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荒漠区无灌溉造林植被重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2499发布日期:2019-06-11 21:22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旱荒漠区无灌溉造林植被重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荒漠植被重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干旱荒漠区无灌溉造林植被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干旱荒漠区降雨稀少,蒸发强,土壤风沙化及盐渍化严重、水资源匮乏,沙尘天气发生频繁,这些因素导致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造林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生长势弱等问题,因此解决干旱荒漠区植被重建的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干旱荒漠区造林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植被重建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居不下,未从根本上解决干旱荒漠区生态脆弱问题。

关于无灌溉造林技术也有报道,国内学者蒋进等结合缝植锹开缝-插入苗木挤紧根系-用脚踩实、高分子保水剂及生根粉等方法,在年降水量≥100mm实现了沙漠区无灌溉造林,但在极端干旱出现时高分子保水剂失水后会反吸植物根系的水分,降低植物保存率;潘存德等在年降水量100mm-150mm自然条件下利用覆沙和容积储水技术措施实现梭梭无灌溉造林,但成活率未提及,且造林成本高;需说明以上两位学者的发明在年降水量100毫米以下的干旱荒漠区均无法实现。本发明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效果良好的干旱荒漠区造林植被重建方法,在干旱荒漠区推广、应用该方法对植被重建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荒漠区植被重建的无灌溉造林方法,该方法可改变水资源匮乏、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及造林成本高等问题,促进干旱荒漠区的植被重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法:

一种干旱荒漠区无灌溉造林植被重建方法,在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上的无灌溉自然条件下,通过应用适于在干旱荒漠区抗旱能力强的原生植被,结合开挖种植穴、保墒技术及灌水方式,从而后期无需灌溉,可提高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降低造林成本。

所述抗旱能力强的原生植被,包括梭梭、柽柳、柠条、花棒、沙拐枣或小叶锦鸡儿等。

所述栽种植穴的直径为20-30厘米,深为30-40厘米。

所述保墒技术是在种植穴内施天然钠基膨润土与风化煤重量配比为2.5:1的混合保墒修复剂,天然钠基膨润土矿粉与风化煤矿粉的细度达100目以上,且与土壤均匀拌合后进行植被栽植,在种植穴内按照植被的栽植深度要求确定种植,细土回填,在根部四周踩实,种植穴种植植物后形成集水坑,集水坑深度保留在20-25厘米,用于集灌溉水及降水。

所述灌水方式是栽种后灌溉一次定根水,后期无需灌溉。

本发明的干旱区无灌溉造林植被重建方法与现有造林技术相比:在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上的自然条件下进行造林,不用灌溉,造林成本低,成活率及生长量高;且本发明在干旱荒漠区造林不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增加植被的种类,而且可以改变干旱荒漠区微地形,为其他树种的定居和发生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干旱荒漠区无灌溉造林植被重建方法种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干旱荒漠区无灌溉造林植被重建方法种植示意图。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于2017年11月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灌溉植树造林实验基地(坐标:89°07′15.25″,44°40′15.39″)应用,面积为1200亩;该区坐落于东准格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常年干旱少雨,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全年平均风速较大,沙尘天气发生频繁,植树造林条件恶劣,不具备人工灌溉条件,故此引入了干旱荒漠区无灌溉造林植被重建方法。2017年10月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灌溉植树造林实验基地安装hobo气象观测仪,通过气象仪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10月27日起止到2018年10月31日本区域降水量共计49.40毫米,属极度干旱性气候;最高温度达44.196℃,温度达40℃以上有23天,太阳辐射最大达994.4w/m2,风速最大达11.08m/s,阵风速度最大达19.64m/s。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以干旱荒漠区原生梭梭为栽植对象,为了保证树苗质量,选用2年生梭梭实生苗木,根系无损伤、劈裂,病虫苗、残废苗用于造林。

开挖种植穴,树穴的直径为25厘米,种植穴深35厘米,向种植穴内施用天然钠基膨润土及风化煤混合的保墒修复剂,按照天然钠基膨润土与风化煤重量配比为2.5:1进行施用,具体为:500g天然钠基膨润土及200g风化煤,天然钠基膨润土矿粉与风化煤矿粉的细度达100目以上,并与土壤均匀拌合后栽植;在种植穴中梭梭栽植深度10-15cm,细土回填,并在根部四周踩实,种植梭梭后形成集水坑,集水坑深度为20-25厘米,用于集灌溉水及降水;人工充分灌溉一次定根水,后期无灌水。

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灌溉植树造林实验基地使用本方法一年后取得如下效果:在栽植一年后植被长势良好,无发黄、枯死等现象,秋季2018年10月20日调查统计梭梭成活率达81.21%、保存率76.48%,梭梭根部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1.63%,平均株高达89.92cm,平均冠幅达63.71cm。

实施例2

以干旱荒漠区原生红柳为栽植对象,为了保证树苗质量,选用2年生红柳实生苗木,根系无损伤、劈裂,病虫、残废苗用于造林。

开挖种植穴,树穴的直径为25厘米,种植穴深40厘米,向种植穴内施用天然钠基膨润土及风化煤混合的保墒修复剂,按照天然钠基膨润土与风化煤重量配比为2.5:1进行施用,具体为:600g天然钠基膨润土及240g风化煤,天然钠基膨润土矿粉与风化煤矿粉的细度达100目以上,并与土壤均匀拌合后栽植;在种植穴中柽柳栽植深度15-20cm,细土回填,并在根部四周踩实,种植红柳后形成集水坑形成集水坑,集水坑深度为20-25厘米,用于集灌溉水及降水;充分灌溉一次定根水,后期无灌水。

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灌溉植树造林实验基地使用本专利方法一年后取得如下效果:在栽植一年后植被长势良好,无发黄、枯死等现象,秋季2018年10月20日调查统计柽柳成活率达80.95%、保存率75.52%,红柳根部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2.17%,平均株高达99.71cm,平均冠幅达84.45cm。

对比例

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灌溉植树造林实验基地划定对照小区,以干旱区原生梭梭和红柳为栽植对象,为了保证植苗质量,选用2年生梭梭、红柳实生健康苗木,各选植5000株。种植时未施保墒修复剂,未做集水坑,栽种植苗、细土回填、踩实,栽种后充分灌溉一次定根水,后期无灌溉,结果如下:自然生长条件下生长的植苗发育程度很低,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足20%,梭梭、红柳根部土壤含水率不足5%,具体调查统计指标如表1。

表1植物成活率、生长量调查统计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