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药多糖和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120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山药多糖和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随着高效药剂的问世,白粉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国内登记用于瓜类白粉病防治的药剂主要有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和戊唑醇,以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醚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由于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位点单一,极易产生抗药性,加大用药量才能很好地控制白粉病,而三唑类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其用药量受限。因此,对开发安全、高效、广谱的新型杀菌剂需求越来越强烈。吡唑萘菌胺是先正达公司于2008年研发的一种新型杀菌剂,属于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中吡唑、酰胺和苯并降冰片烯环赋予它高活性。目前关于吡唑萘菌胺的复配研究并不多见,中国专利201510240644.2公开了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吡唑萘菌胺和啶菌噁唑,两者的质量比为1:50-50:1;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安全性好,适用于防治蔬菜、果树、禾谷类作物白粉病和灰霉病。中国专利201510993934.4公开了一种含有吡唑萘菌胺和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吡唑萘菌胺和戊菌唑,吡唑萘菌胺和戊菌唑的重量比为1:10-10:1,吡唑萘菌胺和戊菌唑重量总和在组合物中重量百分比为2-90%;该发明可制备成为水乳剂、悬浮剂中的一种,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在植物上的残留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增加农药使用寿命。可见,关于利用另一组分提高吡唑萘菌胺单一活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山药多糖是山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山药多糖主要由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研究表明,山药经热水提取、去蛋白、乙醇沉淀、sephadexg-100纯化得山药多糖,分子量为8.1×10-4。目前人们对于山药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降血糖、补中益气、刺激或调节免疫系统等功能,而对于其抑菌功能的研究还比较少。山药多糖对于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山药多糖对于杀菌剂的增效作用目前还未见有研究公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山药多糖和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显著提高吡唑萘菌胺的活性,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产生。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山药多糖和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活性组分由山药多糖和吡唑萘菌胺组成,所述的山药多糖和吡唑萘菌胺在组合物中的重量比为1:0.3-0.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或颗粒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山药多糖和吡唑萘菌胺按照重量比为1:0.3-0.5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山药多糖本身对于真菌的抑制作用很小,其主要作为吡唑萘菌胺的增效剂,能够显著提高吡唑萘菌胺对病菌的抑制活性,二者混配还能够减少化学药剂吡唑萘菌胺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化学药剂的残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一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为了说明山药多糖对于吡唑萘菌胺的增效作用,本发明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毒力指数ti(a)=(标准剂a的ec50÷a剂的ec50)×100毒力指数ti(b)=(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实际毒力指数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b)=ti(a)×a在混剂中的百分数+ti(b)×b在混剂中的百分数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评价标准为:共毒系数≥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试验方法:准备健康的黄瓜苗盆栽,所有黄瓜苗在同一时间使用抖落孢子法接种黄瓜白粉病菌,接种后将黄瓜苗放在18℃、湿度为70%、光照时间为16h+黑暗时间为8h的恒温室内培养。接种24h后进行药剂喷雾处理。待空白对照的黄瓜苗上长出孢子堆时(约7天左右)调查各处理的病情指数,计算各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按照上述计算方法统计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药剂ec50(ppm)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吡唑萘菌胺单剂(a)4.096907.33//山药多糖单剂(b)282.51100.00//a:b=0.1:148.23585.76718.8581.5a:b=0.2:126.551064.071234.5686.2a:b=0.3:19.273047.571670.92182.4a:b=0.4:16.804154.562044.95203.2a:b=0.5:17.153951.192369.11166.8a:b=0.6:19.363018.272652.75113.8a:b=0.7:112.382281.992903.0278.6a:b=0.8:124.101172.243125.4837.5a:b=0.9:115.911775.683324.5353.4a:b=1:18.253424.363503.6797.7a:b=2:17.693673.734638.2279.2a:b=3:113.182143.475205.5041.2a:b=4:17.823612.665545.8765.1a:b=5:16.444386.805772.7876.0从上表可知,吡唑萘菌胺与山药多糖的重量比为0.3-0.5: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当重量比为0.8:1、0.9:1、2:1、3:1、4:1、5:1时,其共毒系数小于80,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他比例0.1:1、0.2:1、0.6:1、0.7:1和1:1仅表现出简单的相加作用。二产品制备实施例产品实施例11.3%山药多糖·吡唑萘菌胺可湿性粉剂(1:0.3)山药多糖1%,吡唑萘菌胺0.3%,羧甲基纤维素钠5%,烷基萘磺酸盐1%,轻质碳酸钙3%,高岭土补足100%。按上述配方进行原料称量,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检测合格即制得1.3%山药多糖·吡唑萘菌胺可湿性粉剂。对照产品实施例11%山药多糖可湿性粉剂:山药多糖1%,羧甲基纤维素钠5%,烷基萘磺酸盐1%,轻质碳酸钙3%,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同产品实施例1。对照产品实施例20.3%吡唑萘菌胺可湿性粉剂:吡唑萘菌胺0.3%,羧甲基纤维素钠5%,烷基萘磺酸盐1%,轻质碳酸钙3%,高岭土补足100%。制备方法同产品实施例1。三大田药效实施例试验药剂:上述产品实施例1分别作为试验组1,对照产品实施例1-2分别作为对照组1-2。另设空白对照组。试验方法:在发病初期第一次喷雾施药,7d后第二次喷雾施药。共施药两次,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试验地点:广西南宁市。调查方法:于第二次施药后7d、15d分别在每个小区进行五点取样调查,每点取连续的2株,查全部叶片,以叶片为单位分级记录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公式(1):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式(1)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叶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叶数。公式(2):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式(2)中: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后施药后病情指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由上表可知,本发明的含山药多糖和吡唑萘菌胺的组合物在有效成分用药量少于对照药剂的情况下,对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比对照药剂显著优异。在第二次施药后7d调查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防治效果比吡唑萘菌胺单剂高16.92%;第二次施药后15d调查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防治效果比吡唑萘菌胺单剂高22.86%。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