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栗采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1021发布日期:2018-11-16 20:2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栗采摘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栗采摘机构。



背景技术:

板栗的营养价值极高,尤其是糖炒栗子更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中国板栗总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5%-70%左右,如此巨大的产量其采摘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板栗的采摘非常麻烦,板栗果树一般都比较高大,人手无法直接摘取,并且大多数生长在地势陡峭的野外坡地上,在收获季节人们经常需要攀爬到树上将果子采摘下来或者采用打栗法,就是分散分批的将成熟的栗苞用竹竿打落,然后将栗苞和栗实捡拾干净,但这样的采摘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不安全,公开号为CN2049487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板栗采摘机,采用机械式结构代替人力将板栗从树上打下并掉落到接料框内,但其缺陷在于,采摘下的板栗上包裹有栗蓬,且接料框体积较小,容纳较少的栗蓬就需要将其转移至其他容器内,无法进行连续采摘,工人需要将采摘下的栗蓬运送至指定地点后再返回进行采摘,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初步分离栗蓬和板栗功能、采摘效率高且便于操作的板栗采摘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板栗采摘机构,包括杆体和导料机构,所述杆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杆体顶端由定位框底端穿过并与所述定位框固定连接,所述杆体内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定位框内设有一对弹性定位杆,所述弹性定位杆下端铰接于下铰接座上,所述弹性定位杆上端铰接于上铰接座上,所述上铰接座连接于所述定位框顶端,所述下铰接座位于所述杆体顶端内部并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杆体内穿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下铰接座下,所述钢丝绳另一端由所述杆体下部的出线孔穿出,并与一级扳手连接,所述定位框底端一侧铰接有夹板,所述夹板上表面通过弹簧与所述定位框连接,所述夹板下表面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另一端由所述杆体中下部的导向轮穿过,并与二级扳手连接,所述一级扳手和所述二级扳手分别通过固定轴铰接于所述杆体下部,所述定位框顶端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导料机构包括一级导料壳,所述一级导料壳顶端连接有端板,所述一级导料壳底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端板上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一级导料壳内部设有二级导料壳,所述一级导料壳与所述二级导料壳形成截面封闭的二级料腔和截面开放的一级料腔,所述一级料腔底端为栗子出口,所述二级料腔底端为栗蓬出口,所述一级料腔内部等距设有凸条,所述凸条下方设有通孔,所述一级料腔与所述二级料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导料机构通过所述螺杆由所述安装孔穿过并通过固定螺母实现与所述定位框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料机构底端还设有挂钩,所述导料机构通过所述挂钩实现与外部接料装置的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板栗采摘机构中,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导料壳和所述二级导料壳截面均为弧形,所述一级导料壳的曲率大于所述二级导料壳的曲率。

在上述板栗采摘机构中,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至少为两个,所述螺杆的位置与所述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板栗采摘机构中,进一步的,所述凸条均匀的设置于所述二级导料壳上,所述凸条的截面为半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所述通孔为条状通孔,所述通孔的宽度为15mm。

在上述板栗采摘机构中,进一步的,所述夹板与所述导料机构处于所述定位框同一侧,所述夹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定位框的长度。

