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籽穗兼收玉米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664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籽穗兼收玉米收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籽穗兼收玉米收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田玉米收获,有些地区为了播种小麦收割时间比较早,籽粒含水率较高,因此只能收果穗;有些地区只种一季玉米因此收割时间比较晚,籽粒含水率较低,所以可以直接收籽粒。收割机作业人员跨区作业时要么只能收果穗,要么只能收籽粒。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籽穗兼收玉米收割机,不仅一次性完成对成熟期玉米的摘穗、剥皮、集箱,也可以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脱粒、集箱;使玉米收割机用户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籽穗兼收玉米收割机,包括车辆,发动机总成,割台总成,玉米穗输送槽,玉米穗剥皮机,果穗输送带,储粮仓,还包括脱粒机、籽粒推运搅龙总成和籽粒提升搅龙总成;

所述脱粒机配合安装在玉米穗剥皮机和储粮仓之间的下方;所述籽粒推运搅龙总成匹配安装在玉米穗剥皮机下方,且位于脱粒机的下方;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匹配安装在玉米穗剥皮机侧方,籽粒提升搅龙总成的下部与籽粒推运搅龙总成配合链接;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位于果穗输送带的一侧,且在果穗输送带的另一侧设置调整支架;所述调整支架的一端与果穗输送带一侧的边缘配合连接,另一端与储粮仓顶部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果穗输送带与储粮仓上部通过转轴配合连接;在所述调整支架的上配合设置调整安装孔,调整安装孔用于与储粮仓上部配合连接。

所述脱粒机位于玉米穗剥皮机的后下方,且位于储粮仓的前方;所述脱粒机的开口位于玉米穗剥皮机的果穗出口的下方,且位于果穗输送带的下方;所述脱粒机开口的宽度与玉米穗剥皮机果穗出口的宽度相互匹配;所述脱粒机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辊组;所述第一辊组、第二辊组和第三辊组从上到下倾斜向前依次间隔设置,且该三组辊组安装在同一个斜面上,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二辊组和第三辊组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辊组的下边缘位置竖直向上延伸的沿线与玉米穗剥皮机的外边缘的位置重合;在脱粒机的后下方设置玉米穗排出口,在脱粒机的下部靠前的位置处设置玉米粒排出口。

所述籽粒推运搅龙总成水平横向设置在脱粒机玉米粒排出口的下方,籽粒推运搅龙总成的上端敞口,籽粒推运搅龙总成的动力输入轴的输入端位于玉米穗剥皮机动力输入轴输入端的同侧。

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倾斜向上匹配设置在玉米穗剥皮机一侧的后部,且位于果穗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包括外壳、输送搅龙和动力组件;所述输送搅龙设置在外壳内,且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的底部与籽粒推运搅龙总成的一端配合连接,其顶部的外壳处设置有籽粒排出口;所述籽粒排出口的开口朝向果穗输送带;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位于玉米穗剥皮机动力输入轴输入端相对应的一侧。

所述果穗输送带一端与储粮仓上部连接,另一端与玉米穗剥皮机的果穗出口端配合接触;所述果穗输送带与储粮仓的上部通过转轴配合连接,果穗输送带与储粮仓接触的一端通过上部的转轴能够倾斜向上转动;所述果穗输送带通过调整支架配合安装在玉米剥皮机和储粮仓之间,调整支架的两端均通过转轴分别与储粮仓顶部和果穗输送带外侧部配合连接;所述调整支架上的调整安装孔位于调整支架外侧,且位于靠近调整支架上端的位置,调整安装孔能够与储粮仓顶部通过转轴相互配合连接。

所述调整支架与果穗输送带外侧部配合连接的位置处于果穗输送带边缘,且通过安装在果穗输送带边缘的固定件配合设置;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果穗输送带边缘的外侧,且位于果穗输送带纵向边长的中前部位置。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脱粒机、籽粒推运搅龙总成和籽粒提升搅龙总成;以及带有调整安装孔的调整支架,不仅能够一次性完成对成熟期玉米的摘穗、剥皮、集箱,能够使果穗输送带的位置进行调整,将果穗输送带沿一定角度旋转,使籽粒排出口朝向果穗输送带,也可以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脱粒、集箱;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调整支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籽穗兼收玉米收割机,包括车辆,发动机总成,割台总成1,玉米穗输送槽2,玉米穗剥皮机3,果穗输送带4,储粮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粒机6、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和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

所述脱粒机6配合安装在玉米穗剥皮机3和储粮仓5之间的下方;所述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匹配安装在玉米穗剥皮机3下方,且位于脱粒机6的下方;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匹配安装在玉米穗剥皮机3侧方,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的下部与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配合连接;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位于果穗输送带4的一侧,且在果穗输送带4的另一侧设置调整支架9;所述调整支架9的一端与果穗输送带4一侧的边缘配合连接,另一端与储粮仓5顶部活动配合连接;所述果穗输送带4与储粮仓5上部通过转轴配合连接;在所述调整支架9的上配合设置调整安装孔91,调整安装孔91用于与储粮仓5上部配合连接。

