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蜂缘蝽趋避剂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0349280发布日期:2022-06-08 10:2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蜂缘蝽趋避剂及其应用

1.本发明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蜂缘蝽趋避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是一种分布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大豆上的经济害虫。又称白条蜂呢缘蝽、豆缘蝽象,属半翅目,蛛缘蝽科,刺吸危害大豆、菜豆、芝麻、水稻、苹果、甜柿等30余种作物。其成虫和若虫旺旺群集为害,造成花荚脱落,荚而不实,籽粒畸形等现象,进而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受损,被认为是造成黄淮海域流域大豆“症青”现象的重要因素。
3.目前,对点蜂缘蝽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点蜂缘蝽已对多类农药产生抗性,化学防治的效果显著下降,因而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已迫在眉睫。针对点蜂缘蝽趋避剂效应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点蜂缘蝽趋避剂,对于点蜂缘蝽的绿色高效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源害虫驱虫剂,该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对于点蜂缘蝽的产卵以及拒食趋避效果好。所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包含癸醛、庚醛、壬醛、芳樟醇和溶剂。
5.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包括以下体积百分比计的组分:癸醛0.01~0.1%、庚醛0.01~0.1%、壬醛0.1~1%、芳樟醇0.1~1%和溶剂97.8%~99.78%。
6.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包括以下体积百分比计的组分:癸醛0.05~0.1%、庚醛0.06~0.1%、壬醛0.6~1%、芳樟醇0.6~1%和溶剂97.8%~98.69%。
7.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包括以下体积百分比计的组分:癸醛0.05%、庚醛0.06%、壬醛0.6%、芳樟醇0.6%和溶剂98.69%
8.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包括以下体积百分比计的组分:癸醛0.05%、庚醛0.1%、壬醛1%、芳樟醇1%和溶剂97.85%。
9.优选的,所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包括以下体积百分比计的组分:癸醛0.1%、庚醛0.1%、壬醛1%、芳樟醇1%和溶剂97.80%。
10.优选的,所述的溶剂为正己烷或水。
11.优选的,所述的溶剂为水。
12.进一步的,所述的害虫为点蜂缘蝽。
13.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在趋避点蜂缘蝽中的应用。
14.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的方法,其步骤为:将配方量的癸醛、庚醛、壬醛、芳樟醇加至溶剂中,搅拌溶解,即得。
15.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的一种点蜂缘蝽趋避方法,其步骤为:将上述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喷施于需要预防点蜂缘蝽的场所。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7.点蜂缘蝽作为大豆“症青”的原因之一,现阶段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的化学防治会造成点蜂缘蝽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开发有效且环保的防治技术室控制这一害虫危害的关键。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源害虫驱虫剂以癸醛、庚醛、壬醛、芳樟醇作为趋避活性成分,各活性成分相辅相成,具有协同增效效果,对点蜂缘蝽的产卵以及拒食趋避效果好,对点蜂缘蝽的趋避率高达95.43%
±
0.48%,显著高于单一活性成分的趋避率。并且所述的活性成分均是常见的天然植物成分,对人体无害,可生物降解,与环境友好,使用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不同浓度的癸醛、庚醛、壬醛、芳樟醇对雄点蜂缘蝽、雌点蜂缘蝽的趋避效果。
