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环溴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5432发布日期:2021-01-23 07:3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环溴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环溴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业药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环溴虫酰胺(cyclaniliprole)的化学名称:3-溴-n-{2-溴-4-氯-6-{[(1-环丙基乙基)胺]羰基}苯基}-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其结构式为:
[0003][0004]
环溴虫酰胺是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也属于双酰胺类化合物,但它并不作用于鱼尼丁受体,而是作用于鱼尼丁受体变构体。环溴虫酰胺具有广泛的杀虫谱,可用于果树、蔬菜、马铃薯、茶树、大豆和棉花等许多作物,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害虫等。
[0005]
三氟甲吡醚(phridalyl)的化学名称:2,6-二氯-4-(3,3-二氯烯丙氧基)苯基-3-[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丙醚,其结构式为:
[0006][0007]
三氟甲吡醚作用方式不同于现有的其他任何类型杀虫剂;害虫接触药剂后先失去活力,并在2-3小时内死亡;可应用防治各种鳞翅目害虫幼虫和能动阶段的缨翅目害虫,对蓟马和双翅目的潜叶蝇也具有杀虫活性。
[0008]
虫螨腈(chlorfenapyr)的化学名称:4-溴-2-(4-氯苯基)-1-乙氧基甲基-5-三氟甲基-3-氰基吡咯,其结构式为:
[0009][0010]
虫螨腈为芳基吡咯类杀虫剂,主要为胃毒作用,有部分触杀活性;层间传导性良好,但内吸性有限;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和害螨,包括对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酸酯类、拟除虫
菊酯类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抗性的品系。
[0011]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是通过化学防治虫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实际应用证明,农药单剂对虫害防治效果逐渐下降,某些农药活性成分复配可以达到提高药效,并延缓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0012]
本发明人在深入研究环溴虫酰胺和三氟甲吡醚或虫螨腈复配配方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环溴虫酰胺和三氟甲吡醚或虫螨腈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害虫、半翅目害虫、鞘翅目害虫和缨翅目害虫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001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复配组合物,并将其制成抗性风险小、杀虫活性好、药效长、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农用复配杀虫组合物。
[001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农用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含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
[0015]
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环溴虫酰胺,活性成分b选自三氟甲吡醚、虫螨腈的一种;
[0016]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50:1~1:50;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优选重量比为5:1~1:5;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优选重量比为4:1~1:5;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优选重量比为1:1~1:3;
[0020]
进一步地,所述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优选重量比为1:2~1:3。
[002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混配活性成分含量之和为所述的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0022]
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合物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混配活性成分含量之和为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总重量的10%~50%。
[0023]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置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
[0024]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制剂由活性成分和农药辅助成分制成农药领域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0025]
进一步地,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0026]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为水、溶剂或填料中的任一种、二种或三种,水优选去离子水;
[0027]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己酮、n-辛基吡咯烷酮、乙醇胺、三乙醇胺、异丙胺、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醇胺、异丙胺、乙酸乙酯或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8]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29]
进一步地,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
[0030]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
进一步地,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
[0032]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3]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4]
进一步地,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5]
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6]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7]
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或硅酸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8]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磷酸三苯酯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39]
进一步地,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40]
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0041]
上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0042]
本发明的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制剂剂型,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种子处理制剂、其他制剂;
[0043]
进一步地,固体制剂为粉剂、可分散片剂、颗粒剂、可溶粉剂、可溶粒剂、可溶片剂、片剂、乳粉剂、乳粒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微囊颗粒剂、粉剂、大粒剂、水分散片剂;
[0044]
进一步地,液体制剂为微囊悬浮剂、可分散液剂、乳油、乳粒剂、油乳剂、乳粉剂、水乳剂、微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油分散粉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溶液剂、超低容量液剂;
[0045]
进一步地,种子处理制剂为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液剂;
[0046]
进一步地,其他制剂为饵剂、浓饵剂、气体制剂、气雾剂、烟剂;
[0047]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剂型优选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
