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00049阅读:9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玉露为龙舌兰目独尾草科(也称日光兰科、芦荟科或阿福花科)十二卷属多肉植物中的软叶系品种,原产于南非,现世界多地可栽培。植株初为单生,以后逐渐呈群生状,肉质叶排列成莲座状,两边圃凸;叶尖呈透明或半透明状,称为“窗”,表面有纵向深色线条,顶端有细小的须,叶色碧绿;松散的总状花序,小花白色,有绿色纵条纹。玉露小巧玲珑,叶片晶莹剔透,如同玉石雕刻而成,奇特而美丽,如同有生命的工艺品,非常可爱,用小盆栽种点缀案头、书桌、窗台等处,清新典雅,是名贵的室内观赏花卉,是近年来人气较旺的小型多肉植物品种之一,受到多肉植物爱好者的追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经济价值。

玉露常见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分株、叶插及播种等几种方法。但对于玉露来说,这些方法繁殖速度较慢,效率较低,繁殖系数低,繁殖周期长,场地要求大,人工成本较高。因此,提高多肉植物玉露的生产效率,缩短培育时间,降低人工成本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通过外植体消毒室、丛生芽诱导室和生根培养室三个部分对玉露外植体进行培养获得组培苗,提高了多肉植物玉露的繁殖效率,其培养时间短,且人工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其包括中心控制室以及环形排布于中心控制室外的外植体消毒室、丛生芽诱导室及生根培养室,其中所述中心控制室包括分别对应外植体消毒室、丛生芽诱导室及生根培养室的面板一、面板二及面板三,所述外植体消毒室内壁由下至上设置多个卡槽以及嵌入卡槽内固定的清洗烧杯,所述面板一内嵌设有长杆,所述长杆的杆体设有伸入各个清洗烧杯内的外植体承载端,所述丛生芽诱导室与生根培养室内壁分别设有卡槽及嵌设于卡槽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外设有环境信号采集装置,所述面板二与面板三均设置有辅助光照装置、温控装置及湿度控制装置,所述中心控制室内部设有中央控制器,中心控制室顶部设有人机交互界面装置,所述人机交互界面装置、环境信号采集装置、辅助光照装置、温控装置及湿度控制装置均连接中央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控制室为三角形结构,并在各边设有卡接槽,所述外植体消毒室、丛生芽诱导室及生根培养室通过所述卡接槽固定连接在中心控制室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植体消毒室内壁由下至上设置有三个卡槽及三个清洗烧杯。

进一步地,所述环境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光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丛生芽诱导室内培养基为丛生芽培养基,其组分为:ms基本培养基,补充0.01~0.08mg/lnaa、2.0~5.0mg/l6-ba、0.1~0.8g/l水解酪蛋白、10~40g/l蔗糖、2~10g/l琼脂。

进一步地,所述生根培养室内培养基为生根培养基,所述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1/4ms基本培养基,补充001~0.08mg/lnaa、10~40g/l蔗糖、2~10g/l琼脂、0.1~0.5mg/l活性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向外植体消毒室内的各个清洗烧杯内倒入所需的消毒溶液,以清洗干净的玉露叶片为外植体,将玉露外植体放入外植体消毒室内的外植体承载端,旋转和提按长杆使玉露外植体按顺序依次浸入各烧杯中消毒和清洗得到无菌外植体;

(2)将无菌外植体切成0.3~0.6cm的切片,接种于丛生芽培养基上,利用中心控制室的人机交互界面装置预设丛生芽诱导室内光照条件为光照强度1100~1300lux、光照时间为12~16小时,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50%~60%,在丛生芽诱导室内培养15~18天,得到丛生芽;

(3)将丛生芽按3~4个芽为一株分离后直接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利用中心控制室的人机交互界面装置预设生根培养室内光照条件为光照强度1100~1300lux、光照时间为12~16小时,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50%~60%,在生根培养室内培养3~6周,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

优选地,所述步骤(1)的消毒溶液包括质量分数1%的氯化汞和质量分数2%~3%的次氯酸钠水溶液。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包括中心控制室、外植体消毒室、丛生芽诱导室及生根培养室,外植体消毒室、丛生芽诱导室及生根培养室能够通过卡接槽快速连接在中心控制室上或者从中心控制室取下,从而便于对外植体消毒室内清洗烧杯进行固定和消毒液的配制,以及便于外植体的接入丛生芽培养基、丛生芽接入生根培养基;本发明中心控制室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装置预设玉露各个阶段所需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进而由中央控制器接收环境信号采集装置所反馈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和控制辅助光照装置、温控装置及湿度控制装置工作以使丛生芽诱导室及生根培养室保持在预设的环境参数范围内,从而达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玉露的繁殖效率的目的。本发明能快速繁殖出大量适合移栽的组培苗,满足了生产需求,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外植体消毒室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图1中丛生芽诱导室及生根培养室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控制过程原理示意图;

