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8072阅读:10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苯噻菌胺,(通用名称benthiavalicarb-isopropyl),化学名称[[(6-氟苯并噻唑-2-基)-乙基氨基甲酰基]-2-甲基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酯,cas登录号[177406-68-7],分子式:c18h24fn3o3s(381.46)。苯噻菌胺是一种氨基酸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对卵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对其孢子囊的形成孢子囊的萌发在低浓度下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高选择性,对多种作物的卵菌纲病菌如晚疫病和霜霉病具有优异的预防和治疗活性,而且低毒、对环境安全,并具有很强的预防、治疗、渗透活性,良好的持效性和耐雨水冲刷性。

氟环唑(英文名:epoxiconazole),化学名称(2rs,3sr)-1-[3-(2-氯苯基)-2,3-氧桥-2-(4-氟苯基)丙基]-1h-1,2,4-三唑,cas登录号[106325-08-0],分子式:c17h13clfn3o(329.76)。氟环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其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同时可提高作物的凡丁质酶活性,抑制病菌侵入。对禾谷类作物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对花生、甜菜、蔬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防效,内吸性强、持效期极佳,植株吸收传导迅速,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

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组合使用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降低苯噻菌胺及氟环唑单独使用时对病原菌的选择压力,避免抗药性的快速上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杀菌剂组合物。本发明将苯噻菌胺与氟环唑两种有效成分进行组合,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杀菌活性高,杀菌谱广等优点,同时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降低单位面积上的总用药量,取得高效、经济、环保的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其中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的质量比为50:1~1:5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优选的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的质量比为3:7。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可以制成油悬浮剂、水悬浮剂,采用的农用杀菌剂助剂包括润湿分散剂、乳化剂、渗透剂、增稠剂、消泡剂、油相载体等;优选的润湿分散剂、乳化剂、渗透剂等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酸聚氧乙烯醚、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400双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增稠剂为黄原胶、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优选的油相载体为石蜡油。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优选的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6%~50%,最优选地所述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组成的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的3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作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运用wadley方法进行苯噻菌胺和氟环唑配比筛选试验设计及结果处理,首先测定苯噻菌胺和氟环唑的ec50,根据其ec50按wadley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并根据wadley增效指数sr值,确定两组分合适的配比,然后按孙云沛法加以验证。

试验目标物为小麦纹枯病,试验采用菌落直径法。根据试验设计配制苯噻菌胺、氟环唑含药平板,每皿20ml,设置无药平板对照(ck),每处理3次重复。在预培养菌落边缘用取6mm直径的菌丝块分别移到不同培养基平板上,26℃培养10d,对照组生长至培养皿直径2/3~3/4量取菌落直径,并由下列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抑制机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浓度对数(x),按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机率值为纵坐标作毒力回归直线,求得苯噻菌胺与氟环唑单剂及其混剂对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50、ec90值及相关系数r值。

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ec50(理论值)=(a+b)/(a/ec50a+b/ec50b),sr=ec50(理论值)/ec50(实际值)。

其中a、b是各组分在混剂中含量比例,以sr值分析混配的效果。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sr=0.5~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加和作用;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表1苯噻菌胺与氟环唑单剂及其混剂对小麦全蚀病菌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1中数据分析对于全蚀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从增效系数(sr)来看,在苯噻菌胺:氟环唑=1:50、1:20、1:9、2:8、3:7、4:6、5:5、6:4、7:3、8:2、9:1、20:1、50:1质量比例配比中,1:50、1:20、1:9、6:4、20:1、50:1这6个配比的增效系数小于0.5,即sr<0.5,说明苯噻菌胺与氟环唑以这6个配比复配作用于全蚀病菌,表现出拮抗作用;5:5、9:1这2个配比的增效系数介于0.5和1.5之间,即0.5<sr<1.5,表现出相加作用;2:8、3:7、4:6、7:3、8:2这5个配比的增效系数大于1.5,即sr>1.5,表现出增效作用。

表2苯噻菌胺与氟环唑单剂及其混剂对小麦纹枯病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2中数据分析对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增效系数(sr)方面,在苯噻菌胺:氟环唑=1:50、1:20、1:9、2:8、3:7、4:6、5:5、6:4、7:3、8:2、9:1、20:1、50:1质量比例配比中,1:50、1:20、1:9、2:8、4:6、6:4、50:1这7个配比的增效系数小于0.5,即sr<0.5,说明苯噻菌胺与氟环唑以这7个配比复配作用于纹枯病菌,表现出拮抗作用;5:5、8:2、9:1、20:1这4个配比的增效系数介于0.5和1.5之间,即0.5<sr<1.5,表现出相加作用;3:7这1个配比的增效系数大于1.5,即sr>1.5,表现出增效作用。

从药剂复配对全蚀病菌、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综合考虑,同时结合生产及用药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优选苯噻菌胺与氟环唑的复配比例为3:7时,其对于全蚀病菌和纹枯病菌有着最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农用助剂的系统筛选确定杀菌组合物配方并根据各组分特性优化生产工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

10%苯噻菌胺·氟环唑油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根据配方,将以上组分按比例称量,加入球磨机球磨30分钟,过滤,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分钟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微米以内,研磨结束后搅拌均匀,即得悬浮剂产品。

实施例2

20%苯噻菌胺·氟环唑油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30%苯噻菌胺·氟环唑油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实施例进行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田间防治效果测定:

实施方案如下:

试验作物小麦设置:小区面积20㎡,4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间设保护行。

分别于4月上旬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施药2次,间隔7天,每公顷600升,均匀喷雾,另设喷清水的空白对照。在药剂处理前进行纹枯病病情指数调查,于小麦成熟收割前分别调查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发病情况。

调查方法、分级、药效计算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药效试验准则》。

表3供试药剂试验设计及结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