在上述板栗采摘机构中,进一步的,所述杆体为中空管,所述一级扳手和所述二级扳手分别为L形,所述钢丝绳分别连接于所述一级扳手和所述二级扳手的角部。

在上述板栗采摘机构中,进一步的,一对所述弹性定位杆呈梭型设置,所述弹性定位杆可以具有相背凸起的弧度,所述弹性定位杆上相向一侧设有橡胶防滑垫。

在上述板栗采摘机构中,进一步的,外部接料装置可以为袋子、有提手的框或者有提手的桶。

在上述板栗采摘机构中,进一步的,所述端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一级导料壳连接,所述上铰接座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定位框顶端,所述连接座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夹板下表面,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于轮座上,所述轮座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杆体上,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均为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二级扳手控制夹板打开,使夹板与定位框之间的弹簧受力拉伸,再通过一级扳手控制弹性定位杆将栗蓬定位,使栗蓬位于夹板与定位框之间,松开二级扳手,夹板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对栗蓬进行敲击,实现栗子和栗蓬的初步分离,再通过导料机构可实现栗子和栗蓬的初步分类收集,有利于提高后续工序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导料机构利用栗子与栗蓬的重量不同,从而导致栗子与栗蓬在导料机构内滑落的速度不同,在经过凸条时产生的抛物线轨迹的不同进行分别收集,体积较小的栗蓬会堆积在凸条处,大部分体栗蓬则会通过凸条由通孔落入一级料腔内由栗蓬出口收集,栗子通过凸条由栗子出口收集,在采摘的同时实现栗子与栗蓬的初步分离,有利于提高后续工序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在导料机构下设有挂钩,将袋子等外部接料装置钩挂于其上,对栗子和栗蓬进行收集,避免栗蓬散落一地,影响环境卫生,同时便于栗子的收集,无需频繁的更换接料装置,有利于连续化操作;

4.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导料机构可拆卸的连接于定位框上,连接稳定,拆卸方便,便于导料机构的定时清理或更换。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杆体、2.手柄、3.定位框、4.上铰接座、5.下铰接座、6.弹性定位杆、7.钢丝绳、8.出线孔、9.一级扳手、10.固定轴、11.支撑板、12.弹簧、13.夹板、14.连接座、15.导向轮、16.二级扳手、17.安装孔、18.导料机构、19.一级导料壳、20.端板、21.螺杆、22.限位块、23.固定螺母、24.二级导料壳、25.一级料腔、26.二级料腔、27.通孔、28.凸条、29.栗子出口、30.栗蓬出口、3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板栗采摘机构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底”、“顶”、“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另外,术语“一级”、“二级”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板栗采摘机构,包括杆体1和导料机构18,杆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手柄2,杆体1顶端由定位框3底端穿过并与定位框3固定连接,杆体1内上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定位框3内设有一对弹性定位杆6,弹性定位杆6下端铰接于下铰接座5上,弹性定位杆6上端铰接于上铰接座4上,上铰接座4连接于定位框3顶端,下铰接座5位于杆体1顶端内部并通过弹簧12连接于支撑板11上,杆体1内穿设有钢丝绳7,钢丝绳7一端穿过支撑板11连接于下铰接座5下,钢丝绳7另一端由杆体1下部的出线孔8穿出,并与一级扳手9连接,定位框3底端一侧铰接有夹板13,夹板13上表面通过弹簧12与定位框3连接,夹板13下表面连接有连接座14,连接座14上连接有钢丝绳7,钢丝绳7另一端由杆体1中下部的导向轮15穿过,并与二级扳手16连接,一级扳手9和二级扳手16分别通过固定轴10铰接于杆体1下部,定位框2顶端开设有安装孔17;

导料机构18包括一级导料壳19,一级导料壳19顶端连接有端板20,所述一级导料壳19底端与外部连通,端板20上固定连接有螺杆21,螺杆21上设有限位块22,一级导料壳19内部设有二级导料壳24,一级导料壳19与二级导料壳24形成截面封闭的二级料腔26和截面开放的一级料腔25,一级料腔25底端为栗子出口29,二级料腔26底端为栗蓬出口30,一级料腔25内部等距设有凸条28,凸条28下方设有通孔27,一级料腔25与二级料腔26通过通孔27连通;

导料机构18通过螺杆21由安装孔17穿过并通过固定螺母23实现与定位框3的可拆卸连接,导料机构18底端还设有挂钩31,导料机构18通过挂钩31实现与外部接料装置的可拆卸连接。

