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443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含有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氟唑菌苯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又一个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活性。该杀菌剂为琥珀酸脱氢酶(sdhi)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呼吸链电子传递复合体ⅱ,阻断能量代谢。经过处理后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以吸收氟唑菌苯胺,并通过木质部传导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从而起到保护作物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小麦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

苯噻菌酯是一种新型qoi类杀菌剂,qoi类杀菌剂是一类可阻止病原菌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干扰其呼吸作用和atp合成的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在室内条件下苯噻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草莓白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在田间也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苯噻菌酯与氟唑菌苯胺单剂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增效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能解决植物病害抗性问题的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的杀菌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的杀菌组合物,所述的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重量比为1-40:40-1,进一步优选为1-20:20-1。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2-80%,优选为10-70%。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与已知的助剂和赋形剂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例如可以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作为防治霜霉病、纹枯病药物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与单剂相比,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对上述所述病害有明显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抗药性,扩大防治谱,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减少防治用工,用药成本;(3)可替代常规和易产生抗性的农药;(4)与单剂相比,生产和使用成本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室内毒力测定

为了了解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组合混配对葡萄霜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确切毒力,本发明对于其配比进行了筛选。

葡萄霜霉病、水稻纹枯病(分离自广西桂林阳朔周边地区),纯化培养后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后将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在25oc,90%湿度条件下培养7d,菌丝长满培养皿后用直径0.4cm打孔器打成菌饼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以及二者组合物对葡萄霜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设定二者重量配比为1:40,1:20,1:10,1:1,10:1,20:1,40:1,,以及各单剂共7种药剂处理,各处理设定0.125,0.25,0.5,1,2,4,8,16,32mg/l共9个浓度梯度制成pda平板,设置无药剂为对照,每浓度重复3次,在无菌条件下将打好的菌饼倒置于各个处理pda平板中央后,将平板置于26oc,90%湿度条件下培养,待菌丝生长直径达到培养皿直径50%左右时(5d左右)调查结果,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抑制率,并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推算各个药剂处理至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ec50以及复配共毒系数。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菌株的ec50,采用共毒系数计算方法,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确定混剂的增效性,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以混剂中某一单剂为标准药剂(通常选择ec50较低者),进行计算:

单剂毒力指数=标准药剂ec50/某单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a单剂的毒力指数×a单剂在混剂中所占比列+b单剂的毒力指数×b单剂在混剂所占比列

实测毒力指数=标准单剂的ec50值/混剂的ec50值×100

共毒系数=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共毒系数分级:ctc大于120时混剂具有协同增效性,ctc小于80时为拮抗,ctc在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

表1中采用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以不同配比对葡萄霜霉病的室内生测试验,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组合物共毒系数均大于124,即本发明组合物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性,其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

表2中采用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以不同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生测试验,由表2可知,本发明的组合物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即本发明组合物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性,其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

二、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40%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悬浮剂

苯噻菌酯20%

氟唑菌苯胺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

黄原胶0.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

丙三醇1%

硅酸镁铝0.5%

消泡剂0.5%

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称取上述配方配比重量的原药、分散剂、防冻剂、去离子水等进行预先混合,充分混合后再经过砂磨机中进行研磨,砂磨后得所需合格粒径的悬浮液,加入增稠剂和消泡剂经高效剪切机混合剪切后即得到相应重量百分比的40%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悬浮剂。

2、实施例2:50%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可湿性粉剂

苯噻菌酯20%

氟唑菌苯胺30%

分散剂nno8%

木质素磺酸钙4%

白炭黑10%

高岭土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上述各物料一起加入锥形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再经锥形混合机混合,混合后的物料细度98%通过600目标准筛,即得相应重量百分比的50%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可湿性粉剂。

3、实施例3:60%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水分散粒剂

苯噻菌酯20%

氟唑菌苯胺40%

聚羧酸盐5%

木质素磺酸钠6%

十二烷基硫酸钠2%

硫酸铵5%

白炭黑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各物料按配比一起加入锥形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的物料再经锥形混合机混合,混合后的物料细度98%通过400目标准筛,加入捏合机中捏合成可塑性物料,最后将此物料放入挤压造粒机中挤压造粒,造粒后经干燥、筛分后即制得相应重量百分比的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水分散粒剂。

4、实施例4:36%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微乳剂

苯噻菌酯14%

氟唑菌苯胺22%

农乳16018%

斯盘-60#4%

二甲苯6%

乙醇3%

亚磷酸三苯酯2%

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微乳剂的制备方法为: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称取上述配方配比重量的原药、分散剂、防冻剂、去离子水等进行预先混合,充分混合后再经过砂磨机中进行研磨,砂磨后得所需合格粒径的液体,加入增稠剂和消泡剂经高效剪切机混合剪切后即得到相应重量百分比的36%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微乳剂。

5、实施例5:39%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苯噻菌酯3%

氟唑菌苯胺36%

by-1104%

烷基萘磺酸钠6%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

聚乙烯醇3%

菜籽油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称取上述配方配比重量的原药、分散剂、防冻剂、菜籽油等进行预先混合,充分混合后再经过砂磨机中进行研磨,砂磨后得所需合格粒径的油相液体,加入增稠剂和消泡剂经高效剪切机混合剪切后即得到相应重量百分比的39%苯噻菌酯·氟唑菌苯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试验处理:本试验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两个药剂用量,药剂用量是有效成分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的质量和。对照药剂分别是15%苯噻菌酯悬浮剂和22.4%氟唑菌苯胺悬浮剂及空白清水试验。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方法为: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

葡萄霜霉病分级标准

病情级别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百分比

00

10-5%

35-25%

525-50%

750-75%

9>75%

药效计算方法:

试验结果见下表: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由表3可知,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试验处理:本试验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两个药剂用量,药剂用量是有效成分苯噻菌酯和氟唑菌苯胺的质量和。对照药剂分别是15%苯噻菌酯悬浮剂和22.4%氟唑菌苯胺悬浮剂及空白清水试验。

试验方法: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为害症状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精、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田间药效结果表明,由表4可知,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治效果优良,防治效果均好于单剂品种,在农业应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