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8872发布日期:2019-07-13 09:1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生态种养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稻种植日渐趋于现代化的机械操作,包括犁地,插秧,施肥,收割等步骤,传统的稻田为方形,当用机械化进行耕地及收割时,往往会造成方形土地的边角区形成工作盲区,此时需要人工对这些盲区进行犁地或者收割的补充操作,当田地面积或数量较少时,可以这样进行,但是当稻田的总面积较大,田块较多的时候,此时边角的盲区面积也很大,就不宜采用人工,费时费力,现有的技术并没有除人工补充操作外的其它方法;

现有的水稻生态养殖技术采用水稻与鱼、虾、蟹或者禽类共同饲养方法,但是这些鱼、虾、蟹或禽类在水稻幼苗时期是不可以混养的,会造成水稻幼苗死亡,因此必须在水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再将这些串养的生物放进水稻田,现有的技术是另外找池塘进行养殖,然后将养到一定程度的水生生物或者家禽运送到田间,这样的操作比较繁琐,需耗费大量的财力与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水稻生态种养单元,其一方面解决了农业机械化的工作盲区,另一方面将划分出来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利用,并将水塘和稻田连通,灵活的实现稻子与水生生物或禽类的隔离养殖或串养的操作。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稻生态种养单元,其包括:

稻田,其为方形,所述稻田四角被分割成圆弧形,得到一块稻田本体,所述稻田本体的四个圆角外凸呈90°~145°;

4个水塘,其为稻田被分割出稻田本体后,剩下区域向下深挖得到,分别位于稻田的4个边角区,所述水塘深度比稻田本体的深度深0.5-0.8m;

其中,所述水塘与稻田本体之间,及稻田本体与相邻的稻田本体之间设有田埂。

优选的是,还包括:

连通孔,其位于所述水塘内分隔所述水塘和所述稻田本体的侧壁上,所述连通孔贯穿所述田埂连通水塘与稻田本体,所述连通孔的位置位于所述稻田本体的底部以上5cm处,所述连通孔处设有第一阀门;

连接管,其共有4根,相邻两个水塘间用一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埋设于所述田梗下方,其中一根连接管的中部设有一个进水口,与设有进水口的连接管相对的另一连接管的中部设有一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口处均设有第二阀门;

水泵,其连接所述进水口,为换水提供动力。

优选的是,还包括:

保温棚,其设置在每一水塘的上部,覆盖整个水塘,所述保温棚包括多个横跨所述水塘的棚架,以及覆盖在所述棚架上可拆卸的塑料薄膜;

两个通气管道,其分别连接相邻的横排上的两个水塘,所述通气管道两边分别伸入像个水塘的水面以下,所述通气管道的中间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一鼓气泵的出口通过导气管连接,鼓气泵的进气口与一暖气锅炉的出气口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连通孔下方的水塘侧壁上埋设有防渗布,所述防渗布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连通孔的上方种植有水生植物。

优选的是,还包括投料装置,其为圆筒形且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投料装置的侧壁下部沿周向间隔均匀的设有3个出料口,所述投料装置的出料口部分伸入所述保温棚内,所述投料装置竖直设置在所述保温棚上,所述投料装置的外壁与所述保温棚的棚架固定连接,所述投料装置的顶部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垂直伸入所述投料装置内与一转轴同轴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投料装置同轴设置,所述转轴的下部固接有3个水平设置的扇形的转动块,3个转动块的弧形侧壁分别对应3个出料口。

优选的是,所述投料装置上部的进料口处设有弹簧挡板,所述弹簧挡板的背面设有防潮剂。

优选的是,每一连接管的管口处设有过滤网。

优选的是,每一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面积为5-10亩。

优选的是,所述稻田本体的侧壁上还设有外排口,所述外排口连接一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连接排水河渠。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将稻田四角被分割成圆弧形,解决了稻田采用大型农用机械化操作后形成的工作盲区的问题,将剩余的部分改造成水塘,合理利用,用于养殖水生生物,解决了稻田共生的初期稻子太弱容易受到损害的问题,节约了另外的租用水塘的费用和运输费用,达到创收的效果;

