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7716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工业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三次采油用的一种油田回注水及工业循环 冷却水用尚效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水资源的污染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内石油、化工工业的高速 发展,石化、钢铁等行业大型、超大型换热设备的投入使用日趋严重,因此提高水的重复利 用率,对水处理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绿色阻垢剂的概念已 被提出并成为目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0003] 目前油田回注水和工业循环冷却水由于水温较高,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会造成管 道及栗的污堵,影响换热器的效率,降低生产能力。为解决上述现象,向注水系统加入杀菌 剂已成为当今广泛使用的手段。
[0004] 目前使用的杀菌剂都为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杀菌类别比较单一,长 时间使用后,微生物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并且目前市面广泛使用的杀菌剂跟油田回注水中 所添加的防膨剂配伍性差,影响药剂效能的发挥,导致杀菌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本发明 在于研究一种能够解决微生物的抗药性及配伍性问题的高效杀菌剂,并保障注水设备及管 道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杀菌剂,用于解决原油三采过程中油田回注水 系统和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的污堵现象,及对油田回注水中防膨剂的配伍性,延长设 备及管道的使用寿命。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种高效杀菌剂产品,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十六烷基吡啶6-8, 2, 2-二 溴-3-次氮基丙酰胺(DBNPA) 8-10,14%异噻唑啉酮10-12,甲醇25-30,亚甲基二硫氰酸酯 (MBT) 5-8,水 32-46。
[0008] 所述高效杀菌剂的制备方法:按所述重量份数配制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 均匀即得杀菌剂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的技术手段 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 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 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 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0] 实施例1
[0011] -种高效杀菌剂产品,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十六烷基吡啶6份,DBNPA 8份,异噻唑啉酮(14% ) 10份,甲醇25份,MBT 5份,水46份。
[0012] 按上述重量份数配制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杀菌剂产品1。
[0013] 实施例2
[0014] -种高效杀菌剂产品,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十六烷基吡啶7份、DBNPA 9份、异噻唑啉酮(14% ) 11份、甲醇27份、MBT 7份、水39份。
[0015] 按上述重量份数配制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杀菌剂产品2。
[0016] 实施例3
[0017] -种高效杀菌剂产品,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十六烷基吡啶8份、 DBNPA10份、异噻唑啉酮(14% ) 12份、甲醇30份、MBT 8份、水32份。
[0018] 按上述重量份数配制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杀菌剂产品3。
[0019] 实施例4 [0020] 杀菌效果评价:
[0021] 按照标准《油田用杀菌剂技术要求》(Q/SY49-2010)进行相关杀菌试验,取油田 现场的回注水作为试验对象,杀菌剂投加量为50mg/L,防膨剂投加量为3%。,评价杀菌剂性 能,结果如表1所示。
[0022] 表1 :杀菌性能评价
[0024] 由表1数据可看出,杀菌剂在相同投加量下,本产品杀菌剂效果好且与防膨剂配 伍性良好。
[0025] 实施例5现场效果验证
[0026] 某油田作业区清水及注水栗出口水样杀菌试验及防膨剂配伍性试验。
[0027] 某油田作业区由于回注水中微生物较高,造成堵栗现象,现通过对加药罐进水、加 药罐出水、栗前进水、栗后出水进行检测并使用本产品(以实施例3所得杀菌剂产品为例) 进行杀菌试验以及验证本产品与现场防膨剂的配伍性试验。
[0028] 1.水样的检测:

[0030] 2.水样微生物的检测:
[0032] 3.水质分析⑴由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可以看到,加药罐出水、栗前进水、栗后出水 pH值都为弱酸性,虽然铁离子较高但是比较稳定,不会产生沉淀,钙硬度以及悬浮物都不 高,因此根据水样的理化分析不是因为离子沉淀或者结垢造成栗的频繁堵塞。(2)加药罐进 水为井水,微生物量较少,以腐生菌为主。原因为进水温度低、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少,不利于 微生物生长。(3)加药罐出水,微生物量较少,以腐生菌为主,原因为加药罐中水质停留时间 短,不易于微生物的生长。(4)栗前进水和栗后进水均以以腐生菌及铁细菌为主,其中腐生 菌数量很大,二者均不含有硫酸盐还原菌。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从混合栗前到混合栗后,腐 生菌数量增多,而铁细菌数量减少。可能由于混合是增加了溶氧量及传质效率,促进了腐生 菌的生长,而抑制了兼氧性铁细菌以及厌氧性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5)栗水槽中水取样时 水中有絮状物体,经检测腐生菌生物量很高。
