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耕机的动力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554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耕机的动力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耕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耕机的动力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微耕机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还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微耕机的常开式离合器包括压盘、中心套、离合摩擦芯、推盘、压盘花键及弹簧构成,在驱动微耕机前行时,通过推盘推动压盘,使压盘与中心套靠近并压紧离合摩擦芯,从而使离合摩擦芯的摩擦片与从动片相结合,利用摩擦力传递动力,在停止时,通过弹簧的弹力使压盘与中心套分离,带动摩擦片与从动片分离。在此种方案中,即使是使用了弹簧来加快摩擦片与从动片的分离,但是仍然存在离合摩擦片之间的机油粘附力较大,离合器摩擦片之间的分离不彻底,相互粘附,从而造成动力输出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转动,对使用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特别是操作人员认为放手时微耕机便会停止的情况下,松手可能会导致微耕机没有被控制而继续运行,造成人员伤害或者使微耕机翻转,造成损失。

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微耕机离合器,包括耕刀轴、蜗轮和设置在蜗轮上的离合器叶片,离合器叶片通过键槽嵌合在耕刀轴上,离合器叶片的侧向设置有可推动离合器叶片在键槽上移动的拨块,离合器叶片的轴向端侧设有离合齿爪,蜗轮与耕刀轴空套且蜗轮中部开有多个与离合卡齿相对应的键槽。在驱动耕刀轴时,扳动拨块推动离合器叶片靠近蜗轮,并使离合齿爪插入蜗轮上的键槽内,从而带动耕刀轴旋转,停止运行时,需要手动拨动拨块推动离合器叶片与蜗轮分离。此种方案中虽然使用了比较可靠的齿爪进行传递动力,但仍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通过手动对离合叶片进行推动,特别是在突然停止时,忘记推动离合叶片与蜗轮分离,仍然保持卡合状态,再次启动微耕机时,即刻让微耕机运行起来,操作人员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伤害;再者是人为的控制离合叶片的推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来不及使离合叶片与蜗轮分离,也容易造成意外情况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且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离合分离彻底、快速且安全性高的微耕机的动力传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耕机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出机构,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套设有从动伞齿轮和分离卡盘,所述从动伞齿轮和分离卡盘相向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相互啮合的卡齿,运行时,外力驱使分离卡盘朝向从动伞齿轮移动并相互啮合,从动伞齿轮带动分离卡盘一起转动并带动输出轴转动;所述从动伞齿轮和分离卡盘之间设有弹簧,停止后,弹簧使分离卡盘复位,从动伞齿轮空转,输出轴停止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伞齿轮上的卡齿设置于轮齿与内孔之间的内侧面上,并沿圆周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驱动机构,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双联齿轮组及输出轴组件,所述双联齿轮组上的一个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另一个齿轮与输出轴组件上的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组件上的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还包括离合拨叉机构,所述离合拨叉机构包括拨叉轴,所述拨叉轴上端固接有起换向作用的齿轮,所述拨叉轴下端固接有拨叉。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卡盘上套设有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卡入离合拨叉机构上的拨叉内,所述分离卡盘上还设置有限制平面轴承移动的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卡盘内孔圆周上设置有矩形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包括安装动力输出部件的安装部及位于安装部两端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的轴截面为圆形,所述连接部的轴截面为正六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的安装部中部圆周上均匀设置有与分离卡盘上的卡槽相键合的长条形凸起。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是,动力驱动机构传递动力到从动伞齿轮,使从动伞齿轮在输出轴上空转,通过牵引离合拨叉机构传递力矩到平面轴承上,从而带动分离卡盘压缩弹簧并向从动伞齿轮靠近,当从动伞齿轮上的卡齿与分离卡盘上的卡齿啮合后,从动伞齿轮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分离卡盘,由于分离卡盘是通过卡槽与在输出轴上的长条形凸起配合连接的,从而使分离卡盘在从动伞齿轮的带动下旋转并带动输出轴同时旋转,输出轴传递动力到车轮,从而驱动微耕机前行。