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乙螨唑和苦参碱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1220阅读:18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乙螨唑和苦参碱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柑橘树的害螨。



背景技术:

柑橘全爪螨又称柑橘红蜘蛛,别名柑橘瘤皮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是柑橘最严重的害虫之一。由于柑橘全爪螨世代历期短、繁殖力强、种群增长快,防治用药频率高,加上使用不当,对以阿维菌素为有效成分的药剂已经产生抗药性,防效明显下降。因此,研究开发新的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杀螨剂对柑橘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苦参碱,英文名称:matrine,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对人畜低毒,使用安全、无残留,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直接作用于虫体的多个作用靶标,麻痹神经中枢,继而使虫体蛋白质凝固,堵死气孔,窒息死亡;能够破坏害虫的抗药性系统,与其他农药无交互抗性。苦参碱对蔬菜、果树上的鳞翅目菜青虫、小菜蛾及蚜虫、茶小绿叶蝉、粉虱、红蜘蛛等都具有理想的防效。

乙螨唑,英文名称:etoxazole,是2,4-二苯基噁唑衍生物类化合物,是一种选择性杀螨剂。主要是抑制螨类的蜕皮过程,从而对螨从卵、幼虫到蛹不同阶段都有优异的触杀性。但对成虫的防治效果不是很好,对噻螨酮、阿维菌素类已产生抗性的螨类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进行混配,是防治农业抗性害虫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得出不同成分间在一定配比范围内防治害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并且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乙螨唑和苦参碱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乙螨唑和苦参碱的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持效期长,亩用成本低,能有效防治柑橘红蜘蛛,有利于害虫综合治理的含乙螨唑和苦参碱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乙螨唑和苦参碱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成分由乙螨唑和苦参碱组成,乙螨唑和苦参碱的重量比为10-40:1,优选的,乙螨唑和苦参碱的重量比为2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乙螨唑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30%,苦参碱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2-2.5%。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辅助剂配制成适合农业实用的任意剂型,优选为悬浮剂、水乳剂。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辅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植物源成分苦参碱和化学成分乙螨唑之间扬长避短,神经毒剂和生物合成抑制剂两者之间作用机制互补,另外,以苦参碱与乙螨唑为成分的组合物集触杀、胃毒和杀卵活性于一体,对害虫多重作用兼具,能起到增效、扩谱、延长持效期的作用,能够减少有效成分剂量,降低成本,降低施药次数,有利于害虫抗药性的治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10.5%乙螨唑·苦参碱悬浮剂

按量称取乙螨唑10.0%、苦参碱0.5%、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5%(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5%(润湿剂)、聚乙烯醇1.5%(增稠剂)、有机硅0.3%(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0.5%乙螨唑·苦参碱悬浮剂。

实施例2:5.2%乙螨唑·苦参碱悬浮剂

按量称取乙螨唑5.0%、苦参碱0.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5%(分散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润湿剂)、聚乙烯醇1.5%(增稠剂)、有机硅0.2%(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5.2%乙螨唑·苦参碱悬浮剂。

实施例3:32.0%乙螨唑·苦参碱悬浮剂

按量称取乙螨唑30%、苦参碱2.0%、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2%、十二烷基硫酸钠5%、硅酮类(消泡剂)0.2%、阿拉伯胶0.5%、去离子水加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2.0%乙螨唑·苦参碱悬浮剂。

实施例4:20.5%乙螨唑·苦参碱水乳剂

按量称取乙螨唑20.0%、苦参碱0.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润湿剂)2.5%、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农乳600#磷酸酯)、二甲苯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分散剂)3.5%、有机硅(消泡剂)0.5%、水补足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均匀,经反应釜的高速搅拌和剪切机的高速剪切,即制得20.5%乙螨唑·苦参碱水乳剂。

实施例5:27.5%乙螨唑·苦参碱水乳剂

按量称取乙螨唑25.0%、苦参碱2.5%、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润湿剂)、2%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磷酸酯)、二甲苯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0%、有机硅0.8%、环己酮3.5%,水补足至100%。上述原料经混合均匀,经反应釜的高速搅拌和剪切机的高速剪切,即制得27.5%乙螨唑·苦参碱水乳剂

二、生物测定实例

本发明生物测定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实施例1:乙螨唑、苦参碱及其混剂对柑橘全爪螨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2-2006》。采自田间的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经过室内饲养三十代,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雌成螨作为供试虫。采用小苗法,即在小盆砂糖桔苗上接全爪螨50-60头螨,1天后检查基数,挑除死亡螨后,补添活成螨,保留每处理螨数为50头左右。将有螨的苗使用喷雾塔进行喷雾,移入25℃、相对湿度90%条件下培养,15天后检查,记录存活数。

将害虫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y),处理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参照ny/t1154.7-2006采用孙云沛的方法求出各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ctc),并评价二者混用的增效作用,当共毒系数(ctc)≥120时,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ati/混剂tti)×100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乙螨唑、苦参碱及其混剂对柑橘红蜘蛛的毒力测定

从表1中可见,以乙螨唑和苦参碱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在重量比为10-40:1的范围内混配对柑橘全爪螨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苦参碱和乙螨唑在此重量比范围内混配均产生增效作用,在供试配比中,当乙螨唑与苦参碱的重量比为20:1时,对柑橘全爪螨的共毒系数最大,其值为185.8,表明此配比的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在田间防治中有很好的应用指导价值。

实施例2: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的田间试验

(1)试验设计:采用背负式喷雾器(15kg型)进行均匀喷雾,以叶面湿润为准,试验共设4个处理,包括一个空白对照(ck)。施药前调查田间虫口基数,药后7d、14d和30d分别调查残留活螨数,调查时每个处理查5株,每株按东西南北4个方位分别查5片叶,每小区共查100片叶,记载活螨数,计算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2。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如下:

防治效果(%)=(1-ck1×pt1/ck2×pt2)×100

其中:ck1代表对照区药前虫口数,pt1代表处理区药后虫口数,ck2代表对照区药后虫口数,pt2代表处理区药前虫口数。

表2:10.5%乙螨唑·苦参碱悬浮剂用于防治柑橘红蜘蛛的田间试验统计表

从表2可知,乙螨唑与苦参碱复配的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明显提高对红蜘蛛的防效,组合物无论从速效性和持久性都比单剂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大降低用药量,更加省工省本。试验区间,各处理柑橘生长正常,无明显不良影响,用药区与不用药区相比,柑橘的叶片、幼梢、幼果均未发现异常现象,表明供试药剂对柑橘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两种活性成分乙螨唑和苦参碱的混配组合物,其活性和杀螨效果并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增效作用显著,速效性高、持效性长,能减缓红蜘蛛抗性的产生,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