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88857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醇0. 5%,水加至100%,将前述配方料混合,即制得 72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悬乳剂。
[0042] 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消泡剂(硅油)、增稠剂(黄原胶)、防 冻剂(丙二醇)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嘧菌酯、噻呋酰胺,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 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 μπι以下,制得嘧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然后将稻瘟酰胺、乳化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嘧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中,制得悬乳剂产 品。
[0043] 实施例6 60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微乳剂
[0044] 稻瘟酰胺5%、嘧菌酯5%、噻呋酰胺50%、甲苯2%、三甲基环己烯酮3%、农乳 500#1%、C 8^ltl脂肪醇类0. 2%、羟甲基纤维素钠0. 5%、二甘醇2%,水补足100%,制得 60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微乳剂。
[0045] 将稻瘟酰胺、嘧菌酯与噻呋酰胺溶解在装有有机溶剂(甲苯、三甲基环己烯酮)的 反应釜中;将乳化剂(农乳500#)、消泡剂((: 8~1(|脂肪醇类)、防冻剂(二甘醇)、增稠剂(羟 甲基纤维素钠)、水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反应釜中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 清澈透明的微乳剂产品。
[0046] 实施例7 25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水乳剂
[0047] 稻瘟酰胺7. 5%、嘧菌酯2. 5%、噻呋酰胺15%、甲苯3%、环己酮1 %、600#磷酸酯 1%、乙二醇1%、黄原胶0. 5%、硅油0. 2%,水补至100%,制得25%稻瘟酰胺-嘧菌酯-噻 呋酰胺水乳剂。
[0048] 将配方中的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有机溶剂(甲苯、环己酮)、乳化剂(600# 磷酸酯)加在一起,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防冻剂(乙二醇)、消泡剂(硅油)、增稠剂(黄 原胶)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或将油相加入水相,分散 良好后制得本发明的水乳剂产品。
[0049] 实施例8 72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
[0050] 稻瘟酰胺9%、嘧菌酯9%、噻呋酰胺54%、烷基苯磺酸钙盐2%、海藻酸钠0. 5%、 硅酮消泡剂〇. 1 %、二甘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72%稻瘟酰胺-嘧菌酯-噻 呋酰胺悬浮剂。
[0051] 实施例9 20%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剂
[0052] 稻瘟酰胺6%、嘧菌酯2%、噻呋酰胺12%、聚羧酸盐1%、无患子粉1%、硫酸铵 0. 8%,白炭黑加至100%,制得20%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剂。
[0053] 实施例10 15%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
[0054] 稻瘟酰胺5 %、嘧菌酯5 %、噻呋酰胺5 %、木质素磺酸钠5 %、十二烷基硫酸钠5 %, 膨润土加至100%,即制得15%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
[0055] 实施例11 25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水乳剂
[0056] 稻瘟酰胺15%、嘧菌酯2. 5%、噻呋酰胺7. 5%、甲苯3%、环己酮2%、600#磷酸 酯2 %、乙二醇I %、阿拉伯胶0. 4%、硅油0. 2%,水补至100 %,制得25 %稻瘟酰胺-嘧菌 酯-噻呋酰胺水乳剂。
[0057] 实施例12 20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微乳剂
[0058] 稻瘟酰胺15%、嘧菌酯2. 5%、噻呋酰胺2. 5%、甲苯3%、三甲基环己烯酮4%、农 乳500#3%、C8^ltl脂肪醇类0.2%、羟乙基纤维素0.6%、二甘醇1%,水补至100%,制得 20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微乳剂。
[0059] 实施例13 90 %稻瘟酰胺-嘧菌酯-噻呋酰胺悬乳剂
[0060] 稻瘟酰胺30%、嘧菌酯30%、噻呋酰胺30%、木质素磺酸钠4%、脂肪醇聚氧乙烯 醚6%、硅油0.5%、瓜胶0.4%、丙二醇2.5%,水加至100%,制得90%稻瘟酰胺-嘧菌 酯-噻呋酰胺悬乳剂。
[0061] 实施例14
[0062] 1、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0063] 考察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三元混配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 病害的联合作用。试验药剂稻瘟酰胺原药、嘧菌酯原药、噻呋酰胺原药均为市售。
[0064] ( -)、试验采用水稻稻瘟病病菌作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水稻稻瘟病 病菌(Phyricularia grisea)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 8-2007》。首先将单剂和各混配杀菌组合物分别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稻瘟酰胺 为 18 μ g/ml、36 μ g/ml、72 μ g/ml、144 μ g/ml、288 μ g/ml ;喃菌醋为 3. 75 μ g/ml、7. 5 μ g/ ml、15 μ g/ml、30 μ g/ml、60 μ g/ml ;噻呋酰胺 10 μ g/ml、20 μ g/ml、40 μ g/ml、80 μ g/ml、 160 μ g/ml ;稻瘟酰胺、喃菌醋和噻呋酰胺三元混配混剂的浓度梯度为3 μ g/ml、6 μ g/ml、 12 μ g/ml、24 μ g/ml、48 μ g/ml。试验革巴标菌为采自田间自上向下4叶?6叶位的水稻稻瘟 病菌叶片,用4°C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的稻瘟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 IX IO5个?IX 10 7个孢子囊),4°C下存放备用;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IOyL 接种于叶片背面,每片叶子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 接种,治疗性试验在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温 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17?22°C,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 视处理及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并记录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_),计算防治效果。
[0065] (二)、试验采用水稻纹枯病病菌作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水稻纹枯病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6. 6-2006》。 单剂和各混配药剂分别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同水稻稻瘟病病菌试验方法)。试验靶标 菌为采自田间自上向下4叶?6叶位的水稻纹枯病菌叶片,用4°C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的纹 枯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IX IO5个?IX 10 7个孢子囊),4°C下存放 备用;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 y 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片叶子接种4滴,每处 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处理前24h接种。接 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温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 为17?22°C,相对湿度90 %以上的条件下培养。视处理及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并记录 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mm),计算防治效果。
[0066] 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SR〈0. 5时为拮抗作 用,0. 5彡SR彡1. 5为相加作用,SR>1. 5为增效作用。
[0067] 混剂的增效系数(SR)按下列公式计算:
【主权项】
1. 一种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组合物以稻 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为主要有效成分,所述的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质量比 为1?80 :1?40 :1?6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质量比为1?60 :1?20 :1?2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质量比为1?10 :1 :1?1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质量比为1 :1 :1或5 :1 :6。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三者在杀菌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三者在杀菌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90%。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以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为有效成分和农药上允许的助剂配制成 任意一种剂型。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颗粒剂、悬浮剂、微胶囊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 或乳油。
9. 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水稻稻 瘟病和纹枯病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它以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为主要有效成分,所述的稻瘟酰胺、嘧菌酯和噻呋酰胺的质量比为1~80:1~40:1~6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通过三种杀菌剂的合理混用,减少了用药次数,降低了用药成本,提高了杀菌效果,具有见效快、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杀菌彻底、残留低、低毒、安全环保等优点,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稻瘟和纹枯病均有协同增效作用。
【IPC分类】A01N43-54, A01N47-02, A01P3-00, A01N39-04
【公开号】CN104604899
【申请号】CN201510027645
【发明人】刘东卫
【申请人】江苏富鼎化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