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三叶青二次形成地下药用块茎的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38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三叶青二次形成地下药用块茎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三叶青(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又名金线吊葫芦。三叶青主要产地在我国西南部及安徽、浙江、品质以浙江最佳。三叶青以块茎及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活血化淤,利气化痰、健脾养胃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热惊厥,风湿酸痛,月经不调,咳喘脓痰,咽痛瘰疬,痈疔疮等症。对肺炎,淋巴结结核、肝炎,胃炎、子宫颈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对多种恶性肿瘤和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疾病均具有广泛而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三叶青含有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可作为拓扑异构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繁殖,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三叶青对绝大多数的原发癌、转移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肿瘤化疗带来的种种不良反应,如食欲低下、呕吐、恶心、头发脱落以及白细胞减少等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晚期患者有缓解疼痛作用,它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三叶青具广谱(适用各种实体瘤和非实体瘤患者服用),高效(能迅速改善癌性发热、疼痛、胸腹水、白细胞下降、厌食、乏力等恶病质症状,起效快,临床总有效率高),无毒(为纯天然植物提取物,经试验无任何毒副作用),无耐药性(能够全方位、多环节、多靶点的抑制肿瘤,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完全不同,临床运用没有抗药情况出现)。

三叶青野生生长环境要求高,且野生资源稀少,目前野生三叶青资源濒临灭绝,成为濒危植物,人工种植迫在眉睫。三叶青从栽培到形成地下块茎、成熟、收获,至少需要3周年,投资周期长,三叶青属于多年生常绿植物,三年生长过程形成的地下块茎大小不均匀,最多只有1/2的地下块茎能成为商品(单颗三叶青块茎大于6克),传统的种植模式采用大田种植,种植三年后,挖出三叶青后,一般商品级的成品只有1/2,需要重新种植,三年后采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三叶青二次形成地下药用块茎的培养方法,采用该培养方法可以缩短珍稀、濒危药用三叶青地下块茎形成的周期,提高三叶青的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促进三叶青二次形成地下药用块茎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培养容器a,在培养容器a内加入栽培基质,三叶青种植在培养容器a的栽培基质中,三年形成三叶青生长块,三叶青地下块茎成熟后,轻轻的去掉外面的容器,保留完整的三叶青生长块;

(2)、将步骤(1)中的得到的三叶青,优选生长块上直径1厘米以上,长度2厘米以上的三叶青地下块茎,用锋利小刀,从三叶青根系上将三叶青地下块茎摘除,取得商品级地下块茎;

(3)、将步骤(2)得到的三叶青生长块放入杀菌剂溶液迅速浸泡一下;

(4)、选用培养容器b,培养容器b与培养容器a的高度相等,直径较培养容器a大4cm;在培养容器b底部铺2厘米的栽培基质,将步骤(3)中得到三叶青生长块至于培养容器b内,在三叶青生长块与培养容器b侧壁之间填满栽培基质,压实,处理好的培养容器b放在地表,浇透定根水;

(5)、将步骤(4)得到的三叶青生长块的地上部分枝叶剪去1/3,一般经过半年的生长,三叶青根系继续萌发形成新的三叶青块茎或原来小的三叶青地下块茎迅速膨大,遇到容器外壁的阻力,第二次形成三叶青块根或长成标准商品级地下块茎,第二年即可重新采收商品级地下块茎。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促进三叶青二次形成地下药用块茎的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先通过初次培养并在三年形成三叶青生长块,然后初次采摘,取得商品级地下块茎;然而通过二次培养后,第二次形成三叶青块根或长成标准商品级地下块茎,第二年即可重新采收商品级地下块茎。本技术操作,按照三叶青生长特性,将三叶青商品地下块茎去除,保留未达到商品级的地下块茎,然后二次培养,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药农经济效益。另外,容器栽培技术是一种直接控制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在人为的条件下,把植物的根系限制在一定的介质或者空间范围内,控制根系体积和数量的分布与结构,通过调节根系的生长来调控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促进三叶青二次形成地下药用块茎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培养容器a,在培养容器a内加入栽培基质,三叶青种植在培养容器a的栽培基质中,三年形成三叶青生长块,三叶青地下块茎成熟后,轻轻的去掉外面的容器,保留完整的三叶青生长块;

(2)、将步骤(1)中的得到的三叶青,优选生长块上直径1厘米以上,长度2厘米以上的三叶青地下块茎,用锋利小刀,从三叶青根系上将三叶青地下块茎摘除,取得商品级地下块茎;

(3)、将步骤(2)得到的三叶青生长块放入杀菌剂溶液迅速浸泡一下;

