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重力栽培装置以及逆重力栽培植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036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逆重力栽培装置以及逆重力栽培植物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装置以及植物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能够逆重力栽培植物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耕地面积越来越少,现代农业采用了很多种方法以便节省种植时候的土地空间。其中一种方法是建立一个立体的种植体系,多层次种植。但是现有的立体种植的方式,往往只适合于短叶植物,对于如黄瓜、丝瓜一类的蔓生植物,由于需要一个较大供藤蔓生长的空间,如果采用现有的立体种植方法,就会需要很高的空间了,无论对于采摘还是灌溉都是不利的。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种植花卉的新型方式,是在种植了花卉的花盆上面加设一个挡土的装置,然后将整个花盆倒置后悬挂起来,以便节省空间。这个挡土的装置有采用透气塑料膜(cn202981211u),也有采用挡泥网(cn203289959u)或者带通孔的托板(cn104904512a)。在上述技术中,存在这很多问题,主要有:①额外附加的挡土装置需要单独承受花盆中的泥土的重量,容易受损;②储水区设置在花盆倒置后的上方,与植物直接的距离较远,不利于植物吸收;③只能适用于成熟的无需快速生长的植物,不适合用于植物幼苗的栽培。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逆重力的倒置式栽培装置并且提供一种使用该装置栽培植物的方法,该装置通过结构设计有效防止了内部的栽培基质的掉落,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使用该装置栽培植物,不仅能节省种植空间,更能够加速植物的生长。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逆重力栽培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栽培容器、通往栽培容器内部的灌溉机构;所述栽培容器底部设置有伸入栽培容器内部的下栽培通道,下栽培通道伸入栽培容器部分的通道壁与栽培容器的侧壁形成一个凹陷的底部储水区;所述栽培装置还包括一个能够将整个装置设置在高处的悬挂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栽培装置还包括植篮,所述植篮底部敞口,顶部中心开设有供植物的根通过的大孔,大孔四周以及植篮侧壁上开设有小孔,所述植篮从栽培容器的底部可分离地设置在下栽培通道内,植篮的高度与下栽培通道的深度相当。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容器顶部内凹,所述灌溉机构设置在栽培容器的顶部凹陷内。进一步的,所述栽培容器的顶部为可开启的容器盖,灌溉机构设置在容器盖上。进一步的,所述容器盖上的灌溉机构与栽培容器底部的下栽培通道垂直方向上错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下栽培通道为多个,相邻两个下栽培通道之间的间距等于或大于所需栽培的植物的最佳种植间距。进一步的,所述灌溉机构伸入栽培容器内部,并且其伸入部分的孔壁与栽培容器的侧壁形成一个凹陷的且能够在栽培容器倒置时候储水的顶部储水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逆重力栽培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育苗→移植→生长→倒挂生长→成熟;其中,所述移植步骤为:在上述逆重力栽培装置的栽培容器内装满栽培基质,倒置,使得设有下栽培通道的底部向上,然后将培育后的秧苗移植下栽培通道中;所述生长步骤为:将移植后的秧苗正向培育,直至秧苗的根伸出下栽培通道进入栽培容器内部的栽培基质中;所述倒挂生长是指:将整个栽培容器再次倒置并悬挂到高处,使得秧苗茎部向下,继续生长直至成熟。进一步的,所述的育苗过程在植篮中完成,待植物种子从植篮中破土成为秧苗之后,将秧苗与植篮一起放入下栽培通道中。进一步的,所述植物为草本或藤本的农作物。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将植物逆重力培育前,先正向培育,直至秧苗的根伸出下栽培通道进入栽培容器内部的栽培基质中,一方面使得植物与基质的结合更加牢固,不容易松动,另一方面,当秧苗的根伸出下栽培通道进入栽培容器内部之后倒置,下栽培通道伸入栽培容器部分的通道壁与栽培容器的侧壁能够形成一个富水的底部储水区,由于植物根系的向水性以及向地性,倒置后的植物根会趋向于沿着下栽培通道的通道壁向四周生长,并且最终向该底部储水区生长,形成一个勾状的根,使得植物能够更好的倒挂在空中而不至于松动。使用与下栽培通道相适应的植篮来对植物种子进行育苗,使得在育苗完成后能够更方便得将秧苗移植入栽培装。而植篮顶部中心的大孔使得植物的根系能够在初期正向培养时很容易从中伸出,大孔四周的一起植篮侧边的小孔,一方面能够托住栽培基质,另一方面能够与灌溉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通气回路。