当牵引离合拨叉机构驱动分离卡盘向后移动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分离卡盘迅速与从动伞齿轮分离,输出轴上动力消失,微耕机停止前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从动伞齿轮内侧面上设置的卡齿与分离卡盘上的卡齿通过面结合传递动力,由于均是金属面,在分离时不存在摩擦力的作用,不会出现粘连的情况,分离时彻底;再者,在分离卡盘与从动伞齿轮之间设置有弹簧,在紧急情况下,无需操作人员操作,弹簧将分离卡盘与从动伞齿轮分开,微耕机即刻停止,不会带来意外事故。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分离卡盘与从动伞齿轮保持常开的状态,启动时也不会出现微耕机突然往前冲的情况。结合上述优点,微耕机满足农业部要求的在紧急情况下2~4秒内停止的条件,只要操作人员松手,微耕机即刻停止,使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也对微耕机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输出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出轴,2、分离卡盘,3、平面轴承,4、挡圈,5、从动伞齿轮,6、弹簧,7、离合拨叉机构,8、牵引机构,9、输出齿轮组,10、双联齿轮组,11、主动齿轮,12、轴套,71、拨叉,72、拨叉轴,90、主动伞齿轮,101、凸起,102、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4,一种微耕机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出机构,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输出轴1,所述输出轴1包括安装动力输出部件的安装部及位于安装部两端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的轴截面为圆形,所述连接部的轴截面为正六方形,所述安装部中部圆周上均匀设置有长条形凸起101,安装部过盈配合安装有两个轴承,轴承固接在离合器外壳上,并支撑输出轴1,使输出轴1能在离合器外壳上转动。所述输出轴1上套设有从动伞齿轮5和分离卡盘2,所述从动伞齿轮5和分离卡盘2相向的两侧面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用于相互啮合的卡齿,所述分离卡盘2上的卡齿设置于轴向端侧面上,并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分离卡盘2内孔圆周上设有矩形卡槽,分离卡盘2通过卡槽与输出轴1上的长条形凸起101相键合,分离卡盘2能在输出轴1上移动;从动伞齿轮5套设在输出轴1的台阶102上,能无阻力的空转。运行时,分离卡盘2朝向从动伞齿轮5移动并相互啮合,从动伞齿轮5与分离卡盘2一起转动带动输出轴1转动;所述从动伞齿轮5和分离卡盘2之间设有弹簧6,停止后,弹簧6使分离卡盘2复位,从动伞齿轮5空转,输出轴1停止转动。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离合拨叉机构7,所述离合拨叉机构7包括拨叉轴72,所述拨叉轴72上端固接有起换向作用的齿轮,所述拨叉轴72下端固接有拨叉71;拨叉轴72穿过固定在离合器外壳上的两个轴套12并支撑在离合器外壳上,拨叉轴72能在轴套12内旋转,在拨叉轴72的顶端的齿轮连接有牵引机构8,牵引机构8通过齿轮驱动离合拨叉机构7在轴套12内旋转;牵引机构8驱动离合拨叉机构7转动,传递力矩给分离卡盘2,从而驱动分离卡盘2压缩弹簧6并靠近从动伞齿轮5进行啮合传递动力,从而带动输出轴1转动。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动力驱动机构,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11、双联齿轮组10及输出齿轮组9,所述双联齿轮组10上的一个齿轮与主动齿轮11啮合,另一个齿轮与输出齿轮组9上的齿轮啮合,所述输出齿轮组9上的主动伞齿轮90与从动伞齿轮5相啮合,其中主动齿轮11、双联齿轮组10及输出齿轮组9均通过轴承安装在离合器外壳上,均能在轴承中转动,主动齿轮11的旋转动力经过双联齿轮组10传递到输出齿轮组9,通过输出齿轮组9上的主动伞齿轮90驱动从动伞齿轮5在输出轴1上空转。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分离卡盘2上套设有平面轴承3,平面轴承3卡入离合拨叉机构7的拨叉71内,分离卡盘2上设有限制平面轴承3移动的挡圈4。离合拨叉机构7通过平面轴承3驱动分离卡盘2与从动伞齿轮5的啮合,平面轴承3能承受压力的同时旋转,使用寿命长;挡圈4采用轴用钢丝挡圈4,对平面轴承3进行限位,保证平面轴承3与分离卡盘2的移动同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微耕机启动时,动力驱动机构在离合器外壳上运行,并通过输出齿轮组9上的主动伞齿轮90驱动从动伞齿轮5在输出轴1上空转。使微耕机前行时,通过微耕机上的离合把手拉动牵引机构8从而牵引离合拨叉机构7在固定于离合器外壳上的轴套12内旋转,由于平面轴承3是卡入拨叉71间的,且平面轴承3通过轴用钢丝挡圈4箍紧在分离卡盘2上的,离合拨叉机构7驱动平面轴承3带动分离卡盘2向前移动压缩弹簧6并靠近从动伞齿轮5,使分离卡盘2与从动伞齿轮5啮合,从动伞齿轮5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分离卡盘2上,分离卡盘2通过内孔设置的卡槽与输出轴1上的长条形凸起101卡合连接,输出轴1跟随分离卡盘2在从动伞齿轮5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带动微耕机的轮胎转动,带动微耕机前行。当需要停止微耕机时,将微耕机上的离合把手松开,在从动伞齿轮5与分离卡盘2之间设置的弹簧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分离卡盘2快速地脱离从动伞齿轮5,从动伞齿轮5在输出轴1上空转,微耕机停止向前运行。通过离合的方式传递动力让微耕机运行,可以使微耕机随停随走,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保护了微耕机,延长了微耕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的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