(4)、选用培养容器b,培养容器b与培养容器a的高度相等,直径较培养容器a大4cm;在培养容器b底部铺2厘米的栽培基质,将步骤(3)中得到三叶青生长块至于培养容器b内,在三叶青生长块与培养容器b侧壁之间填满栽培基质,压实,处理好的培养容器b放在地表,浇透定根水;

(5)、将步骤(4)得到的三叶青生长块的地上部分枝叶,剪去1/3,一般经过半年的生长,三叶青根系继续萌发形成新的三叶青块茎或原来小的三叶青地下块茎迅速膨大,遇到容器外壁的阻力,第二次形成三叶青块根或长成标准商品级地下块茎,第二年即可重新采收商品级地下块茎。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促进三叶青二次形成地下药用块茎的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先通过初次培养并在三年形成三叶青生长块,然后初次采摘,取得商品级地下块茎;然而通过二次培养后,第二次形成三叶青块根或长成标准商品级地下块茎,第二年即可重新采收商品级地下块茎。本技术操作,按照三叶青生长特性,将三叶青商品地下块茎去除,保留未达到商品级的地下块茎,然后二次培养,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药农经济效益。以下通过试验数据对二次形成地下药用块茎的培养方法进行验证,具体如下;

二次促根试验:

1、试验标准:《三叶青生产技术规程》(db3311/t53—2016)试验时间:2012年10月至2015月10月;试验地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西村口村,两个处理组所采用的供试作物三叶青品种相同。

2、试验方法试验共设2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面积30m2

(1)、处理1:普通大田,2010年10月第一次种植后,2013年10月收获,同时进行第二次种植,2016年10月收获;

(2)、处理2:二次促根处理,2010年10月第一次种植后,2013年10月打开容器,摘取商品级的地下块茎,按照上述培养方法,进行二次培养,2015年10月收获;

3、种植三叶青的时候,种植三叶青的基质肥料相同,大田按照30cmx30cm间距,二次促根采用口径为30*30厘米的矩形开口的无纺布袋,每个容器均种植3株,将基质装入容器袋里,种植种苗,其它管理措施相同。

4、结果与分析

4.1普通大田种植、二次促根方法种植,在地下块根多糖含量、产量上的效果区别。

4.1.1,实验组1:二种种植模式对三叶青地下块根多糖等营养物质2次检测的结果,由表1可知,

表1三叶青块根多糖含量分析表

由表1可以知道,通过对二次生根种植,第一次3年,第二次2年后,常规大田每次种植3年进行地下块根多糖测定,表1显示,通过对比测试,二次生根种植和常规大田种植的三叶青块根多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即表明二次生根种植的三叶青的营养含量与传统种植方式所得到的三叶青营养含量差不多。另外,经过科学分析上述整个过程全部采用物理技术,根据三叶青生物特性,将原来未达到商品级的块根,通过延长生长周期,促进其块根的继续的生长。而且其生长周期也是达到最低3年成熟期,所以采用本方案不会降低三叶青块根的药用价值。

4.1.2;实验组2:容器栽培技术是一种直接控制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的栽培技术,在人为的条件下,把植物的根系限制在一定的介质或者空间范围内,控制根系体积和数量的分布与结构,通过调节根系的生长来调控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二种种植模式对三叶青亩产的影响,由表2可知,

表2三叶青块根产量、优果率比较表

优果率指1kg地下块根中的块根重量大于3克的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三叶青相同面积的产量第一个种植周期差异性体现出来,采用容器不论第一次种植还是二次培养均比常规大田种植产量高。同时对比优质果率二次限根容器种植方法较普通大田种植高且显著。最后对比整个种植过程人工花费,第一种植人工差异一般,第二次种植人工花费就特别明显差异。经过分析,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三叶青根系具有深根性生长特性,喜生长在石缝等环境,在民间称为“打洞”,因此三叶青又名“地老鼠”。三叶青根在疏松、肥沃的土壤层形成地下块茎比例很小,只有当根系的生长遇到坚硬的土层或石块,阻碍三叶青根系继续延长后,才开始膨大形成其药用部分--地下块茎,且其生长达到商品药材的标准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另一方面,野生三叶青的采挖也十分困难,往往发现其地上部分后,要往下挖50厘米甚至1米才能找到地下块茎;所以采用容器栽培即可提高产量,又可节约大量劳动力。

本发明申请中需要说明:

优果率中指1kg地下块根中的块根重量大于3克的数量。

直径1厘米以上,长度2厘米以上的三叶青地下块茎,地下块茎能成为商品(单颗三叶青块茎大于6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