一级导料壳19和二级导料壳24截面均为弧形,一级导料壳19的曲率大于二级导料壳24的曲率,安装孔17至少为两个,螺杆21的位置与安装孔17的位置相对应,凸条28均匀的设置于二级导料壳24上,凸条28的截面为半圆形、矩形或三角形,通孔27为条状通孔,通孔27的宽度为15mm,夹板13与导料机构18处于定位框3同一侧,夹板13的长度小于定位框3的长度,杆体1为中空管,一级扳手9和二级扳手16分别为L形,钢丝绳7分别连接于一级扳手9和二级扳手16的角部,一对弹性定位杆6呈梭型设置,弹性定位杆6可以具有相背凸起的弧度,弹性定位杆6上相向一侧设有橡胶防滑垫,外部接料装置可以为袋子、有提手的框或者有提手的桶,端板20通过螺栓与一级导料壳19连接,上铰接座4通过螺栓连接于定位框3顶端,连接座14通过螺栓连接于夹板13下表面,导向轮15转动连接于轮座上,轮座通过螺栓连接于杆体1上,限位块22与螺杆21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均为焊接。

具体工作过程为:工人手持手柄2,将杆体1倾斜使定位框3套到板栗树上的外边,捏合二级扳手16,带动钢丝绳7向下拉动夹板13,夹板13与定位框3之间的弹簧12受力拉伸,对准栗蓬后将栗蓬由弹性定位杆6之间的空隙穿过,捏合一级扳手9,一级扳手9沿铰接处转动,带动钢丝绳7向下拉动下铰接座5,下铰接座5沿杆体1内部下移,弹簧12受力压缩,下铰接座5下移带动弹性定位杆6相向伸展,使弹性定位杆6之间的空隙变小将栗蓬与栗子树的连接梗夹持住,此时栗蓬位于夹板13与定位框3之间,松开二级扳手16,钢丝绳7对夹板13的牵引力消失,夹板13在弹簧1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翻转,对栗蓬进行敲击,实现栗子和栗蓬的初步分离,再次捏合二级扳手16,破碎的栗蓬和栗子沿夹板13落入导料机构18内,并沿一级料腔25滑落,由于栗子与栗蓬的重量不同,从而导致栗子与栗蓬在二级导料壳19上滑落的速度不同,速度和重量不同造成栗子和栗蓬在经过凸条28时产生的抛物线轨迹不同,栗子重量大,速度快,抛物线轨迹较远,栗蓬重量轻、速度慢,抛物线轨迹较近,通孔27设置的位置位于凸条28下方,栗子经过凸条28后运行的抛物线可越过通孔27掉落至二级导料壳19上继续滑落,而栗蓬经过凸条28后运行的抛物线可掉落至通孔27处并由通孔27落入二级料腔26内,并由栗蓬出口30滑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栗蓬破碎程度不一,会产生体积较小的栗蓬、中等体积的栗蓬和较大体积的栗蓬,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通孔27位置针对的是中等体积的栗蓬,而小体积栗蓬在滑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凸条28的阻挡会堆积在凸条28处,大体积栗蓬会与栗子一起由栗子出口30滑落,但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现栗子与栗蓬的初步分离,初步分离的意思为在采摘收集后无需再通过人工破碎将栗子与栗蓬分离,且可以将大部分栗蓬与栗子进行分类收集,可在导料机构18下的挂钩31上钩挂袋子或框等外部接料装置,对栗子和栗蓬进行收集,当需要更换或维修导料机构18时,可旋下固定螺母23,将螺杆21由安装孔17内卸下即可,拆卸方便,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利用栗子与栗蓬的重量不同,从而导致栗子与栗蓬在导料机构内滑落的速度不同,在经过凸条时产生的抛物线轨迹的不同进行分别收集,体积较小的栗蓬会堆积在凸条处,大部分栗蓬则会通过凸条由通孔落入一级料腔内由栗蓬出口收集,栗子通过凸条由栗子出口收集,在采摘的同时实现栗子与栗蓬的初步分离,有利于提高后续工序的效率。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