栽培容器顶部或者栽培盖的顶部外侧为内凹的结构,形成一个外部的储水区/定量供水区,在需要时,可以预先计算好一段时间内植物所需的水分,然后一次性得注入该区域,有灌溉机构向栽培容器内部输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种植的农作物,尤其是草本或藤本的农作物(如丝瓜黄瓜等),由于逆重力培养,使得根部吸收的水分能够借助重力的作用向茎叶传送,而非常规的水分输送时候的对抗重力输送,使得整个植物的生长周期明显变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种带有可开启的容器盖的实施方式的立体爆炸图;图2是图1中栽培容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加入植篮后的示意图;图6是图4增加容器盖之后的剖视图;图7是植篮放大后的仰视图;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是指与所述实施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至少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另一个实施例”并非必须都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必须是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单独或选择实施例。本发明中的“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表示一个或一个以上。在图1至图7中示意性地展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请参考图1-5,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逆重力栽培装置包括了栽培容器1、通往栽培容器1内部的上灌溉孔2(在不同实施例中,该上灌溉孔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灌溉机构,只要保证能够向栽培容器内部输送足够植物生长的水分即可),设置在栽培容器1外壁的悬挂孔(图上为标出,在不同实施例中,该悬挂孔也可以是由其它悬挂机构过程的,如挂钩等,只要能将整个逆重力栽培装置挂起即可);该栽培容器1底部设置有一个伸入栽培容器内部的下栽培通道4,下栽培通道4伸入栽培容器1部分的通道壁5与栽培容器1的容器侧壁6形成一个凹陷的底部储水区7。请参考图5-7,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逆重力栽培装置还包括植篮8,所述植篮8底部敞口,顶部中心开设有供植物的根通过的大孔9,大孔四周以及植篮侧壁上开设有小孔10,所述植篮8从栽培容器1的底部可分离地设置在下栽培通道内,植篮8的高度与下栽培通道4的深度相当(可以是略小,也可以是略大,或者等大)。在一个实施例中,栽培容器1顶部内凹,上灌溉孔2设置在栽培容器的顶部凹陷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栽培容器1的顶部为可开启的容器盖11,上灌溉孔2设置在容器盖11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容器盖11上的上灌溉孔2与栽培容器1底部的下栽培通道4垂直方向上错开设置,以避免灌溉时的水直接流出,而不进入储水区。在上面的实施例中,下栽培通道4以及与之相应的其它组件,均为1个(套),整个逆重力栽培装置类似于一个花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下栽培通道4以及与之相应的其它组件,可以为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套),相邻两个下栽培通道4之间的间距取决于所需栽培的植物的最佳种植间距(大于或略大于该距离)。由于该装置需要正反两个方向上使用,因此,为了倒置使用时的方便,上灌溉孔2伸入栽培容器1内部,并且其伸入部分的孔壁与栽培容器的容器侧壁6或顶盖11的侧壁形成一个凹陷的且能够在栽培容器1倒置时候储水的顶部储水区13;同时,装置底部还可以额外开设有一个下灌溉孔15,下灌溉孔15伸入栽培容器1内的孔壁高度与栽培通道4相同。栽培容器1的外形可以是柱状,也可以是锥台状,其横截面可以采用常规的形状,如圆形,也可以为了美观采用五等分花瓣状,或者为了与相邻的栽培容器想配合,做成正方形、长方形、甚至是多边形。在下文中,对利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逆重力栽培装置进行栽培的方法进行说明。上述结构的栽培装置有几种常规栽培的方法:比如在有可开启的容器盖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盖子取消,整个装置就相当于一个常规的花盆;而如果再盖子上额外开设一个上栽培通道14,则是一个加了盖的花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整个装置的顶部外侧(如果是有可开启的容器盖,则指的是容器盖的外侧)和/或底部外侧设有凹陷,这些凹陷朝上时,能够用于控制一次浇水的量,也可以作为一个额外的储水槽。在此,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装置逆重力栽培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育苗:采用常规的育苗手段,唯一的区别是,整个育苗的过程是在植篮8中完成的;移植:在上述逆重力栽培装置的栽培容器1内装满栽培基质,设有下栽培通道的一面向上,然后将培育后的秧苗随植篮8移植下栽培通道4中;生长:首先将移植后的秧苗正向培育,直至秧苗的根伸出下栽培通道4进入栽培容器1内部的栽培基质中;然后将整个栽培容器1倒置并悬挂到高处,使得秧苗茎部向下,继续生长直至成熟。为了考察上述栽培方法的优点,本发明做了若干组平行试验,考察了在同样的温湿度、栽培基质等条件下,考察改变种植方式(常规的正向栽培以及逆重力栽培)条件下,几种不同的农作物的评价成熟时间。其结果见表一:表一不同栽培方式下,植物成熟时间,单位为天栽培方式正向栽培逆重力栽培黄瓜55~6030~35丝瓜85~9565~70秋葵60~6540~50在表一中,成熟时间的起算点均为移植时。成熟时间为测试50组后的取值。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