2、通过连通孔和连接管连接稻田本体和水塘,通过阀门进行控制,保证共养生物特别是鱼、虾、蟹等和稻子能够适时的分离养殖以及混合共养;通过保温棚和暖气锅炉对每口水塘中的池水进行保温和加热,以及适时向水塘内鼓充空气保证含氧量,使得水塘在水温较低,以及气压较大,水中含氧量少时也能饲养,达到不间断养殖的效果;

3、设置自动投料装置能够在养殖水产品的前期,实行自动喂食操作,简化饲养步骤,而且在天气寒冷时,不需要打开保温棚就能够直接进行饲喂工作,保障保温棚内的热气不散失。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田埂的竖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水塘的竖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投料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生态种养单元,其包括:

稻田,其为方形,所述稻田四角被分割成圆弧形,得到一块稻田本体1,所述圆弧形需适应大型农用机械的转弯形成的弧度,所述稻田本体1的四个圆角外凸呈90°~145°;

4个水塘2,其为稻田被分割出稻田本体1后,剩下区域向地下深挖得到,分别位于所述稻田的4个边角区,所述水塘2深度比稻田本体1的深度深0.5-0.8m;

其中,所述水塘2与稻田本体1之间,及稻田本体1与相邻的稻田本体1之间设有田埂3,所述田埂3的高度根据与水稻串养的生物的种类不同,进行调整,具体为0.8-1.5m,这里的高度值按照稻田本体1的底面算起,养殖鸭或鹅等禽类个头较大的生物时,田埂3的高度需在1.2m以上,田埂3的宽度需大于0.3m,以保证田埂3结实不会坍塌;

具体的种养方式为,稻田的稻田本体1中采用机械化操作栽种稻子,在四个边角区养殖水生生物如虾、蟹、鱼、蛙或者鸭、鹅等禽类,此时可以分开养殖,以防这些水生生物或禽类损伤稻子的幼苗,待稻子插秧后,生长一个月,水稻分蘖后,可以将田埂3挖开一个洞,连通水塘2和稻田本体1,让虾稻共养,虾来清除稻田内的害虫和杂草,7-8月天气炎热时,虾会因为气温太高不生长,水稻给虾遮阴降低环境温度,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虾的生长,达到水稻与虾共同增产的有益效果,采用该技术方案,解决了稻田采用大型农用机械化操作后形成的工作盲区的问题,直接将稻田的四角进行分割,改造成水塘2,合理利用,用于养殖水生生物,解决了稻田共生的初期稻子太弱容易受到损害的问题,节约了另外的租用水塘2的费用和运输费用,达到创收的效果。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水稻生态种养单元还包括:

连通孔8,其位于所述水塘2内分隔所述水塘2和所述稻田本体1的侧壁上,所述连通孔8贯穿所述田埂3连通水塘2与稻田本体1,所述连通孔8通过pvc管道连接,有效防水防腐蚀,防止连通孔8塌陷,保证使用寿命,所述连通孔8的位置位于所述稻田本体1的底部以上5cm处,所述连通孔8处设有第一阀门,该阀门设在水塘2侧壁或者稻田本体1侧壁均可,该阀门打开时,水塘2和稻田本体1连通,关闭时,水塘2与稻田本体1自成体系,互不干扰;

连接管5,其共有4根,相邻两个水塘2间用一所述连接管5连通,所述连接管5埋设于所述田梗下方,其中一根连接管5的中部设有一个进水口19,与设有进水口19的连接管5相对的另一连接管5的中部设有一个出水口20,所述进水口19和所述出口处均设有第二阀门;

水泵,其连接所述进水口19,为换水提供动力;

通过设连通孔8连接水塘2和稻田本体1,可以在合适的时期将单独养殖的生物和稻子进行混养,不需要另外在田埂3上挖洞,保证田埂3的牢靠性,一次操作多次使用,不用来回的挖田埂3,节约人力物力,采用连接管5连通四个水塘2,保证水塘2中水的流通性,连接管5上设有进水口19和出水口20,能够一次性更换4个水塘2的水,方便快捷;采用该技术方案,保证共养生物特别是鱼、虾、蟹等和稻子能够适时的分离养殖以及混合共养,防止出现因养殖方法不对导致的不必要亏损。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水稻生态种养单元还包括:

保温棚9,其设置在每一水塘2的上部,覆盖整个水塘2,所述保温棚9包括多个横跨所述水塘2的棚架,以及覆盖在所述棚架上可拆卸的塑料薄膜;当在夏天时,保温碰上的塑料薄膜可以拆卸掉更换为防晒网,保证水塘内的温度不会太高,影响养殖的生物的生长;