其中,1—中心控制室,2—外植体消毒室,3—丛生芽诱导室,4—生根培养室,21—面板一,31—面板二,41—面板三,5—卡槽,6—清洗烧杯,7—长杆,8—外植体承载端,9—培养基,10—环境信号采集装置,11—辅助光照装置,12—温控装置,13—湿度控制装置,14—人机交互界面装置,15—中央控制器,16—卡接槽,101—光照传感器,102—温度传感器,103—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其包括中心控制室1以及环形排布于中心控制室1外的外植体消毒室2、丛生芽诱导室3及生根培养室4,其中所述中心控制室1包括分别对应外植体消毒室2、丛生芽诱导室3及生根培养室4的面板一21、面板二31及面板三41,所述外植体消毒室1内壁由下至上设置多个卡槽5以及嵌入卡槽5内固定的清洗烧杯6,所述面板一21内嵌设有长杆7,所述长杆7的杆体设有伸入各个清洗烧杯6内的外植体承载端8,所述丛生芽诱导室3与生根培养室4内壁分别设有卡槽5及嵌设于卡槽5的培养基9,所述培养基9外设有环境信号采集装置10,所述面板二31与面板三41均设置有辅助光照装置11、温控装置12及湿度控制装置13,所述中心控制室1内部设有中央控制器15,中心控制室1顶部设有人机交互界面装置14,所述人机交互组界面装置14、环境信号采集装置10、辅助光照装置11(本实例中采用led日光灯)、温控装置12(本实例中采用电阻加热装置)及湿度控制装置13(本实例中采用空气加湿器)均连接中央控制器15。

在本实例中,所述中心控制室1为三角形结构,并在各边设有卡接槽16,所述外植体消毒室2、丛生芽诱导室3及生根培养室4通过所述卡接槽16固定连接在中心控制室1外侧。

在本实例中,所述外植体消毒室2内壁由下至上设置有三个卡槽5及三个清洗烧杯6。

在本实例中,所述环境信号采集装置10包括光照传感器101、温度传感器102及湿度传感器103。

在本实例中,所述丛生芽诱导室3内培养基9为丛生芽培养基,其组分为:ms基本培养基,补充0.01~0.08mg/lnaa、2.0~5.0mg/l6-ba、0.1~0.8g/l水解酪蛋白、10~40g/l蔗糖、2~10g/l琼脂。

在本实例中,所述生根培养室4内培养基9为生根培养基,所述生根培养基的组成为:1/4ms基本培养基,补充001~0.08mg/lnaa、10~40g/l蔗糖、2~10g/l琼脂、0.1~0.5mg/l活性炭。

上述多肉植物玉露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向外植体消毒室1内的各个清洗烧杯6内倒入所需的消毒溶液,以清洗干净的玉露叶片为外植体,将玉露外植体放入外植体消毒室1内的外植体承载端8,旋转和提按长杆7使玉露外植体按顺序依次浸入各烧杯6中消毒和清洗得到无菌外植体;

(2)将无菌外植体切成0.3~0.6cm的切片,接种于丛生芽培养基上,利用中心控制室1的人机交互界面装置14预设丛生芽诱导室3内光照条件为光照强度1100~1300lux、光照时间为12~16小时,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50%~60%,在丛生芽诱导室3内培养15~18天,得到丛生芽;

(3)将丛生芽按3~4个芽为一株分离后直接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利用中心控制室1的人机交互界面装置14预设生根培养室4内光照条件为光照强度1100~1300lux、光照时间为12~16小时,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50%~60%,在生根培养室4内培养3~6周,得到带根的完整植株。

在本实例中,所述步骤(1)的消毒溶液包括质量分数1%的氯化汞和质量分数2%~3%的次氯酸钠水溶液。

基于上述,本发明中心控制室1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装置14预设玉露各个阶段所需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进而由中央控制器15接收环境信号采集装置10所反馈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和控制辅助光照装置11、温控装置12及湿度控制装置13工作以使丛生芽诱导室3及生根培养室4保持在预设的环境参数范围内。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