19.图2为不同浓度的癸醛、庚醛、壬醛、芳樟醇对雄点蜂缘蝽、雌点蜂缘蝽的电生理反应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实施例1:y型管行为反应
22.实验在室温为24
±
1℃,空气相对湿度为40
±
5%的自然光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前先将y型嗅觉仪(y型管)先后用丙酮和正己烷进行清洗。将癸醛、庚醛、壬醛以及芳樟醇用正己烷配置成0.1μg/μl、1μg/μl和10μg/μl 3个浓度梯度的待测样品,以正己烷为对照,取10μl的待测样品和正己烷分别滴在两张不同的滤纸上,将两张滤纸条分别放入y型管两侧壁的气味源装置瓶中,打开大气采样仪并使y型管内的气流流速为100ml/min,再将点蜂缘蝽雌雄成虫放入释放管中,观察5min,点蜂缘蝽首次选择一臂超过5cm且持续时间超过30s则认为对该气味源做出了选择。每头试虫只用1次,每个处理的成虫性别相同且至少30头,每测5头进行清洗和换臂(气味源和对照的两臂进行调换),以消除y型管两臂不对称或方位所产生的误差。
23.y型管的行为反应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a可知,0.1μg/μl、1μg/μl和10μg/μl的癸醛对雄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p<0.05),其雌虫则对三种浓度的趋避作用不显著。由图1b可知,0.1μg/μl的庚醛对雄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p<0.05),其他两种浓度对雄虫的趋避作用不明显,其雌虫则对三种浓度的趋避作用不显著。由图1c可知,1μg/μl的壬醛对雄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p<0.05),其他两种浓度对雄虫的趋避作用不明显,其雌虫则对三种浓度的趋避作用不显著。由图1d可知,1μg/μl和10μg/μl的芳樟醇对雄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p<0.05),10μg/μl的芳樟醇对雌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p<0.05),其他两种浓度对雌虫的趋避作用不明显。
24.实施例2:eag相对反应值
25.利用eag(syntech,德国)测定点蜂缘蝽雌雄成虫对不同浓度癸醛、庚醛、壬醛以及芳樟醇的电生理反应情况。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癸醛、庚醛、壬醛以及芳樟醇用正己烷配置成1μg/μl、10μg/μl和100μg/μl 3个浓度梯度的待测样品,以正己烷为对照,每次取10μl
的待测样品或正己烷滴在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样品管中。将点蜂缘蝽成虫的触角从基部切下,并将触角端部切除一小部分(约1mm),将触角两端分别使用导电胶粘到叉式电极上。调节触角处的空气连续气流量为5ml/s。当测试时,将空气连续气流切换为待测样品的刺激气流,即空气连续气流暂停,所切换的待测样品的刺激气流量为1ml/s,待测样品的刺激气流的持续时间为0.5s。用syntech软件记录产生的电生理信号。同一剂量的癸醛、庚醛、壬醛以及芳樟醇在1根触角上刺激1次,每个处理10根触角,重复三次。
26.eag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点蜂缘蝽雄成虫对100μg的癸醛、庚醛和芳樟醇电生理反应值最高,对10μg的壬醛电生理反应值最高;点蜂缘蝽雌成虫对100μg的癸醛、庚醛、壬醛和芳樟醇电生理反应值最高。
27.实施例3:田间实验
28.试验地点: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农科院实验田大豆地,该区域种植面积40亩,点蜂缘蝽为害重,危害率60%以上。
29.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1m2,共计87个小区,其中空白对照小区3个,喷施水作为对照的小区3个,喷施不同浓度的趋避剂小区81个。在喷施趋避剂前调查87个小区中20株大豆植株上的点蜂缘蝽虫口数量,并记录。将癸醛、庚醛、壬醛、芳樟醇以及水按照表1的体积百分比配制获得趋避剂溶液100ml,对不同小区进行喷施,每组3个重复。喷施后三日调查虫口基数,并记录。趋避率=喷施趋避剂后虫口数量/喷施趋避剂前虫口数量
×
100%。
30.表1
31.[0032][0033]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趋避点蜂缘蝽效果最佳的组合是体积百分比为癸醛0.05%、庚醛0.06%、壬醛0.6%、芳樟醇0.6%、水补足100%,其趋避率为95.43%
±
0.48%。其次的组合是体积百分比为癸醛0.05%、庚醛0.1%、壬醛1%、芳樟醇1%、水补足100%,其趋避率为89.92%
±
0.93%;再次的组合是体积百分比为癸醛0.1%、庚醛0.1%、壬醛1%、芳樟醇1%、水补足100%,其趋避率为89.24%
±
0.59%。
[0034]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