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鼠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00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鼠干燥器。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由电热丝和小风扇组合而成的电器。通电时,电热丝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就变成热风。现有的吹风机都是人工控制启停,时间不能自主控制。

当小鼠经过水迷宫、强迫游泳等涉水实验后,小鼠毛发潮湿,如果不及时吹干容易出现着凉拉肚子,患有皮肤病等问题,身体出问题后的小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一般需要人工将小鼠干燥,通过吹风机干燥小鼠,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如何及时快速高效的烘干小鼠成了实验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烘干小鼠的小鼠干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鼠干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内部顶端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风扇和电热元件,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腔内部连通的多个出风筒,所述电热元件位于所述风扇和出风筒之间,所述出风筒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凹部,所述出风筒的端部能够随着风的流动绕其轴向偏转。

优选为,所述小鼠干燥器还包括控制器和定时器,所述控制器与定时器连接,所述定时器均与所述风扇和电热元件连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为,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控制所述风扇的风速开关、控制所述电热元件的温度开关和变压器,所述风速开关和温度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变压器连接设置有电源插头,所述变压器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为,所述风扇包括电机和叶片。

优选为,所述壳体一端开口部设置有纱布内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小鼠干燥器的热风经过螺旋凹部时,出风筒会左右晃动,从而出风筒的风向会改变,小鼠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热风,进而受热均匀,避免了小鼠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到热风干燥。本实用新型小鼠干燥器通过控制器、定时器控制电热元件和风扇,实现自动启停,充分利用热风,快速干燥,安全可靠,符合实验室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鼠干燥器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小鼠干燥器包括两端设置有开口的横向筒形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部顶端的容纳腔14,容纳腔14中设置有控制器6、定时器7、风扇和电热元件10,风扇包括电机8和叶片9,容纳腔14的底部设置有与容纳腔14内部连通的多个出风筒11,电热元件10设置在风扇与出风筒11之间,控制器6与定时器7连接,定时器7均与风扇和电热元件10连接。

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风速开关2、温度开关3和变压器5,变压器5与控制器6连接,风速开关2和温度开关3均与控制器6连接从而控制风扇的转速和电热元件10的发热功率。变压器5连接设置有电源插头4,电源插头4与220V插座拔插配合,从而实现为风扇和电热元件10供电,变压器5能够将220V电压转换为36V的安全电压。

出风筒11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凹部111,并且出风筒11为塑胶材料,风扇吹出的风通过出风筒11吹出时,风高速经过螺旋凹部111时,出风筒11的末端会左右摆动,从而出风筒11吹出的风向不断改变,小鼠的身体会受到不同方向的热风,进而身体表面能够受热均匀,有效避免了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到热风的烘烤,过度受热。

壳体1底部与容纳腔14相对的位置设置有感应器12,感应器12与控制器6连接,一旦有小鼠被放入壳体1内时,感应器12发出的射线被小鼠身体遮挡并反射回来,从而会通过控制器6向定时器7发出指令,定时器7启动电机8和电热元件10工作,风扇转动产生风并将电热元件10发出的热量通过出风筒11向壳体1内吹出。

壳体1的一端开口部设置有纱布内套13,在放入小鼠之前,首先将纱布内套13向壳体1内铺开,小鼠放置在纱布内套13中后,起到初步擦拭小鼠的作用,能够防止小鼠的排泄物污染干燥器,小鼠烘干完成后,如果内套13被污染弄脏,可以将纱布内套13拆下并更换干净的纱布内套13。

在使用小鼠干燥器时,首先将纱布内套13在壳体1内部铺展开来,从而纱布内套13罩住壳体1内壁,电源插头4插在插座上,将小鼠放置在纱布内套13上后,感应器12感应到有物体进入后会通过控制器6、定时器7控制电机8和电热元件10工作,电机8驱动叶片9转动的同时,电热元件10会不断的释放热量,风扇将电热元件10发出的热量通过出风筒11吹向纱布内套13中的小鼠。

本实用新型小鼠干燥器的出风筒11内壁设置有螺旋凹部111,当热风经过螺旋凹部111时,出风筒11会左右晃动,从而出风筒11的风向会改变,小鼠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热风,进而受热均匀,避免了小鼠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到热风干燥。本实用新型小鼠干燥器通过控制器6、定时器7控制电热元件10和风扇,实现自动启停,充分利用热风,快速干燥,安全可靠,符合实验室的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