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冬枣果实品质的土壤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0980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冬枣(ziziphusjujubacv.dongzao)果实品质的土壤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冬枣(ziziphusjujubacv.dongzao)属于鼠李科枣属,是无刺枣树的一个晚熟鲜食优良品种。分布于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冬枣含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vc含量是梨的140倍,苹果的70倍,被誉为“百果之王”。如,沾化冬枣是华东地区的优良冬枣品种,目前山东滨州市沾化区栽培的冬枣品种以“沾冬1号”和“沾冬2号”为典型代表,因其口感酥脆,皮薄多汁,甜度高而备受消费者喜欢。山东滨州沾化区作为冬枣的发源地,目前仍是冬枣栽培面积最大的县区;全国冬枣种植面积约为100万亩(按统一口径计算),其中,沾化地区种植面积实际占地达24万亩,被誉为“中国冬枣之乡”。沾化全区30万人从事冬枣产业生产经营,20万人赖以生存,冬枣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沾化地区冬枣栽培时间最长的已经达到20多年,然而,随着冬枣栽培时间的延长,过度追求产量及不合理的土壤施肥管理措施,导致很多枣园土壤开始出现明显的地力退化现象,进而使得冬枣产量和品质均出现明显下降,不同枣园的单位面积经济收益的差距可达3-8倍。其中,粗放的施肥方式是枣园土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没有对枣树进行营养诊断的前提下,施肥种类和数量的确定均缺少针对性,因而土壤肥力的长期维持成为冬枣园经营管理中的技术难题。在保证冬枣园一定产量的条件下,提高冬枣在营养、口感、果型、颜色等方面的品质指标是今后沾化冬枣园土壤管理的主要目标,除了修枝、环剥、病虫害管理等日常管理措施外,如何改进沾化地区冬枣园的土壤管理方法就成为提高冬枣品质的关键所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冬枣(ziziphusjujubacv.dongzao)果实品质的土壤管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黄河三角洲轻度盐碱化地区,并能够显著提高冬枣品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显著提高冬枣果实品质的土壤管理方法,所述土壤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冬枣营养诊断标准的制定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选择产量稳定,冬枣各项品质指标(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总糖、可滴定酸度等)均比较优良的冬枣园两个,作为营养诊断标准值制定的取样对象,冬枣树龄均为13年生。在每年冬枣幼果期的7月下旬至8月初进行冬枣营养枝叶的取样,共计取样两年,综合两年的取样测定数据用于制定冬枣幼果期的营养诊断标准。幼果期营养诊断标准用于指导确定果实膨大期冬枣园的土壤管理和施肥方法。每年在每个冬枣园内选择长势良好的枣树20株,每株取成熟且生长正常的营养枝叶片,在树冠中上部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取样,每株所有的取样叶片各自混合后作为一个样品。测定指标包括叶片氮、磷、钾元素含量;其中,叶片全磷与全钾采用硝酸-高氯酸消煮后,分别应用钼锑抗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法测定,叶片全氮采用元素分析仪法测定。所制定的营养诊断标准如下表1所示。根据x±2/3s.d.和x±4/3s.d.(x为元素含量的平均值;s.d.标准差)分别作为养分的缺乏、低值、标准值、高值、过量范围。表1冬枣幼果期营养枝叶片元素含量诊断标准值(g/kg)元素(单位)缺乏低值标准值高值过量氮(g/kg)<29.7329.73-32.1032.10-36.9036.90-39.30>39.3磷(g/kg)<1.231.23-1.461.46-1.931.93-2.16>2.16钾(g/kg)<22.0822.08-24.6224.62-29.6829.68-33.28>33.28(2)秋季土壤深翻及秋施基肥选择秋季果实采摘后至落叶前时间段内,进行冬枣园的土壤深翻及秋施基肥。在冬枣园行间或株间,选择距离果树距离55-75cm处开沟深翻,并根据根系分布适当调整这一距离;沟的宽度为45cm-80cm,深度为35cm-60cm,进行土壤深翻;根据开沟深度将土壤平均分为上下两层,每层作为一部分分别放置在沟的两侧;上层土与秋施基肥混合均匀后先回填到施肥沟底部,下层土最后再回填。