[0033] 4.杀菌剂试验方法按照标准《油田用杀菌剂技术要求》(Q/SY49-2010)进行相关 杀囷试验。
[0034] 5.杀菌剂试验结果:
[0037] 6.浊度的测定:
[0039] 7.防膨率的测定:
[0040]
[0041 ]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杀菌剂对防膨剂的防膨率基本没有影响。
[0042] 8.悬浮物的测定:
[0044]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杀菌剂的投加不会影响防膨剂溶液的悬浮物的量。
[0045] 9.结垢趋势及腐蚀速率分析
[0046] 投加50ppm杀菌剂与1%。防膨剂,结果如下表所示。
[0048] 投加50ppm杀菌剂与2%。防膨剂,结果如下表所示。
[0049]
[0050] 投加50ppm杀菌剂与3%。防膨剂,结果如下表所示。
[0052] 投加 lOOppm杀菌剂与1%。防膨剂,结果如下表所示。
[0054] 投加 lOOppm杀菌剂与2%。防膨剂,结果如下表所示。
[0055]
[0056] 投加 lOOppm杀菌剂与3%。防膨剂,结果如下表所示。
[0058] 以上结垢趋势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水中投加杀菌剂lOOppm和3%。防膨剂后,在温 度40°C以下时基本没有结垢趋势,在40°C -50°C时有轻微的结垢趋势。
[0059] 腐蚀速率的测定:
[006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杀菌剂对腐蚀速率影响不大,加入杀菌剂后腐蚀速率均小 于 0.076。
[0062] 实施例6实验结论
[0063] (1)在投加量为50ppm的情况下,本广品能完全满足杀菌要求。
[0064]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添加1%。、2%。、3%。的防膨剂情况下对本产品的杀 菌效果没有影响。
[0065] (3)在防膨率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当杀菌剂投加量为lOOppm的情况下,对水样 的防膨率基本没有影响。
[0066] (4)浊度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当杀菌投加量为lOOppm的情况下,对水样中的浊 度只有微量的影响。
[0067] (5)根据杀菌剂对悬浮物影响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杀菌剂的投加不会影响防膨 剂溶液的悬浮物的量。
[0068] (6)以上结垢趋势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水中投加杀菌剂lOOppm和3%。防膨剂后,在 温度40°C以下时基本没有结垢趋势,在50°C以下时有轻微的结垢趋势,杀菌剂和防膨剂共 同使用时不会增加水的结垢趋势。
[0069] (7)由杀菌剂对腐蚀速率影响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杀菌剂对腐蚀速率影响不大, 加入杀菌剂后腐蚀速率均小于〇. 076。
[0070] (8)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运输管线及滤网中附着微生物,且管线中水 的温度,pH等条件易于微生物生长,微生物大量繁殖可能是造成栗频繁堵塞的原因。
【主权项】
1. 一种杀菌剂产品,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十六烷基吡啶6-8, 2, 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8-10,14%异噻唑啉酮10-12,甲醇25-30,亚甲基二硫氰酸酯 5-8,水 32-46。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剂产品,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 十六烷基吡啶6份,2, 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8份,14%异噻唑啉酮10份,甲醇25份,亚 甲基二硫氰酸酯5份,水46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剂产品,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 十六烷基吡啶7份、2, 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9份、14%异噻唑啉酮11份、甲醇27份、亚 甲基二硫氰酸酯7份、水39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杀菌剂产品,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 十六烷基吡啶8份、2, 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10份、14%异噻唑啉酮12份、甲醇30份、 亚甲基二硫氰酸酯8份、水32份。5. -种制备权利要求1-4所述杀菌剂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权利要求1-4任一所 述重量份数配制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杀菌剂产品。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杀菌剂,用于解决原油三采过程中油田回注水系统和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的污堵现象,及对油田回注水中防膨剂的配伍性,延长设备及管道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所述杀菌剂产品原料的重量份数组成如下:氯化十六烷基吡啶6-8,2,2-二溴-3-次氮基丙酰胺8-10,14%异噻唑啉酮10-12,甲醇25-30,亚甲基二硫氰酸酯5-8,水32-46。所述高效杀菌剂的制备方法,按所述重量份数配制原料,加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杀菌剂产品。
【IPC分类】C02F103/10, A01N47/48, A01N37/34, A01P3/00, C02F1/50, A01N43/80, A01P1/00, A01N43/40
【公开号】CN105230647
【申请号】CN201510770970
【发明人】王刚, 唐倩倩, 曾凡付, 李翔
【申请人】新疆德蓝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