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银灭菌槲蕨孢子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222270阅读:来源:国知局
过程中的污染情况和萌发情况如表1, 灭菌浓度越低,灭菌时间越少,污染越严重。灭菌浓度以及灭菌时间在10%和3分钟以上的 培养均没有污染,但是与未灭菌的孢子89. 5 %的萌发率相比,当灭菌浓度达到5 %时间达 到7分钟后,孢子的萌发就开始受到影响,灭菌浓度为10%,灭菌时间达到10分钟时,孢子 萌发受到的影响最严重,萌发率仅有8. 5%,当灭菌浓度达到5%时间达到10分钟后,孢子 发育也受到严重的影响,畸形率超过36. 6%。
[0020] 表1不同浓度的次氯酸酸钠灭菌不同时间时,槲蕨孢子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萌发 及发育情况
[0023] 实施例2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nuze) J. SM.)孢子的组织培养灭菌方法。
[0024] 在6个5ml离心管中分别装4mg左右槲蕨孢子,并用无菌水冲洗1遍后,分别用 100、200、300、500、1000、2000ppm的纳米银溶液灭菌15-25分钟,最后经过无菌水冲洗3-4 遍后,播种于无菌的1/2MS培养基里,密封后放于培养室培养。孢子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情 况和萌发情况如表2,各种灭菌浓度下,培养均有污染,灭菌浓度越低污染越严重,灭菌浓 度在lOOOppm时,与对照未灭菌孢子的89. 5 %的萌发率相比,孢子的萌发受到的影响也较 小,萌发率为85%,但是孢子的发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畸形率达到28. 8%,灭菌浓度达到 2000ppm时,孢子的萌发和发育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萌发率为77. 4%,畸形率为30. 6%。
[0025] 表2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灭菌时,槲蕨孢子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萌发及发育情 况
[0027]实施例3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nuze) J. SM.)孢子的组织培养灭菌方法。
[0028] 在6个5ml离心管中分别装4mg左右槲蕨孢子,并用无菌水冲洗1遍后,先用5% 次氯酸钠溶液灭菌5分钟再分别用100-2000ppm的纳米银溶液灭菌15-25分钟,最后经过 无菌水冲洗3-4遍后,播种于无菌的1/2MS培养基里,密封后放于培养室培养。孢子培养过 程中的污染情况和萌发情况如表3,纳米银溶液浓度低于500ppm时,培养均有污染,灭菌浓 度越低污染越严重,纳米银溶液浓度在500ppm及以上时,培养没有污染。仅用次氯酸钠灭 菌的孢子萌发率为86. 8%,畸形率为21%,添加纳米银溶液后,孢子的萌发和发育均受到 了显著的影响,纳米银溶液浓度越高,影响越严重,纳米银溶液浓度为lOOppm时,孢子萌发 受到的影响最小,萌发率为34. 4%,畸形率为42. 2%,纳米银溶液浓度为2000ppm时,孢子 萌发受到的影响最严重,萌发率为13. 4%,畸形率为46. 8%。
[0029] 表3先用5%次氯酸钠灭菌5分钟,再用不同浓度纳米银溶液灭菌15-25分钟时, 槲蕨孢子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萌发及发育情况
[0031]实施例4蕨(Drynaria fortunei (Knuze) J. SM.)孢子的组织培养灭菌方法。
[0032]在6个5ml离心管中分别装4mg左右槲蕨孢子,并用无菌水冲洗1遍后,分别先用 100-2000ppm的纳米银溶液灭菌15-25分钟,再用5 %次氯酸钠溶液灭菌5-6分钟,最后经 过无菌水冲洗3-4遍后,播种于无菌的1/2MS培养基里,密封后放于培养室培养。孢子培养 过程中的污染情况和萌发情况如表4,纳米银溶液浓度低于500ppm时,培养均有污染,灭菌 浓度越低污染越严重,纳米银溶液浓度在500ppm及以上时,培养无污染,仅用次氯酸钠灭 菌时,孢子的萌发率为的86. 8%,畸形率为21 %,纳米银溶液浓度为500ppm时,孢子的萌发 和发育未受明显影响,萌发率为84. 6%,畸形率为17%,而且培养过程中没有出现污染,纳 米银溶液达到lOOOppm及以上时,孢子的萌发和发育均受到严重的影响,纳米银溶液浓度 为1 OOOppm和2000ppm时,萌发率分别仅有46. 6 %和46. 8 %,畸形率分别为28 %和34. 2 %。 [0033] 表4先用不同浓度纳米银溶液灭菌15-25分钟,再用5 %次氯酸钠灭菌5-6分钟 时,槲蕨孢子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萌发和发育情况
[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纳米银灭菌槲蕨孢子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槲蕨孢子用无菌水冲洗1遍 以上,用100-2000ppm的纳米银溶液灭菌15-25分钟,再用5 %次氯酸钠溶液灭菌3-10分 钟,最后经过无菌水冲洗2遍以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灭菌槲蕨孢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银溶液浓度为 300-800ppm〇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银灭菌槲蕨孢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银溶液浓度为 500ppm〇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灭菌槲蕨孢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5%次氯酸钠溶液 灭菌5_6分钟。5. 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银灭菌槲蕨孢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灭菌过程在 无菌离心管中完成。6. -种槲蕨孢子无菌播种方法,其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灭菌,播 种于无菌的1/2MS培养基里培养。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银灭菌槲蕨孢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槲蕨孢子用无菌水冲洗1遍以上,用100-2000ppm的纳米银溶液灭菌15-25分钟,再用5%次氯酸钠溶液灭菌3-10分钟,最后经过无菌水冲洗2遍以上。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得槲蕨的孢子既达到最佳的灭菌状态,又保持了孢子较高的萌发率和较低的畸形率。
【IPC分类】A01H4/00
【公开号】CN104938334
【申请号】CN201510303444
【发明人】石雷, 李彦敬, 李杨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