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4577发布日期:2019-04-17 02:41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赤霉酸菌渣处理的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赤霉素是一类结构非常相似,广泛存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尤其以赤霉酸(ga3)最重要。赤霉酸可用于植物生长周期的全过程,可缩短种子、根茎等的休眠期,可诱导开花,可防止花、果脱落,可促进果实成熟并提高产量。目前我国生产的赤霉酸占据全球市场的绝大部分比例,大部分厂家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生产赤霉酸,赤霉酸菌渣是赤霉酸发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液通过板框过滤后得到的固态残渣,它主要包含了剩余的培养基和大量菌丝体,因此赤霉酸菌渣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大量元素(氮、磷、钾等)和微量元素(铁、锰、锌等),同时还残留有少量的赤霉酸。赤霉酸菌渣的传统处理方法是丢弃或焚烧或掩埋,造成农业有机资源的浪费,而且丢弃和掩埋的方法会导致土壤富营养化,焚烧的方法又会污染空气,所以需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来处理赤霉酸菌渣。黑水虻是一种取食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和动植物尸体等的水虻科昆虫,对人类和环境无害。黑水虻幼虫具有营腐食性、繁殖迅速、食量大、食性广泛、饲养成本低、世代重叠性较好、动物适口性好和吸收转化率高等特点,且黑水虻幼虫有明显的预蛹期,可实现较长时间的活体储存,预蛹营养价值高,因此黑水虻幼虫可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转化材料。黑水虻成虫基本不取食,也不进入人类居住空间,每雌产卵量近1000粒。干燥后的黑水虻体内含粗蛋白45%左右,含脂肪35%左右,含30%左右的18种氨基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昆虫蛋白饲料,且黑水虻还富含抗菌肽和益生菌,动物可以通过取食黑水虻直接吸收抗菌肽及益生菌,增强抵抗力,投喂虾类时能明显增强虾类的抗病能力,使虾死亡率大大降低,甚至减少80%的死亡率。现有的利用昆虫处理赤霉酸菌渣的方法是利用家蝇将赤霉素菌渣转化成蛋白饲料,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用少量的酵母对赤霉素菌渣发酵得到赤霉素菌渣发酵液,并在赤霉素菌渣发酵液中加入适当量的辅料和水制得家蝇蛆的培养料,再在家蝇成虫笼中收集蝇卵并将收集到的蝇卵接入到培养料表面,蝇卵在培养料中会孵化出蝇幼虫,蝇幼虫会取食和消化培养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蝇幼虫变成蝇蛆,等待蝇蛆成熟后,即可将蝇蛆和残余的培养料分离,烘干后可分别作为动物饲料和有机肥。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的家蝇具有巨大的环境风险,家蝇成虫本身是一种世界性的卫生害虫,易传播多种疾病,在收集蝇卵的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善造成家蝇成虫逃逸,则会导致家蝇泛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可怕的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黑水虻卵孵化料的制备:先对赤霉酸菌渣进行预处理,再将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辅料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步骤s2、黑水虻卵的接入:将黑水虻卵孵化料均匀平铺在培养箱的箱底,在黑水虻卵孵化料上支撑纱网,在纱网上均匀接入黑水虻卵;步骤s3、黑水虻的孵化和培养:黑水虻卵孵化后掉入黑水虻卵孵化料里面,培养3-5天后得到发育良好的黑水虻幼虫,继续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再培养10-12天至黑水虻幼虫体色逐渐变为黑褐色时停止培养;步骤s4、黑水虻幼虫培养的后处理:将黑水虻幼虫和黑水虻幼虫培养产生的废料分离,即可获得黑水虻成熟幼虫和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赤霉酸工业生产中产生的赤霉酸菌渣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少量残留的赤霉酸,采用传统的方式处理时,一方面浪费资源,另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需开发一些新的方法来处理赤霉酸菌渣,通过将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辅料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调节湿度制得用于黑水虻卵孵化的黑水虻卵孵化料,黑水虻卵孵化后成黑水虻幼虫,黑水虻幼虫会吸收赤霉酸菌渣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从而实现对赤霉酸菌渣的生物转化,既解决了赤霉酸菌渣的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废物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中的预处理过程包括常温灭活残留的赤霉酸和调整ph值使其处于5-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赤霉酸菌渣中残留的赤霉酸会污染环境,因此需进行灭活处理。