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林、牧及园林害虫的综合防治领域装置,尤其是一种针对成虫、卵和幼虫进行立体防控,并能实时监测现场虫情、气温、环境的智能无害化病虫害立体防控平台。
背景技术: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常规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打农药是常用的方法。物理防治比如黄板篮板,黑光灯、糖醋液引诱等农业防治:主要轮作、有机肥料的科学使用,科学管理,适合的栽培方法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如赤眼蜂、丽蚜小蜂、一些生物菌类的应用技术等。
目前,关于本专利,公知的技术构造是单一光源诱虫或高压电网。该杀虫装置杀虫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无害化病虫害立体防控平台,该智能无害化病虫害立体防控平台有效范围大,可以诱杀15-20亩范围内的害虫。持续期长,在同一环境下,可持续诱杀有效范围内的靶标害虫。高效:藏匿型诱芯,同目前市场上同类引诱器相比,增加了诱虫率,避免雨水和暴晒对诱芯效果的影响。在主机箱设置了三块透明“挡虫板”,增加了捕获率。内藏病毒杀虫卡,可主动杀害虫,可预防病毒流行病。全过程智能防控,可对作物害虫生长周期实施全面的防控。安全可靠,无需能源。经济实用:本产品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保质期5年以上。绿色环保:产品配件均符合质量标准,不会产生有害于人体与动物健康及污染的物质。安全可靠:将诱杀成虫集中在收集盒,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太阳能储能板、太阳能支架、主机系统、诱虫灯、挡虫板、虹吸装置、支杆、离心风吸系统、储虫箱、底座、主机箱盖、监控系统、防控平台、诱虫装置平台、远程测控系统。
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板倾斜安装在太阳能支架,太阳能支架固定在防控平台上,防控平台的上端设有主机系统,主机系统包括监控系统、诱虫装置平台、远程测控系统;防控平台的中端设有诱虫灯,诱虫灯的四周围设有挡虫板;防控平台的下端设有虹吸装置;防控平台设置在支杆上,支杆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与支杆之间设有储虫箱,储虫箱的上端设有离心风吸系统。
所述的诱虫装置平台上设有诱芯载物台,诱芯载物台上内置有性信息素和性诱芯。
所述的主机系统还设有病毒杀虫卡载物台,病毒杀虫卡载物台上置有病毒杀虫卡。
所述的诱虫灯为双色诱虫灯。
所述的挡虫板的数量为3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有效范围大:可以诱杀15-20亩范围内的害虫。
2、持续期长:在同一环境下,可持续诱杀有效范围内的靶标害虫。
3.高效:藏匿型诱芯,同目前市场上同类引诱器相比,增加了诱虫率,避免雨水和暴晒对诱芯效果的影响。
4.在主机箱设置了三块透明“挡虫板”,增加了捕获率。
5.内藏病毒杀虫卡,可主动杀害虫,可预防病毒流行病。
6.全过程智能防控,可对作物害虫生长周期实施全面的防控。
7.安全可靠:无需能源。
8.经济实用:本产品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保质期5年以上。
9.绿色环保:产品配件均符合质量标准,不会产生有害于人体与动物健康及污染的物质;
10.安全可靠:将诱杀成虫集中在收集盒,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智能无害化病虫害立体防控平台实施例的构造图。
图中
1、太阳能储能板
2、太阳能支架
3、主机系统
4、诱虫灯
5、挡虫板
6、虹吸装置
7、支杆
8、离心风吸系统
9、储虫箱
10、底座
11、主机箱盖
12、监控系统
13、防控平台
14、诱虫装置平台
15、远程测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太阳能储能板1、太阳能支架2、主机系统3、诱虫灯4、挡虫板5、虹吸装置6、支杆7、离心风吸系统8、储虫箱9、底座10、主机箱盖11、监控系统12、防控平台13、诱虫装置平台14、远程测控系统15。
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板1倾斜安装在太阳能支架2,太阳能支架2固定在防控平台13上,防控平台13的上端设有主机系统3,主机系统3包括监控系统12、诱虫装置平台14、远程测控系统15;防控平台13的中端设有诱虫灯4,诱虫灯4的四周围设有挡虫板5;防控平台13的下端设有虹吸装置6;防控平台13设置在支杆7上,支杆7设置在底座10上,底座10与支杆7之间设有储虫箱9,储虫箱9的上端设有离心风吸系统8;所述的诱虫装置平台14上设有诱芯载物台,诱芯载物台上内置有性信息素和性诱芯;所述的主机系统3还设有病毒杀虫卡载物台,病毒杀虫卡载物台上置有病毒杀虫卡;所述的诱虫灯4为双色诱虫灯;所述的挡虫板5的数量为3块。
具体实施时,通过太阳能储能板1吸收太阳光能,利用储能装置转化为电能,驱动立体防控平台13的诱虫装置平台14、远程测控系统15、虹吸装置6,针对害虫的发生周期选择性地进行立体防控,达到杀死害虫、保护益虫的目的。
实施例1:
利用昆虫对特定光源定向吸引的规律,选择性地将害虫吸引至虹吸装置6的虹吸风口,将害虫吸收到储虫箱9中将其杀死。
实施例2:
结合昆虫性诱剂对雄性成虫选择引诱机理,在平台主机系统3装置性信息素、性诱芯,释放交尾信息,使雄虫靠近平台防区的瞬间,将雄虫吸入储虫箱9杀死;达到定点、定向、定距、精准杀虫之目的。
实施例3:
利用赤眼蜂寄生部分害虫卵;利用靶标病毒形成病毒流行病学,准确、有效地杀灭靶标害虫。
实施例4:
利用昆虫性激素对雄虫针对性地对雄虫针对性地释放交尾信息,使雄虫靠近平台防区的瞬间,将雄虫吸入储虫箱杀死。
实施例5:
利用昆虫病毒流行病学原理,利用卵寄生蜂将病毒传递到靶标害虫卵面,实现“接毒”处理,为制造昆虫病毒流行病奠定基础,实现定向杀虫目的—杀虫导弹。
实施例6:
内置“病毒杀虫卡”将雌性成虫所产卵进行杀灭和针对初孵幼虫进行杀灭,诱导病毒流行病,综合防治效果达80-95%。
实施例7:
诱杀雄性成虫,杀灭部分成虫;杀灭雌性害虫成虫所产下的有效卵,造成害虫流行病毒病。将作物受害损失降低到可允许经济阈值以下。
无害化立体防控平台实时控制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升了综合效益。众所周知,鳞翅目昆虫属完全变态昆虫,分四个发育历期,即蛹、成虫、卵和幼虫;而造成作物受害的只有幼虫,尤其是钻蛀性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金刚钻、桃小食心虫等),一旦幼虫钻入植物或果实体内,传统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均难以发挥作用。智能无害化病虫害立体防控平台,就可以控制成虫、卵和幼虫的数量,达到防治效果。
本实用新型防治对象包括棉铃虫、松毛虫、玉米螟、美国白蛾、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桃小食心虫、甜菜夜蛾、茶毛虫、茶蠖、黄地老虎、油桐尺蠖、小菜蛾、菜青虫等多种害虫。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