[0048]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悬浮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49]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水分散粒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填料补足余量;
[0050]
进一步地,组合物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其所含组分及含量优选为: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补足余量。
[0051]
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1))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简单的叠加,药效大幅提高;2)防治药效突出,持效期长,抗性风险小;3)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4)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活性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可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3]
制剂制备案例
[0054]
实施例1:30%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悬浮剂(1:5)
[0055]
配方:5%环溴虫酰胺、25%三氟甲吡醚、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5%木质素磺酸钠、0.25%黄原胶、1.5%硅酸镁铝、1%苯甲酸钠、3%丙二醇、0.5%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56]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中将水、分散剂、润湿剂混合均匀,在搅拌状态下再先后加入抗冻剂、增稠剂,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加入环溴虫酰胺和三氟甲吡醚,继续剪切混匀,然后进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使物料粒径全部在5um以下,再加入消泡剂,剪切均匀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0057]
实施例2:25%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悬浮剂(2:3)
[0058]
配方:10%环溴虫酰胺、15%三氟甲吡醚、2%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钠、3%皂角粉、2%丙二醇、2%硅油、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5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60]
实施例3:15%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悬浮剂(2:1)
[0061]
配方:10%环溴虫酰胺、5%三氟甲吡醚、3%酯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硫酸钠、2%三甘醇、2%有机硅、3%硅酸镁铝、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6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63]
实施例4:30%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悬浮剂(1:2)
[0064]
配方:10%环溴虫酰胺、20%虫螨腈、2%木质素磺酸钠、3%月桂醇硫酸钠、2%三甘醇、4%有机硅、3%明胶、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6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66]
实施例5:20%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悬浮剂(1:1)
[0067]
配方:10%环溴虫酰胺、10%虫螨腈、3%烷基酚酯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硫酸钠、2%三甘醇、4%有机硅、3%硅酸镁铝、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6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69]
实施例6:40%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悬浮剂(2:3)
[0070]
配方:16%环溴虫酰胺、24%虫螨腈、3%酯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硫酸钠、2%三甘醇、4%有机硅、3%明胶、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007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72]
实施例7:25%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水分散粒剂(2:3)
[0073]
配方:10%环溴虫酰胺、15%三氟甲吡醚、5%木质素磺酸钠、2.5%十二烷基硫酸钠、5%尿素,5%白炭黑、高岭土补足余量;
[0074]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将三氟甲吡醚、环溴虫酰胺、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混合均匀,再进入气流粉碎机粉碎,粉碎后物料经捏合,然后进入挤压造粒机造粒,再进入流化床干燥机干燥,最后经整粒机筛分整粒后,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0075]
实施例8:30%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水分散粒剂(1:1)
[0076]
配方:15%环溴虫酰胺、15%三氟甲吡醚、6%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硅酸镁铝、0.5%碳酸氢钠、白炭黑补足余量;
[007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7。
[0078]
实施例9:30%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水分散粒剂(1:2)
[0079]
配方:10%环溴虫酰胺、20%三氟甲吡醚、3%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2%拉开粉bx、2%羟乙基纤维素、3%尿素、白炭黑补足余量;
[008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7。
[0081]
实施例10:10%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水分散粒剂(1:4)
[0082]
配方:2%环溴虫酰胺、8%虫螨腈、4%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5%十二烷基硫酸钠、2%硅酸镁铝、2%氯化铝、陶土补足余量;
[008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7。
[0084]
实施例11:15%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水分散粒剂(1:2)
[0085]
配方:5%环溴虫酰胺、10%虫螨腈、4%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5%十二烷基硫酸钠、2%羟乙基纤维素、3%尿素、白炭黑补足余量;
[008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7。
[0087]
实施例12:25%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水分散粒剂(2:3)
[0088]
配方:10%环溴虫酰胺、15%虫螨腈、4%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5%十二烷基硫酸钠、2%羟乙基纤维素、2%硅酸镁铝、2%氯化铝、陶土补足余量;
[0089]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7。
[0090]
实施例13:40%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可湿性粉剂(1:1)
[0091]
配方:20%环溴虫酰胺、20%三氟甲吡醚、3%十二烷基硫酸钠、6%木质素磺酸钠、5%硅藻土、3%白炭黑、高岭土补足余量;
[0092]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方将环溴虫酰胺、三氟甲吡醚、分散剂、润湿剂、填料混合,在
搅拌釜中搅拌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0093]
实施例14:20%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可湿性粉剂(1:3)
[0094]
配方:5%环溴虫酰胺、15%三氟甲吡醚、6%木质素磺酸钠、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高岭土补足余量;
[0095]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096]