将赤霉酸灭活后的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至5-8的范围,制得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ph值为5-8时可以为黑水虻卵孵化后的幼虫的成长提供一个合适的ph环境,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影响黑水虻幼虫的成长,可能导致黑水虻幼虫死亡或者发育不良。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常温灭活残留的赤霉酸的方法是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至10以上并在此ph条件下保持6h以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赤霉酸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而失活,因此可以调节赤霉酸菌渣的ph值处于碱性环境使残留的赤霉酸失活,并且在常温下操作即可,相比与其它加热处理的方法,此灭活方法可以节约能源。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一中的辅料是麦麸、米糠粉、豆粕粉、秸秆粉、玉米粉、棉籽壳、花生壳粉和木屑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添加辅料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辅料多呈疏松状,与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混合,可以调节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之间的疏松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黑水虻幼虫成长所需的空气,还可以给黑水虻幼虫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从而加快黑水虻幼虫的生长发育,提高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的转化效率;另一方面是为黑水虻的成长提供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中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辅料混合的重量比为4-7:3-6,含水量调节至50-7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赤霉酸菌渣和辅料混合的重量比例为4-7:3-6,混合料的含水量为50%-70%,为黑水虻卵孵化后的黑水虻幼虫的成长提供合适的环境,其中孵化料的含水量过低会降低黑水虻幼虫吃食的效率,导致黑水虻幼虫不能正常发育,甚至会导致黑水虻幼虫预蛹时间推迟,从而使培养周期整体延长。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中黑水虻卵孵化料在培养箱箱底平铺厚度在10cm以下,纱网上接入的黑水虻卵厚度在2cm以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黑水虻卵孵化料在培养箱箱底平铺的厚度在10cm以下,一是使黑水虻卵孵化料中的黑水虻幼虫不会因黑水虻卵孵化料太厚而窒息,二是为了充分利用黑水虻卵孵化料,若黑水虻卵孵化料的厚度太厚时,黑水虻幼虫不易接触靠近培养箱底面的黑水虻卵孵化料,因此会造成黑水虻卵孵化料利用不充分。控制接入的黑水虻卵厚度在2cm以内是为了提高黑水虻卵的孵化率,若黑水虻卵太厚,一方面不利于黑水虻卵的孵化,另一面孵化的黑水虻幼虫个体与个体之间空间较拥挤,不利于黑水虻幼虫的掉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继续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时可分多次添加,且每次添加的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堆积高度应不高于1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每次添加的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堆积高度在10cm以内是为了保持添加的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中空气充足,为黑水虻幼虫的培养提供足够的氧气,提高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的利用率。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2、s3中黑水虻卵孵化和黑水虻幼虫培养的温度为28-35℃、湿度为60-7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温度在28-35℃、湿度在60-75%范围内,给黑水虻卵的孵化和黑水虻幼虫的培养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适宜的环境可以提高黑水虻幼虫的成活率和黑水虻幼虫对赤霉素菌渣的生物转化效率。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采用筛网的方法分离黑水虻成熟幼虫与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黑水虻幼虫对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生物转化后,培养料已经相当疏松,将黑水虻成熟幼虫与黑水虻幼虫培养产生的废料置于筛网上,经过筛网过筛,黑水虻成熟幼虫留在筛网上面,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被筛落至筛网下面,分开收集筛网上面的黑水虻成熟幼虫和筛网下面的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即可,操作简单。