所述脱粒机6位于玉米穗剥皮机3的后下方,且位于储粮仓5的前方;所述脱粒机6的开口位于玉米穗剥皮机3的果穗出口的下方,且位于果穗输送带4的下方;所述脱粒机6开口的宽度与玉米穗剥皮机3果穗出口的宽度相互匹配;所述脱粒机6包括第一辊组61、第二辊组62和第三辊组63;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辊组从上到下倾斜向前依次间隔设置,且该三组辊组安装在同一个斜面上,第一辊组61与第二辊组62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二辊组62和第三辊组63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辊组62的下边缘位置竖直向上延伸的沿线与玉米穗剥皮机3的外边缘的位置重合;在脱粒机6的后下方设置玉米穗排出口,在脱粒机3的下部靠前的位置处设置玉米粒排出口。

所述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水平横向设置在脱粒机3玉米粒排出口的下方,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的上端敞口,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的动力输入轴的输入端位于玉米穗剥皮机3动力输入轴输入端的同侧。

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倾斜向上匹配设置在玉米穗剥皮机3一侧的后部,且位于果穗输送带4的一侧;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包括外壳、输送搅龙和动力组件;所述输送搅龙设置在外壳内,且与动力组件配合连接;所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的底部与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的一端配合连接,其顶部的外壳处设置有籽粒排出口81;所述籽粒排出口81的开口朝向果穗输送带4;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入端位于玉米穗剥皮机3动力输入轴输入端相对应的一侧。

所述果穗输送带4一端与储粮仓5上部连接,另一端与玉米穗剥皮机3的果穗出口端配合接触;所述果穗输送带4与储粮仓5的上部通过转轴配合连接,果穗输送带4与储粮仓5接触的一端通过上部的转轴能够倾斜向上转动;所述果穗输送带4通过调整支架9配合安装在玉米剥皮机3和储粮仓5之间,调整支架9的两端均通过转轴分别与储粮仓5顶部和果穗输送带4外侧部配合连接;所述调整支架9上的调整安装孔91位于调整支架9外侧,且位于靠近调整支架9上端的位置,调整安装孔91能够与储粮仓5顶部通过转轴相互配合连接。

所述调整支架91与果穗输送带4外侧部配合连接的位置处于果穗输送带4边缘,且通过安装在果穗输送带4边缘的固定件配合设置;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果穗输送带4边缘的外侧,且位于果穗输送带4纵向边长的中前部位置。

玉米首先通过收获机的割台的收割后,进入到玉米穗输入槽2内将其运输到输入槽的顶端,然后进入到剥皮机3内进行剥皮,如果玉米穗中的籽粒含水率较高,则只进行玉米穗的收获,剥皮后的玉米穗通过果穗输送带4运输到粮仓内5。

本发明的脱粒机6安装配置在果穗输送带4的下方,并设置第一辊组61、第二辊组62和第三辊组63,每个辊组均通过车辆的动力总成提供动力。第一、第二和第三辊组从上到下倾斜向前依次间隔设置,该三个辊组均安装在同一个斜面上,并且第一辊组61和第二辊组62之间的沿斜面的直线距离要大于第二辊组62和第三辊组63之间的沿斜面的直线距离。这能够使从剥皮机3掉落下来的玉米果穗落入到第一和第二辊组之间,能够使玉米果穗进行充分脱粒。调整支架9两个通过轴连接分别与储粮仓5的顶部和果穗输送带4配合连接,调整支架9与储粮仓5的顶部通过活动连接部件连接,能够使调整支架9与储粮仓5顶部分离,调整支架9能够拉动果穗输送带4斜向上运动合适的距离后,将调整支架9的调整安装孔91与储粮仓5的顶部的活动连接部件配合连接,将活动连接部件安装在调整安装孔91内,以固定果穗输送带4,并使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得籽粒排出口81的开口处朝向果穗输送带4,使果穗输送带4倾斜向下与储粮仓5的仓壁配合连接。当收获的玉米穗中的籽粒含水率较低,适合直接进行脱粒收获时,则在工作前,先将调整支架9斜向上调整,则从剥皮机3出来的剥皮后的玉米果穗在重力作用下落到脱粒机6内,脱粒机6的三个辊组对玉米果穗进行充分的脱粒工作,脱下的籽粒下落到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内,在搅龙的作用下运输到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的底部,再输送到籽粒排出口81,将籽粒输送到果穗输送带4再进入到储粮仓5内。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包括搅龙和壳体,搅龙安装在壳体内,壳体向上敞口,在剥皮机3进行剥皮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部分籽粒脱落,该部分脱落的籽粒能够掉落到其下方的籽粒推运搅龙总成7的壳体内,再进一步通过籽粒提升搅龙总成8输送到储粮仓5内。脱粒机6通过固定支撑架和紧固螺栓安装在机架上。

本发明具有多功能籽穗兼收型玉米收获机械,不仅一次性完成对成熟期玉米的摘穗、剥皮、集箱,也可以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脱粒、集箱;使用户大大提高了收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