大栽培架1之间通过滚轮3连接。

每个大栽培架1上安装有多根横向支撑杆4,所有横向支撑杆4铺设在大栽培架1上,横向支撑杆4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台5,支撑台5形状为长方形,支撑台5拆卸式安装在横向支撑杆4上,支撑台5的底面上设置有孔洞6。

培养盆2共有多个,所有培养盆2底面设置有孔洞6,所有培养盆2均安装在支撑台5上,任一支撑台5的形状与放置在该支撑台5上培养盆2的形状相同,任一支撑台5上的孔洞6与放置在该支撑台5上培养盆2的孔洞6相对。

大栽培架1还设置有纵向支撑杆7,纵向支撑杆7拆卸式安装在横向支撑杆4上,所

有纵向支撑杆7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贯通纵向支撑杆7两端,任一纵向支撑杆7均连接横向支撑杆4,任一纵向支撑杆7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扣8,卡扣8通过设置在培养盆2上的连接口10连接培养盆2。所有培养盆2的底部设置有直径为0.1mm-0.5mm的透气孔。

实施例2

参见图1至图4、图6、图7。

本实施例中垂直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架和培养盆2。

栽培架为多个,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栽培架数量为四个。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栽培架分为大栽培架1和小栽培架9。大栽培架1共有两个,小栽培架9共有两个。大栽培架1轮廓的形状为长方形,作为优选,本实施中所有大栽培架1形状尺寸均完全相同。小栽培架9轮廓的形状为长方形,作为优选,本实施中所有小栽培架9形状尺寸均完全相同。小栽培架9的高度为大栽培架1高度的一半。

大栽培架1和小栽培架9之间交叉式地安装在一起,两个大栽培架1相连,两个大栽培架1各连接一个小栽培架9。任一两个栽培架之间通过滚轮3连接。

每个大栽培架1和小栽培架9上安装有多根横向支撑杆4,所有横向支撑杆4铺设在大栽培架1和小栽培架9上,横向支撑杆4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台5,支撑台5形状为长方形,支撑台5拆卸式安装在横向支撑杆4上,支撑台5的底面上设置有孔洞6。

培养盆2共有多个,所有培养盆2底面设置有孔洞6,所有培养盆2均安装在支撑台5上,任一支撑台5的形状与放置在该支撑台5上培养盆2的形状相同,任一支撑台5上的孔洞6与放置在该支撑台5上培养盆2的孔洞6相对。

大栽培架1和小栽培架9还设置有纵向支撑杆7,纵向支撑杆7拆卸式安装在横向支撑杆4上,所有纵向支撑杆7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贯通纵向支撑杆7两端,任一纵向支撑杆7均连接横向支撑杆4,任一纵向支撑杆7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扣8,卡扣8通过设置在培养盆2上的连接口10连接培养盆2。所有培养盆2的底部设置有直径为0.1mm-0.5mm的透气孔。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