秋施基肥包括有机肥、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以及微生物菌肥等,有机肥施肥用量为1.4吨/亩-3.5吨/亩,其中有机肥为腐熟粪肥或成品有机肥,如为腐熟粪肥,其施用量为2.0吨/亩-3.5吨/亩,如为成品有机肥则施用量为1.4吨/亩-2.5吨/亩;秋施基肥还包括氮磷钾复合肥(含氮、磷、钾分别为15%,15%,15%),其施用量为40kg/亩-60kg/亩,或者为折合等量元素含量的氮、磷、钾单元素肥料分别施用;秋施基肥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为30kg/亩-50kg/亩,中微量元素肥包含钙、镁、铁、锌、硼、铜、钼等微量元素;秋施基肥中的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200kg/亩-300kg/亩。秋施基肥以行间施肥为主,行间施肥2-3年后,在株间根据开沟的宽度和长度参考上述行间施肥量选择一种或多种肥料进行秋施基肥,以保证树体根系在各个方向的均衡生长。(3)幼果期追肥生长季的6月底至8月初,进行1次追肥,追肥包括叶面喷施和根部冲施两种方法,幼果期追肥主要包括大量元素肥料的土壤施肥、根部冲施肥或叶面喷施肥。按每株冬枣树计算的施肥量包括:尿素0.1kg/株-0.2kg/株,磷酸二铵0.1kg/株-0.2kg/株,硫酸钾0.1kg/株-0.2kg/株,采用多点穴施法施肥。或者是换算的各元素相当用量的全元素冲施肥。结合上述土壤施肥,幼果期叶面喷施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3次。(4)幼果期叶片营养诊断在冬枣幼果期的7月下旬至8月初进行营养枝叶片的取样测定,在冬枣园内选择长势良好的枣树20株,每株取成熟且生长正常的营养枝叶片,在树冠中上部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取样,每株所有的取样叶片混合后作为一个样品。测定各个样品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与表1中的营养诊断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树体是否存在养分缺乏的状况,并用于指导当年生长季冬枣果实膨大期的追肥种类和用量。(5)基于幼果期营养诊断结果的果实膨大期追肥8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果实膨大期进行1次追肥,追肥量根据幼果期叶片营养诊断结果确定。果实膨大期追肥主要为大量元素肥料的土壤施肥、根部冲施或叶面喷施。根据当年幼果期叶片养分含量测定结果对比表1中的营养诊断标准值调整上述果实膨大期追肥的具体施用量,氮、磷、钾元素处于“缺乏”或“低值”范围内时,分别对应调整尿素、磷酸二铵及硫酸钾的用量,具体调整用量如表2所示,即当年叶片氮元素含量处于缺乏、低值、标准值、高值、过量时,分别施用对应量的尿素;根据叶片磷元素含量及钾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则分别选择表2中对应的磷酸二铵及硫酸钾的用量。通过追肥实验研究表明,按表2所示的推荐施肥量,可以在保证冬枣产量的基础上,明显提高冬枣的品质。当幼果期叶片氮含量处于缺乏状态时,在果实膨大期调整尿素施用量为0.3kg/株;当幼果期叶片氮处于低值范围内时,推荐本阶段尿素施用量为0.20kg/株-0.30kg/株;当幼果期叶片氮处于标准值范围内时,推荐本阶段尿素施用量为0.20kg/株。同样,果实膨大期磷素或钾素的推荐施肥量分别按表2所列磷酸二铵及硫酸钾对应施用量进行施肥。表2冬枣果实膨大期土壤追肥量表(kg/株)元素(单位)缺乏低值标准值高值过量尿素(kg/株)0.300.20-0.300.2000磷酸二铵(kg/株)0.200.15-0.200.150.10-0.150.10硫酸钾(kg/株)0.300.25-0.300.250.20-0.250.20同时,根据幼果期营养诊断结果,可以辅助使用叶面施肥法来改善树体的营养供应。经施肥实验研究,叶面施用尿素及磷酸二氢钾,可以起到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施肥实验研究表明,当幼果期诊断表明氮素处于缺乏状态时,可以在果实膨大期补充进行0.3%尿素叶面施肥2-3次;当氮素处于低值范围时,推荐叶面施用0.3%尿素1-2次;当氮素处于标准值范围时,推荐施用叶面施用0.3%尿素1次;当氮素处于高值或过量范围时,推荐果实膨大期不进行叶面氮素施肥。表3冬枣果实膨大期n素叶面施肥次数表元素(浓度)缺乏低值标准值高值过量0.3%尿素2-3次1-2次1次00注:喷施间隔期为14天。当幼果期营养诊断表明营养枝叶片p或k元素之一处于缺乏状态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3次;当幼果期营养叶p或k元素含量之一为低值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1-2次;当幼果期营养枝叶p或k元素含量均在标准值范围或含量更高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1次。表4冬枣果实膨大期磷、钾叶面施肥次数表注:喷施间隔期为14天左右。(5)果园生草技术枣园土壤管理方法还包括果园生草技术,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和人工种草两种方式,自然生草和人工种草均为在行间距枣树55cm-70cm处保留宽度为60cm-100cm宽的草带。