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药多糖和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868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山药多糖和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山药多糖是山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山药多糖主要由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研究表明,山药经热水提取、去蛋白、乙醇沉淀、sephadexg-100纯化得山药多糖,分子量为8.1×10-4。目前人们对于山药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降血糖、补中益气、刺激或调节免疫系统等功能,而对于其抑菌功能的研究还比较少。

中国专利cn201410143035.0公开了一种山药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前处理、热水水浴浸提、sevage法除蛋白、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进行粗分多糖和sephadexg-100层析柱进一步纯化等步骤,同时,该专利还测定了山药多糖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其结果表明,山药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尼氏芽孢杆菌均无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但并不明显,以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得知山药多糖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浓度为2.5mg/ml。

山药多糖对于真菌的抑制作用目前还未见有研究公开。

氟啶胺属于2,6-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氟啶胺对于交链孢属、葡萄孢属、灰葡萄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垦菌属菌非常有效,兼有优良的控制食植性螨类的作用,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也有卓越的防效,对由根霉菌引起的水稻猝倒病也有很好的防效。

经检索目前没有山药多糖在杀菌剂增效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山药多糖和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显著提高氟啶胺的活性,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产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山药多糖和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山药多糖和氟啶胺组成,所述的山药多糖和氟啶胺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0.1-5:1。

所述的山药多糖和氟啶胺的重量比优选为:0.3:1、0.5:1或3: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颗粒剂。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及茄科作物晚疫病。

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山药多糖和氟啶胺按照重量比为0.1-5:1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山药多糖本身对于真菌的抑制作用很小,其主要作为氟啶胺的增效剂,能够显著提高氟啶胺对病菌的抑制活性,二者混配还能够减少化学药剂氟啶胺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化学药剂的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为了说明山药多糖对于氟啶胺的增效作用,本发明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

毒力指数ti(a)=(标准剂a的ec50÷a剂的ec50)×100

毒力指数ti(b)=(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

实际毒力指数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b)=ti(a)×a在混剂中的百分数+ti(b)×b在混剂中的百分数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评价标准为:共毒系数≥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13-2008第13部分:抑制晚疫病菌试验叶片法》,用配制好相应浓度的药剂喷雾处理马铃薯健康叶片,24h后,用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均匀喷雾,在适宜的温湿度及光照条件下培养5-7d,等空白对照病叶率达到5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

按照上述计算方法统计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知,氟啶胺与山药多糖的重量比为1:0.1-5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当重量比为1:7、1:8以及1:10时,其共毒系数小于80,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当重量比为1:15时,仅表现出简单的相加作用。

二产品制备实施例

产品实施例132%山药多糖·氟啶胺可湿性粉剂(3:1)

山药多糖24%,氟啶胺8%,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10%,十二烷基硫酸钠8%,白炭黑15%,膨润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进行原料称量,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检测合格即制得32%山药多糖·氟啶胺可湿性粉剂。

产品实施例213%山药多糖·氟啶胺水分散粒剂(0.3:1)

山药多糖3%,氟啶胺1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12%,丁基萘磺酸钠3%,淀粉8%,硫酸钠3%,高岭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比例进行原料称量,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捏合,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过筛即得13%山药多糖·氟啶胺水分散粒剂。

产品实施例31.5%山药多糖·氟啶胺颗粒剂(0.5:1)

山药多糖0.5%,氟啶胺1%,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0.5%,十二烷基硫酸钠2%,聚乙烯醇2%,高岭土补足100%。

按上述配方比例进行原料称量,混合均匀,粉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过筛后即得1.5%山药多糖·氟啶胺颗粒剂。

对照产品实施例1

3%山药多糖可湿性粉剂:山药多糖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十二烷基硫酸钠1%,白炭黑8%,膨润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同产品实施例1。

对照产品实施例2

1%氟啶胺可湿性粉剂:氟啶胺1%,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十二烷基硫酸钠1%,白炭黑8%,膨润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同产品实施例1。

三大田药效实施例

试验药剂:上述产品实施例1-3分别作为试验组1-3,对照产品实施例1-2分别作为对照组1-2。另设空白对照组。

试验方法:参照《gb/t17980.34-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第34部分: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试验方法。在发病初期第一次喷雾施药,7d后第二次喷雾施药。共施药两次,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试验地点:广西南宁市。

调查方法:于第二次施药后7d、15d分别在每个小区进行五点取样调查,每点取连续的3株,查全部叶片,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记录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公式(1):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式(1)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叶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叶数。

公式(2):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式(2)中: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后施药后病情指数。

并于马铃薯收获时进行产量调查,计算亩产量和增产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的含山药多糖和氟啶胺的组合物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或者接近对照药剂的情况下,不管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还是增产方面,其效果都比对照药剂显著优异。在第二次施药后7d调查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防治效果比氟啶胺单剂高19.01%以上;第二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防治效果比氟啶胺单剂高20.24%以上;收获时,本发明的增产效果比氟啶胺单剂高14.53-27.0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