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获得的黑水虻成熟幼虫可直接用作蛋白饲料,或经干燥、磨粉后用作蛋白饲料添加剂,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可用作有机肥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黑水虻成熟幼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主要是蛋白和脂肪,因此黑水虻成熟幼虫可直接喂养家禽和鱼虾类,干燥后的黑水虻成熟幼虫可用作蛋白饲料添加剂。干燥时采用较低的温度烘干或自然晾晒的方式晒干可以防止黑水虻成熟幼虫体内的蛋白结构被破坏,若烘干的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变性。而且黑水虻体内还含有抗菌肽和益生菌,干燥的温度过高会使抗菌肽和益生菌失去活性。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发明阐述了黑水虻幼虫生物转化赤霉酸菌渣的方法,将工业废料再利用,变废为宝,为赤霉酸菌渣提供了一种经济、绿色、高效的处理方法,解决了我国赤霉酸生产企业面临的环保难题。此外,黑水虻成熟幼虫可直接用于动物饲料,或者将干燥后得到的黑水虻成熟幼虫用作蛋白饲料添加剂,黑水虻培养废料可用作植物有机肥料,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黑水虻卵孵化料的制备:先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11.0并在此ph条件下保持24h,待赤霉酸菌渣中残留的赤霉酸全部灭活后再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5,制得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称取12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80g豆粕粉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0%,搅拌均匀;步骤s2、黑水虻卵的接入:将黑水虻卵孵化料平铺在培养箱箱底,平铺的黑水虻卵孵化料高度为8cm,在黑水虻卵孵化料上面高约4㎝处支撑一个40目的金属纱网,在金属纱网上均匀接入1g黑水虻卵;步骤s3、黑水虻的孵化和培养:黑水虻卵在温度28℃,湿度60%的环境下,孵化培养5天,期间经常翻动黑水虻卵孵化料,然后撤去金属纱网,直接添加30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相同环境下继续培养。当赤霉酸菌渣变疏松后,继续投入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以此反复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并且随着黑水虻幼虫长大,每次添加量逐步放大,继续培养12天后,停止培养,此时黑水虻幼虫体色已经变成褐色,且进食量已经非常少,注意从开始孵化到结束培养,每次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堆积高度不高于10㎝;步骤s4、黑水虻幼虫培养的后处理:经筛网过筛将黑水虻成熟幼虫与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离,得到黑水虻成熟幼虫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别称取黑水虻成熟幼虫的质量m1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的质量m2(包括黑水虻卵孵化料产生的废料),结果见表1。实施例2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黑水虻卵孵化料的制备:先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11.5并在此ph条件下保持18h,待赤霉酸菌渣中残留的赤霉酸全部灭活后再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7,制得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称取6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40g麦麸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0%,搅拌均匀;步骤s2、黑水虻卵的接入:将黑水虻卵孵化料平铺在培养箱的箱底,平铺的黑水虻卵孵化料高度为8cm,在黑水虻卵孵化料上面高约4㎝处支撑一个40目的金属纱网,在金属纱网上均匀接入0.5g黑水虻卵;步骤s3、黑水虻的孵化和培养:黑水虻卵在温度30℃,湿度65%的环境下,孵化培养5天,期间经常翻动黑水虻卵孵化料,然后撤去金属纱网,直接添加20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相同环境下继续培养。当赤霉酸菌渣变疏松后,继续投入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以此反复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并且随着黑水虻幼虫长大,每次添加量逐步放大,继续培养12天后,停止培养,此时黑水虻幼虫体色已经变成褐色,且进食量已经非常少,注意从开始孵化到结束培养,每次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堆积高度不高于10㎝;步骤s4、黑水虻幼虫培养的后处理:经筛网过筛将黑水虻成熟幼虫与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离,得到黑水虻成熟幼虫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别称取黑水虻成熟幼虫的质量m1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的质量m2(包括黑水虻卵孵化料产生的废料),结果见表1。