所述自然生草是指在春季保留本地原生草本植物群落的部分植物个体的枣园生草技术,适合保留自然杂草中个体小、高度低的低矮杂草,主要包括狗尾草(setariaviridis(linn.)beauv.)、车前(plantagoasiaticalinn.)、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inn.)scop.)、荠菜(capsellabursa-pastoris(linn.)medic.)、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inn.)等,清除灰藜(chenopodiumalbumlinn.)、蒿类(artemisiaspp.)等高大杂草。人工种植牧草包括包括黑麦草(loliumperennelinn.)、早熟禾(poaannualinn.)、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inn.)等适合本地生长的牧草。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时,生长季每月进行2-3次杂草清除,每年进行2-5次杂草或牧草的刈割。生草4-5年后,对杂草或牧草带进行深翻,休闲1-3年后再进行生草,也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提高草带土壤肥力。通过生草技术可以很好的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利于天敌繁衍,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枣园生态环境。(6)产量控制为保证沾化冬枣的果实品质,通过疏花疏果等技术控制冬枣园单位面积产量不超过900kg/亩,以免影响果实品质。本发明主要适应用于黄河三角洲轻度盐碱化地区,如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地区。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及施肥方法适用于枣园树龄在11年生以上的成年枣树。沾化轻度盐碱化地区的冬枣多为连续多年栽培,连年栽培不仅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盐渍化加重,土壤板结等一系例问题,进而使得冬枣的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下降。本发明通过综合利用土壤深翻、合理施肥以及果园生草技术来达到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减轻盐渍化的目的,从而显著的提升冬枣果实的品质,大幅度提高冬枣园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本发明采用上述土壤管理方法,通过营养诊断施肥、土壤深翻、枣园生草以及产量控制等综合管理方法,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冬枣果实品质,并最大限度的提升枣园的经济效益。在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下洼镇推广应用本发明土壤管理方法共计35亩,在保证单位面积产量,即约每亩900kg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冬枣果实的品质指标。本发明根据冬枣树根系分布与根层养分吸收之间的互馈关系,重点解决根系分布与养分供应的空间异位问题,结合黄河三角洲轻度盐碱化地区的土壤理化特性,提供了一种综合土壤深翻、秋施基肥、基于营养诊断的追肥技术以及果园生草技术等方面技术的冬枣园土壤管理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冬枣的果实品质及枣园的整体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沾化区冯家镇在沾化区冯家镇选择树龄13年生的典型枣园,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土壤管理方法进行冬枣园的土壤管理,具体管理技术方法及对冬枣果实品质影响如下所示:1.秋季土壤深翻及秋施基肥在沾化冬枣核心产区冯家镇,选择树龄13年生的枣园,选择距离果树60cm的行间开沟深翻,开沟宽度为50cm,深度为50cm,表层0-25cm的土壤放置于沟的左侧,而底层25-50cm土壤放置于沟的右侧。肥料与0-25cm土壤混合均匀后,先回填至沟的底部,再将下层25-50cm土壤最后回填。秋施基肥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为:腐熟粪肥3.0吨/亩,氮磷钾复合肥(氮15%,磷15%,钾15%)施用量为50kg/亩,中微量元素肥40kg/亩,以及微生物菌肥200kg/亩。行间施肥2年以后,在株间根据开沟长度和深度,参考上述施肥量进行补充施肥,以保证各个方向上根系的均衡生长。2.幼果期追肥生长季的7月8日,进行1次追肥,按每株冬枣树计算的施肥量包括:尿素0.15kg,磷酸二铵0.15kg,硫酸钾0.18kg,采用多点穴施法追肥。结合上述土壤施肥,幼果期叶面喷施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次。3.