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的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626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疾病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多发,一旦染上病虫害,轻者植株长势矮小,重者死亡,并病菌蔓延其他植株,造成大面积死亡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水稻抗病虫害的不足。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 用足种、育壮秧,保证大田基本苗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用种量少现象,提倡“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即早稻大田亩用杂交种子2千克,晚稻用杂交种子1.5千克。并在播种时全部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剂拌种,旱育保姆拌种剂对秧苗具有矮化、促蘖、供肥、抗寒、抗旱作用,其用量早稻药、种比为1∶6,晚稻药、种比为1∶4.早稻每亩大田抛434孔秧盘50~55片,2.0万~2.2万穴;晚稻每亩大田抛434孔秧盘45~50片,1.8万~2.0万穴,每穴平均有1~2粒种,以保证大田基本苗和有效穗。2. 科学施肥、防早衰,保证水稻各生育期营养需求 进行科学施肥,改变过去“一炮轰”的施肥习惯,实行“前氮后移”,保证水稻均衡需肥要求。施肥量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灵活确定,一般氮素肥10~15千克,氮、磷、钾比为1∶0.5∶1,化肥中的氮、钾肥施用比例按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的比例进行,其他有机肥、磷肥及中微量元素等全部做基肥。齐穗后,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喷施宝10毫升或氨基酸90克等叶面肥,对水50千克,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以防植株早衰,增加粒重和结实率。3. 管好水、晒好田,保叶促根稳健生长 水稻管水总的原则是做到浅水分蘖、适时晒田、薄水幼穗分化与抽穗、干干湿湿壮籽。返青期田面保持2~3厘米深水层;分蘖前期即移栽后20天内保持浅水湿润交替,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适期足蘖。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目标穗苗数的80%左右时(一般早稻在5月20日左右,晚稻在8月20日左右)开始断水分次晒田,将群体高峰苗数控制在穗数的1.1~1.3倍,晒田标准是:重晒脚踩不陷入,田间开小裂;轻晒脚踩刚陷入。苗好、泥田、肥田重晒,反之轻晒。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没有额外的成本投入,降低病情的发生率。

具体实施方式

1. 用足种、育壮秧,保证大田基本苗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民用种量少现象,提倡“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即早稻大田亩用杂交种子2千克,晚稻用杂交种子1.5千克。并在播种时全部使用旱育保姆拌种剂拌种,旱育保姆拌种剂对秧苗具有矮化、促蘖、供肥、抗寒、抗旱作用,其用量早稻药、种比为1∶6,晚稻药、种比为1∶4.早稻每亩大田抛434孔秧盘50~55片,2.0万~2.2万穴;晚稻每亩大田抛434孔秧盘45~50片,1.8万~2.0万穴,每穴平均有1~2粒种,以保证大田基本苗和有效穗。2. 科学施肥、防早衰,保证水稻各生育期营养需求 进行科学施肥,改变过去“一炮轰”的施肥习惯,实行“前氮后移”,保证水稻均衡需肥要求。施肥量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水平灵活确定,一般氮素肥10~15千克,氮、磷、钾比为1∶0.5∶1,化肥中的氮、钾肥施用比例按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的比例进行,其他有机肥、磷肥及中微量元素等全部做基肥。齐穗后,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喷施宝10毫升或氨基酸90克等叶面肥,对水50千克,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以防植株早衰,增加粒重和结实率。3. 管好水、晒好田,保叶促根稳健生长 水稻管水总的原则是做到浅水分蘖、适时晒田、薄水幼穗分化与抽穗、干干湿湿壮籽。返青期田面保持2~3厘米深水层;分蘖前期即移栽后20天内保持浅水湿润交替,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适期足蘖。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目标穗苗数的80%左右时(一般早稻在5月20日左右,晚稻在8月20日左右)开始断水分次晒田,将群体高峰苗数控制在穗数的1.1~1.3倍,晒田标准是:重晒脚踩不陷入,田间开小裂;轻晒脚踩刚陷入。苗好、泥田、肥田重晒,反之轻晒。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