实施例3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黑水虻卵孵化料的制备:先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12并在此ph条件下保持12h,待赤霉酸菌渣中残留的赤霉酸全部灭活后再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6,制得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称取5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50g黄豆粉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为50%,搅拌均匀;步骤s2、黑水虻卵的接入:将黑水虻卵孵化料平铺在培养箱的箱底,平铺的黑水虻卵孵化料高度为8cm,在黑水虻卵孵化料上面高约4㎝处支撑一个40目的金属纱网,在金属纱网上均匀接入0.3g黑水虻卵;步骤s3、黑水虻的孵化和培养:黑水虻卵在温度33℃,湿度70%的环境下,孵化培养4天,期间经常翻动黑水虻卵孵化料,然后撤去金属纱网,直接添加20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相同环境下继续培养。当赤霉酸菌渣变疏松后,继续投入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以此反复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并且随着黑水虻幼虫长大,每次添加量逐步放大,继续培养10天后,停止培养,此时黑水虻幼虫体色已经变成褐色,且进食量已经非常少,注意从开始孵化到结束培养,每次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堆积高度不高于10㎝;步骤s4、黑水虻幼虫培养的后处理:经筛网过筛将黑水虻成熟幼虫与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离,得到黑水虻成熟幼虫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别称取黑水虻成熟幼虫的质量m1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的质量m2(包括黑水虻卵孵化料产生的废料),结果见表1实施例4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黑水虻卵孵化料的制备:先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11并在此ph条件下保持24h,待赤霉酸菌渣中残留的赤霉酸全部灭活后再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7,制得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称取12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80g麦麸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0%,搅拌均匀;步骤s2、黑水虻卵的接入:将黑水虻卵孵化料平铺在培养箱的箱底,平铺的黑水虻卵孵化料高度为8cm,在黑水虻卵孵化料上面高约4㎝处支撑一个40目的金属纱网,在金属纱网上均匀接入1g黑水虻卵;步骤s3、黑水虻的孵化和培养:黑水虻卵在温度35℃,湿度75%的环境下,孵化培养3天,期间经常翻动黑水虻卵孵化料,然后撤去金属纱网,直接添加30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相同环境下继续培养。当赤霉酸菌渣变疏松后,继续投入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以此反复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并且随着黑水虻幼虫长大,每次添加量逐步放大,继续培养10天后,停止培养,此时黑水虻幼虫体色已经变成褐色,且进食量已经非常少,注意从开始孵化到结束培养,每次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堆积高度不高于10㎝;步骤s4、黑水虻幼虫培养的后处理:经筛网过筛将黑水虻成熟幼虫与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离,得到黑水虻成熟幼虫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别称取黑水虻成熟幼虫的质量m1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的质量m2(包括黑水虻卵孵化料产生的废料),结果见表1。实施例5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黑水虻卵孵化料的制备:先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10.5并在此ph条件下保持48h,待赤霉酸菌渣中残留的赤霉酸全部灭活后再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8,制得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黑水虻幼虫培养料的制备:称取8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120g豆粕粉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为70%,搅拌均匀;步骤s2、黑水虻卵的接入:将黑水虻卵孵化料平铺在培养箱的箱底,平铺的黑水虻卵孵化料高度为8cm,在黑水虻卵孵化料上面高约4㎝处支撑一个40目的金属纱网,在金属纱网上均匀接入1g黑水虻卵;步骤s3、黑水虻的孵化和培养:黑水虻卵在温度28℃,湿度60%的环境下,孵化培养5天,期间经常翻动黑水虻卵孵化料,然后撤去金属纱网,直接添加30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相同环境下继续培养。