幼果期营养诊断及果实膨大期追肥在生长季的8月5日取样进行营养枝叶片养分含量的测定,叶片养分含量测定结果为:营养枝叶n含量为30.59g/kg、p含量为1.52g/kg、k含量为23.76g/kg,对比营养诊断标准值,n、p、k含量分别为“低值”、“标准值”、“低值”。根据诊断结果,推荐的果实膨大期施肥量为尿素0.25kg/株、磷酸二铵0.15kg/株、硫酸钾0.28kg/株;同时,配合叶面施肥0.3%尿素2次,0.3%磷酸二氢钾2次。4.果园生草技术枣园土壤管理方法还包括自然生草技术,从春季开始在枣园行间保留80cm宽的自然草带。保留狗尾草、车前、蒲公英、荠菜、马齿苋等低矮杂草,清除灰藜、蒿类等高大杂草。5.枣园产量及果实品质测定进行枣园产量测定的同时,在枣园内的不同果树上随机选取60个中等大小的枣果进行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枣园产量为859kg/亩,平均单果重为13.47g,vc含量为301.50mg/100g,总糖含量为19.82%,可滴定酸度为0.26%,可溶性固形物为27.00%。而同年度树龄相近的相邻枣园采用普通的土壤管理方法,枣园产量为909kg/亩,平均单果重为11.33g,vc含量为278.91mg/100g,总糖含量为16.68%,可滴定酸度为0.28%,可溶性固形物为22.50%。方差分析表明,两种枣园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在vc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α=0.05)。从果实品质指标来看,采用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果实品质相对于普通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有了显著的提高。实施例2:沾化县下洼镇在沾化区下洼镇选择树龄16年生的典型枣园,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土壤管理方法进行冬枣园的土壤管理,具体管理技术方法及对冬枣果实品质影响如下所示:1.秋季土壤深翻及秋施基肥选择树龄16年生左右的枣园,选择距离果树70cm的行间开沟深翻,沟的宽度为55cm,深度为40cm,将表层0-20cm的土壤放置于沟的左侧,而下层20-40cm土壤放置于沟的右侧。肥料与表层0-20cm土壤混合均匀后,先回填至沟的底部,再将下层20-40cm土壤最后回填。秋施基肥的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为:成品有机肥2.0吨/亩,氮磷钾复合肥(氮15%,磷15%,钾15%)施用量为40kg/亩,中微量元素肥45kg/亩,以及微生物菌肥230kg/亩。行间施肥2年以后,在株间根据开沟长度和深度,参考上述施肥量进行补充施肥,以保证各个方向上根系的均衡生长。2.幼果期追肥生长季的6月30日,进行1次追肥,按每株冬枣树计算的施肥量包括:尿素0.20kg,磷酸二铵0.20kg,硫酸钾0.20kg,采用多点穴施法追肥。结合上述土壤施肥,幼果期叶面喷施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3次。3.幼果期营养诊断及果实膨大期追肥在7月30日进行营养枝叶片取样测定,叶片养分含量测定结果为:营养枝叶n含量为29.56g/kg、p含量为1.28g/kg、k含量为21.95g/kg,对比营养诊断标准值,n、p、k含量分别为“缺乏”、“低值”、“缺乏”。根据诊断结果,推荐的果实膨大期施肥量为尿素0.30kg/株、磷酸二铵0.20kg/株、硫酸钾0.30kg/株;同时,配合叶面施肥0.3%尿素3次,0.3%磷酸二氢钾3次。4.果园生草技术枣园土壤管理方法还包括果园生草技术,采用人工种草的方法,人工种草在枣园行间种植70cm宽的草带,栽培种类为黑麦草。5.枣园产量及果实品质测定进行枣园产量测定的同时,在枣园内的不同果树上随机选取60个中等大小的枣果进行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枣园产量为892kg/亩,平均单果重为13.95g,vc含量为291.45mg/100g,总糖含量为18.53%,可滴定酸度为0.22%,可溶性固形物为26.50%。而同年度树龄相近的相邻枣园采用普通的土壤管理方法,枣园产量为979kg/亩,平均单果重为12.43g,vc含量为252.74mg/100g,总糖含量为15.61%,可滴定酸度为0.25%,可溶性固形物为25.00%。方差分析表明,两种枣园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在vc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α=0.05)。从果实品质指标来看,采用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果实品质相对于普通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同土壤管理方法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根据2015年10月初对不同枣园果实样品进行取样测定,选择普通土壤管理方法的两个枣园的商品冬枣果实60个,以及应用本发明土壤管理方法的两个枣园的商品冬枣果实60个,分别测定果实vc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单果重,测定结果在α=0.05水平上应用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分析(表5)。