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药多糖和氟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68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山药多糖和氟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啶酰菌胺(试验代号:aec638206,通用名称:flnopicolide,商品名称:infinito)是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葡萄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等。氟啶酰菌胺不仅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与其它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而且具有很好的持效活性;对作物安全与有利的毒理数据和生态效果,因此适宜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目前关于氟啶酰菌胺的复配专利还很少,将氟啶酰菌胺与非典型杀菌剂复配的专利更少。中国专利201510266651.x公开了一种含茉莉酸和氟啶酰菌胺、或者茉莉酸甲酯和氟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能够协同增效,促使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增强光合强度,提高叶绿素含量,保绿防老,促进根系发达,促进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吸收,辅助作物劣势部分良好生长,增强植株对水、肥的吸收,调节植株体内水分的平衡,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旱、抗寒性,并且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虫性、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功能。中国专利201410068019.x公开了一种含寡糖与嘧啶类杀菌成分的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寡糖选自壳寡糖、果胶寡糖、海藻酸钠寡糖中的至少一种,嘧啶类杀菌成分选自氟啶酰菌胺、氟啶胺、啶斑肟、啶酰菌胺中的一种,寡糖与嘧啶类组分的质量份数比为1:10-10:1;上述组合物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提高了组合物的防病效果,延缓病原菌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中国专利201510001242.7公开了一种含超敏蛋白和氟吡菌酰胺的组合物,能够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同时增加作物对肥料的有效吸收,辅助作物劣势部分良好生长,调节作物体内水分的平衡,从而激活作物的代谢系统,促进作物细胞增长、根系活力加强的特点。可见,关于添加另一组方以提高氟啶酰菌胺单剂的活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山药多糖是山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山药多糖主要由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研究表明,山药经热水提取、去蛋白、乙醇沉淀、sephadexg-100纯化得山药多糖,分子量为8.1×10-4。目前人们对于山药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降血糖、补中益气、刺激或调节免疫系统等功能,而对于其抑菌功能的研究还比较少。山药多糖对于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山药多糖对于杀菌剂的增效作用目前还未见有研究公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山药多糖和氟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显著提高氟啶酰菌胺的活性,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产生。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山药多糖和氟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山药多糖和氟啶酰菌胺组成,所述的山药多糖和氟啶酰菌胺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5-10。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或颗粒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葫芦科作物霜霉病及茄科作物晚疫病。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山药多糖和氟啶酰菌胺按照重量比为1:5-10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山药多糖本身对于真菌的抑制作用很小,其主要作为氟啶酰菌胺的增效剂,能够显著提高氟啶酰菌胺对病菌的抑制活性,二者混配还能够减少化学药剂氟啶酰菌胺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化学药剂的残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为了说明山药多糖对于氟啶酰菌胺的增效作用,本发明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毒力指数ti(a)=(标准剂a的ec50÷a剂的ec50)×100毒力指数ti(b)=(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实际毒力指数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b)=ti(a)×a在混剂中的百分数+ti(b)×b在混剂中的百分数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评价标准为:共毒系数≥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13-2008第13部分:抑制晚疫病菌试验叶片法》,用配制好相应浓度的药剂喷雾处理马铃薯健康叶片,24h后,用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均匀喷雾,在适宜的温湿度及光照条件下培养5-7d,等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5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按照上述计算方法统计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药剂ec50(ppm)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氟啶酰菌胺单剂(a)12.362542.72//山药多糖单剂(b)314.28100.00//a:b=1:135.36888.801321.3667.3a:b=2:123.891315.531728.4876.1a:b=3:116.001964.251932.04101.7a:b=4:133.54937.032054.1745.6a:b=5:111.792665.652135.60124.8a:b=6:18.533684.412193.76167.9a:b=7:18.723604.132237.38161.1a:b=8:18.063899.262271.31171.7a:b=9:110.662948.222298.45128.3a:b=10:110.952870.142320.65123.7a:b=11:113.662300.732339.1698.4a:b=12:117.821763.642354.8274.9a:b=13:115.272058.152368.2486.9a:b=14:113.922257.762379.8794.9从上表可知,氟啶酰菌胺与山药多糖的重量比为5-10: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当重量比为1:1、2:1、4:1以及12:1时,其共毒系数小于80,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他比例仅表现出简单的相加作用。二产品制备实施例产品实施例17%山药多糖·氟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6)山药多糖1%,氟啶酰菌胺6%,羧甲基纤维素钠10%,烷基萘磺酸盐2%,轻质碳酸钙4%,高岭土补足100%。按上述配方进行原料称量,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检测合格即制得7%山药多糖·氟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产品实施例29%山药多糖·氟啶酰菌胺颗粒剂(1:8)山药多糖1%,氟啶酰菌胺8%,烷基萘磺酸盐12%,淀粉3%,硫酸钠2%,高岭土补足100%。按上述配方比例进行原料称量,混合均匀,粉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过筛后即得9%山药多糖·氟啶酰菌胺颗粒剂。对照产品实施例11%山药多糖可湿性粉剂:山药多糖1%,羧甲基纤维素钠10%,烷基萘磺酸盐2%,轻质碳酸钙4%,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同产品实施例1。对照产品实施例26%氟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氟啶酰菌胺6%,羧甲基纤维素钠10%,烷基萘磺酸盐2%,轻质碳酸钙4%,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同产品实施例1。三大田药效实施例试验药剂:上述产品实施例1-2分别作为试验组1-2,对照产品实施例1-2分别作为对照组1-2。另设空白对照组。试验方法:参照《gb/t17980.34-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第34部分: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试验方法。在发病初期第一次喷雾施药,7d后第二次喷雾施药。共施药两次,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试验地点:广西南宁市。调查方法:于第二次施药后7d、15d分别在每个小区进行五点取样调查,每点取连续的3株,查全部叶片,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记录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公式(1):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式(1)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叶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叶数。公式(2):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式(2)中: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后施药后病情指数。并于马铃薯收获时进行产量调查,计算亩产量和增产率。结果如下表所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由上表可知,本发明的含山药多糖和氟啶酰菌胺的组合物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或者接近对照药剂的情况下,不管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还是增产方面,其效果都比对照药剂显著优异。在第二次施药后7d调查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防治效果比氟啶酰菌胺单剂高10.06%以上;第二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防治效果比氟啶酰菌胺单剂高15.18%以上;收获时,本发明的增产效果比氟啶酰菌胺单剂高16.2-25.6%。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