两个通气管道4,其分别连接相邻的横排上的两个水塘2,所述通气管道4两边分别伸入像个水塘2的水面以下,所述通气管道4的中间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一鼓气泵6的出口通过导气管连接,鼓气泵6的进气口与一暖气锅炉7的出气口连接,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保温棚9和暖气锅炉7对每口水塘2中的池水进行保温和加热,使得水塘2在水温较低时也能饲养,达到不间断养殖的效果,保证水稻与水产养殖的不脱节,保证连贯性,当天气闷热时可以直接关闭暖气锅炉7,向水塘2内鼓充空气保证水塘2内的含氧量,防止水产品因氧气不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孔8下方的水塘2侧壁上埋设有防渗布17,所述防渗布17与所述连接管5连通,所述防渗布17是用来保证水塘2内的水不不易流失,当养殖虾蟹等喜欢打洞的水产品时,水塘2内的水会沿洞的方向流走,所述连通孔8的上方种植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主要采用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金鱼藻等,用以配合土壤内的微生物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另外也在初期起到庇荫遮阳的效果,采用该技术方案,铺设防渗布17能够防止水塘2内的水流走,保证水资源,净化水塘2内的水质,为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投料装置10,其为圆筒形壳体且上部设有进料口,下部封底,所述投料装置10的下部侧壁沿周向间隔均匀的设有3个出料口15,所述投料装置10的出料口15部分伸入所述保温棚9内,所述投料装置10的进料口位于所述保温棚9外,所述投料装置10竖直设置在所述保温棚9上,所述投料装置10的上部外壁与所述保温棚9的棚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投料装置10位于所述水塘2的上方,所述投料装置10的顶部设有转动电机11,所述转动电机11的输出轴垂直伸入所述投料装置10内与一转杆16同轴连接,所述转杆16与所述投料装置10同轴,所述转杆16的下部固接有3个水平设置的扇形转动块14,所述扇形转动块14的圆心与所述转杆16同轴且扇形转动块14不与所述投料装置10的底面接触,3个扇形转动块14的弧形侧壁分别对应3个出料口15,3个扇形转动块14随着转杆16的转动而在所述投料装置10内转动,3个扇形转动块14的弧形侧壁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15的面积,以实现出料口15的开启与闭合,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在养殖水产品的前期,实行自动喂食操作,简化饲养步骤,而且在天气寒冷时,不需要打开保温棚9就能够直接进行饲喂工作,保障保温棚9内的热气不容易散失,节约能源以及生产成本。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投料装置10上部的进料口处设有弹簧挡板12,所述弹簧挡板12与所述投料装置10的上顶面的内面通过合页铰接,以实现封闭所述进料口的操作,所述弹簧挡板12的朝向外部的一面上设有压缩弹簧13,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挡板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电机11的外壳连接,当所述弹簧挡板12粉笔进料口时,所述压缩弹簧13处于伸长状态,在装填饲料时,向弹簧挡板12施力,进料口打开,停止添加饲料后,弹簧挡板12在弹簧的回弹拉力作用下重新使进料口闭合,所述弹簧挡板12的背面设有防潮剂,所述防潮剂为现有的包装好的袋装防潮剂,袋装防潮剂粘合在所述弹簧挡板12上,袋装防潮剂安装于所述投料装置10内,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投料装置10内的饲料不会被其它动物偷食,通过在弹簧挡板12后面设置干燥剂,能够保证投料装置10内的饲料干燥不结块,便于从出料口15出料。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每一连接管5的管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用来防止鱼苗、虾苗或者蟹苗串塘,因此过滤网的目数根据投放的水生生物的大小决定,采用该技术方案,防止水生生物堵塞管道,造成水流不顺畅。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每一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面积为5-10亩,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保证水塘2内的生物在初期单独养殖时密度不会太大,在与稻子混养时的放养密度合适,有效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造成土地的浪费。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稻田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外排口18,所述外排口18连接一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为现有的活性炭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连接排水河渠,采用该技术方案,当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施了化学药剂后,稻田的水就从外排口18出,防止污染水塘2,导致养殖的水生生物死亡,降低损失。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水稻生态种养单元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