上述普通土壤管理方法是指冬枣园没有应用营养诊断、定量施肥、土壤深翻与土层置换、果园生草等综合土壤管理方法,而只采用传统的粗放式土壤施肥技术的土壤管理方法。表5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如表5所示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土壤施肥管理方法枣园冬枣果实vc含量范围在243.46-299.52mg·100g-1,而采用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的枣园冬枣果实vc含量范围在267.65-304.76mg·100g-1,方差分析表明(表6),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α=0.05)。表6两种枣园土壤管理方果实vc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如表5所示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土壤施肥管理方法枣园冬枣果实总糖含量范围在13.94-19.25%,而采用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的枣园冬枣果实总糖含量范围在15.73-22.49%,方差分析表明(表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α=0.05)。表7两种枣园土壤管理方法冬枣果实总糖含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fcrit组间120112037.56*3.92组内376.961183.19总计496.96119如表5所示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土壤施肥管理方法枣园冬枣果实可滴定酸度范围在0.23-0.31%,而采用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枣园冬枣果实可滴定酸度范围在0.20-0.27%,方差分析表明(表8),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α=0.05)。表8两种枣园土壤管理方法冬枣果实可滴定酸度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fcrit组间0.00310.0032.473.92组内0.1431180.0012总计0.146119如表5所示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土壤施肥管理方法枣园冬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范围在21.50-27.50%,而采用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枣园冬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范围在24.50-31.00%,方差分析表明(表9),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α=0.05)。表9两种枣园土壤管理方法冬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fcrit组间120112029.82*3.92组内474.81184.023总计594.8119如表5所示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土壤施肥管理方法枣园冬枣果实单果重范围在10.92-13.26g,而采用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枣园冬枣果实单果重范围在11.35-14.04g,方差分析表明(表10),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α=0.05)。表10两种枣园土壤管理方法冬枣果实单果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差异源ssdfmsffcrit组间2.7012.73.323.92组内95.821180.81总计98.52119上述方差分析表明,两种枣园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在vc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α=0.05)。从果实品质指标来看,采用本发明所述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果实品质相对于普通土壤管理方法的冬枣有了显著的提高。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