实施例15:15%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可湿性粉剂(1:2)
[0097]
配方:5%环溴虫酰胺、10%三氟甲吡醚、3%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3%润湿渗透剂f、白炭黑补足余量;
[009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099]
实施例16:10%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可湿性粉剂(1:1)
[0100]
配方:5%环溴虫酰胺、5%虫螨腈、5%烷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轻质碳酸补足余量;
[010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102]
实施例17:40%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可湿性粉剂(3:5)
[0103]
配方:15%环溴虫酰胺、25%虫螨腈、4%双烷基萘磺酸盐、6%月桂醇硫酸钠、膨润土补足余量;
[010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105]
实施例18:30%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可湿性粉剂(1:5)
[0106]
配方:5%环溴虫酰胺、25%虫螨腈、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高岭土补足余量;
[0107]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3。
[0108]
活性实施例
[0109]
实施例19: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或三氟甲吡醚混配的联合作用试验
[0110]
试验依据:ny/t1154.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实验准则杀虫剂第6部分:杀虫活性试验浸虫法》。
[0111]
试验靶标:甜菜夜蛾(beet armyworm),选择虫龄龄期一致的2-3龄幼虫。
[011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浸虫笼、容器瓶、培养皿、烧杯、移液管、镊子、滤纸、记号笔、秒表等。
[0113]
试验药剂:95%环溴虫酰胺原药、97%虫螨腈原药、91%三氟甲吡醚原药,以上原药由海利尔药业研发中心提供。
[0114]
药剂配制:将原药分别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分别用0.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设置成5个系列质量浓度。
[0115]
药剂处理:将甜菜夜蛾浸入药液中10s后,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将试虫转移至正常条件下饲喂。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浸虫30头,并设置空白对照。
[0116]
数据调查:处理后48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亡虫数,计算各处理校正死亡率。
[0117]
死亡率(%)=(死虫数/处理总虫数)
×
100
[0118]
校正死亡率(%)=(处理区死亡率-对照区死亡率)/(100-对照区死亡率)
×
100
[0119]
若对照区死亡率<5%,无需校正;若对照区死亡率在5%~20%之间,则需要进行
死亡率校正;若对照区死亡率>20%,则试验需要重新开展。
[0120]
统计与分析:
[0121]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求各药剂的lc
50
,计算共毒系数(ctc)
[0122][0123]
评价方式:ctc<80表明组成混剂的各单剂间有拮抗作用;ctc介于80~120表明组成混剂的各单剂间有加和作用;ctc>120表明组成混剂的各单剂间有增效作用。
[0124]
试验结果见下表:
[0125]
表1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混配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活性
[0126][0127]
由表1可以看出,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混配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室内活性,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混配比为5:1~1:5时,ctc均大于80,即为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在该重量比范围内,对甜菜夜蛾室内活性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混配比为4:1~1:5时,ctc均大于120,即为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在该重量比范围内,对甜菜夜蛾室内活性为增效作用;当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混配比为1:2~1:3时,ctc均大于140,即为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在该重量比范围内,对甜菜夜蛾室内活性为明显增效作用。
[0128]
表2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混配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活性
[0129]
[0130][0131]
由表2可以看出,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混配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室内活性,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混配比为5:1~1:5时,ctc均大于80,即为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在该重量比范围内,对甜菜夜蛾室内活性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混配比为4:1~1:5时,ctc均大于120,即为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在该重量比范围内,对甜菜夜蛾室内活性为增效作用;当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混配比为1:1~1:3时,ctc均大于140,即为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在该重量比范围内,对甜菜夜蛾室内活性为明显增效作用。
[0132]
实施例20:为验证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或三氟甲吡醚对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发明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施药时,甘蓝处于生长旺盛期,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甜菜夜蛾发生量较大,且以低龄幼虫为主。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平方,每处理4次重复,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天、7天各调查1次,共计调查3次。每小区随机标记5点每点调查2株,共计10株,分别调查总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0133]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100/处理前虫口数
[0134]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0135]
表3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防治黄秋葵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0136]
[0137]
[0138][0139]
表4环溴虫酰胺
·
虫螨腈防治豇豆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0140]
[0141][0142]
由表3-4可知,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混配不同配比在海南三亚、广州肇庆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田间活性,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优选质量配比为1:1、1:2、1:3、1:4、1:5。
[0143]
表5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0144]
[0145][0146]
表6环溴虫酰胺
·
三氟甲吡醚防治豇豆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0147][0148]
[0149][0150]
由表5-6可知,环溴虫酰胺与三氟甲吡醚混配不同配比在海南三亚、湖南常德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田间活性,环溴虫酰胺与虫螨腈优选质量配比为1:1、1:2、1:3、1:4、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