当赤霉酸菌渣变疏松后,继续投入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以此反复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并且随着黑水虻幼虫长大,每次添加量逐步放大,继续培养12天后,停止培养,此时黑水虻幼虫体色已经变成褐色,且进食量已经非常少,注意从开始孵化到结束培养,每次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堆积高度不高于10㎝;步骤s4、黑水虻幼虫培养的后处理:经筛网过筛将黑水虻成熟幼虫与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离,得到黑水虻成熟幼虫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别称取黑水虻成熟幼虫的质量m1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的质量m2(包括黑水虻卵孵化料产生的废料),结果见表1。实施例6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黑水虻卵孵化料的制备:先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12并在此ph条件下保持12h,待赤霉酸菌渣中残留的赤霉酸全部灭活后再将赤霉酸菌渣的ph值调到8,制得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称取14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与60g豆粕粉混合均匀,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0%,搅拌均匀;步骤s2、黑水虻卵的接入:将黑水虻卵孵化料平铺在培养箱的箱底,平铺的黑水虻卵孵化料高度为8cm,在黑水虻卵孵化料上面高约4㎝处支撑一个40目的金属纱网,在金属纱网上均匀接入1g黑水虻卵;步骤s3、黑水虻的孵化和培养:黑水虻卵在温度33℃,湿度65%的环境下,孵化培养4天,期间经常翻动黑水虻卵孵化料,然后撤去金属纱网,直接添加300g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相同环境下继续培养。当赤霉酸菌渣变疏松后,继续投入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以此反复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并且随着黑水虻幼虫长大,每次添加量逐步放大,继续培养12天后,停止培养,此时黑水虻幼虫体色已经变成褐色,且进食量已经非常少,注意从开始孵化到结束培养,每次添加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堆积高度不高于10㎝;步骤s4、黑水虻幼虫培养的后处理:经筛网过筛将黑水虻成熟幼虫与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离,得到黑水虻成熟幼虫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分别称取黑水虻成熟幼虫的质量m1以及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的质量m2(包括黑水虻卵孵化料产生的废料),结果见表1。对比例1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一中对赤霉酸菌渣的预处理时未进行常温灭活处理,直接调节ph值至5。对比例2一种利用黑水虻幼虫对赤霉酸菌渣进行生物转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一中黑水虻幼虫培养料的含水量为40%。表1项目m1(g)m1(g)m2(g)m2(g)s(kg)g(kg)q(g)实施例11146.861110003092.63104.26281.1590.91实施例2594.560.556501523.20105.23269.5988.50实施例3362.480.33700992.7697.97268.3181.08实施例41418.421120003456.84118.20288.0783.33实施例51196.511115003211.49104.04279.2686.96实施例61265.781117003318.41108.19283.6285.47对比例11011.831106002700.7795.46254.7994.34对比例2610.68170001623.2187.24231.89142.86其中,m1为黑水虻成熟幼虫质量,单位为g;m1为接入的黑水虻卵的质量,单位为g;m2为加入的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的总质量(赤霉酸菌渣预处理前后含水率均为65%左右),单位为g;m2为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质量(包括黑水虻卵孵化料产生的废料),即得到的有机肥料的质量(有机肥料的含水率为30%左右,可按不同肥料水分要求自行控制),单位为g;s、g分别为1吨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培养得到的黑水虻成熟幼虫的质量和有机肥料的质量,单位为kg;q为每处理1吨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需要的黑水虻卵的质量,单位为g。经检测,实施例1-6和对比例2产生的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中不含有赤霉酸,而对比例1获得的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由于赤霉酸菌渣没有进行灭活处理,仍然残留有赤霉酸,因此实施例1-6和对比例2获得的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可用作有机肥料,而对比例1获得的黑水虻幼虫培养废料不能用作有机肥料使用;s越大,说明1吨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培养得到的黑水虻成熟幼虫的产量越高,g越大,说明1吨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培养得到的有机肥料越多,q越小,说明每处理1吨预处理过的赤霉酸菌渣需要的黑水虻卵的质量越少,表1中实施例1-6的s、g均比对比例2的s、g大,且实施例1-6的q明显小于对比例2的q,综合以上说明本技术方案明显优于对比例。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