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摇玉米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288发布日期:2018-09-21 19:39阅读:2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手摇玉米脱粒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种植的主要方式,尤其对于玉米种植,从播种、收割到最后的脱粒作业都可由相应的农机来完成,但对于种植量较少的农户来讲,比如玉米的脱粒作业,使用大型的脱粒机来完成未免造成了农机设备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农户的脱粒成本,故对于种植量较少的农户来讲,使用大型的脱粒机进行玉米脱粒作业不太恰当,而完全采用手工搓粒的方式进行玉米脱粒,又存在一定的劳动强度,且长时间进行手工搓粒操作,也容易使农民的手部红肿甚至出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摇玉米脱粒机,其结构简单,可通过手动方式对玉米进行脱粒,满足小产量玉米的脱粒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手摇玉米脱粒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设于桌板上的脱粒装置、定位装置和承接箱,所述脱粒装置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轴承内圈的内表面设有脱粒钉和出粒槽,轴承内圈于外侧边缘处顺接有Z字型的摇把,所述轴承外圈通过其底端设有的连接杆滑动设于桌板上;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顶丝、上定位件及下定位件,所述上定位件的底面开设有半圆形的上定位槽,所述下定位件的顶面开设有半圆形的下定位槽,所述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上下对应,且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闭合后形成的圆环与轴承内圈水平对应,上定位件通过弹簧固定在顶板上,定位顶丝的底端穿过顶板后顶在上定位件的顶面,所述顶板通过立柱固定在桌板上,所述桌板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承接箱放置于出料口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粒钉螺旋排列在轴承内圈内。如此设置,可有效提高脱粒钉的脱粒效率,同时可防止玉米粒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桌板上设有滑轨,所述连接杆的底端通过滑块设于滑轨上。如此设置,使脱粒装置沿着滑轨在桌板上移动从而使玉米插入轴承内圈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及轴承内圈设置的脱粒钉构成了玉米的脱粒装置,由定位顶丝、上定位件及下定位件构成了玉米的定位装置,脱粒装置滑动设于桌板上,使脱粒装置可向由定位装置固定的玉米处移动,从而使玉米插入轴承内圈内,再通过旋转摇把使轴承内圈内的脱粒钉对玉米进行脱粒作业,脱掉的玉米粒最终自动下落到承接箱内进行统一收集,从而实现了对玉米进行手工脱粒的目的,其操作简便快捷,且便于对玉米粒进行统一收集,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手摇玉米脱粒机,包括设于桌板19上的脱粒装置6、定位装置和承接箱10,所述脱粒装置包括轴承内圈4和轴承外圈5,所述轴承内圈5的内表面设有脱粒钉3和出粒槽2,轴承内圈5于外侧边缘处顺接有Z字型的摇把1,所述轴承外圈5通过其底端设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底端通过滑块8设于滑轨11上。;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顶丝14、上定位件15及下定位件16,所述上定位件15的底面开设有半圆形的上定位槽21,所述下定位件16的顶面开设有半圆形的下定位槽22,所述上定位槽21和下定位槽22上下对应,且上定位槽21和下定位槽22闭合后形成的圆环与轴承内圈5水平对应,上定位件15通过弹簧20固定在顶板13上,定位顶丝14的底端穿过顶板13上开设的螺纹孔后顶在上定位件15的顶面,所述顶板13通过立柱18固定在桌板19上,所述桌板19上开设有出料口9,所述承接箱10放置于出料口9的下方。所述脱粒钉3螺旋排列在轴承内圈5内,所述出粒槽2倾斜设于轴承内圈5内。

工作过程:

首先,将玉米的后端放置在下定位件16的下定位槽22内,然后向下旋转定位顶丝14,使定位顶丝14挤压上定位件15使上定位件15下移,直至其上的上定位槽21与玉米接触紧密接触,从而通过上定位件15与下定位件16对玉米进行夹紧固定;

之后,推动脱粒装置6向玉米侧移动,使玉米插入轴承内圈5内,然后旋转摇把1,轴承内圈5内的脱粒钉3即可对玉米进行脱粒处理,脱掉的玉米粒由出粒槽2自动下落到承接箱10内,完成脱粒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