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鱯的人工育苗方法_2

文档序号:9494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53] 所述吸污,吸污量为池水的三分之一。
[0054] 所述桡足类饵料是将桡足类与其重量1. 3%的酵母膏混合而成。
[0055] 所述桡足类的喂食密度为10个/ml。
[0056] 所述桡足类为丰年虫。
[0057] 实施例3
[0058] -种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59] (1)选择长方形水泥池为鱼苗培养池,其面积为2m2,长宽比为3:1,深度为80cm;
[0060] (2)选择长度为0. 8cm的鱼苗投入培养池中,喂食轮虫进行培育,其中,每天饲喂6 次,隔5h喂食一次,每次喂食重量为鱼苗体重的6%,并充气及吸污;
[0061] (3)培育至鱼苗长度为3cm,喂食桡足类,并充气至水面呈微翻滚状、吸污,培育至 鱼苗长度为> 3cm,获得鱼种。
[0062] 所述培养池,每0. 5m2设置一个100号气泡石。
[0063] 所述池水是经沉降、过滤、消毒的自然河道水。
[0064] 所述池水,其溶氧量为8.lmg/L,氨氮含量为0· 18mg/L,pH为7. 5,盐度为0,温度 为 29°C。
[0065] 所述鱼苗投入培养池,其育苗密度为280尾/m3。
[0066] 所述轮虫的喂食密度为20ind/ml。
[0067] 所述步骤(2)中充气的速度为1400ml/min。
[0068] 所述吸污,吸污量为池水的三分之一。
[0069] 所述桡足类饵料是将桡足类与其重量1. 2%的酵母膏混合而成。
[0070] 所述桡足类的喂食密度为8个/ml。
[0071] 所述桡足类为无节幼体。
[0072] 实施例4
[0073] -种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74] (1)选择长方形水泥池为鱼苗培养池,其面积为5m2,长宽比为3:1,深度为80cm;
[0075] (2)选择长度为1. 5cm的鱼苗投入培养池中,喂食轮虫进行培育,其中,每天饲喂3 次,隔6h喂食一次,每次喂食重量为鱼苗体重的9%,并充气及吸污;
[0076] (3)培育至鱼苗长度为2. 5cm,喂食桡足类,并充气至水面呈微翻滚状、吸污,培育 至鱼苗长度为> 3cm,获得鱼种。
[0077] 所述培养池,每1. 2m2设置一个100号气泡石。
[0078] 所述池水是经沉降、过滤、消毒的自然河道水。
[0079] 所述池水,其溶氧量为8. 5mg/L,氨氮含量为0· 22mg/L,pH为8. 0,盐度为0,温度 为 26°C。
[0080] 所述鱼苗投入培养池,其育苗密度为250尾/m3。
[0081] 所述轮虫的喂食密度为22ind/ml。
[0082] 所述步骤(2)中充气的速度为1300ml/min。
[0083] 所述吸污,吸污量为池水的五分之二。
[0084] 所述桡足类饵料是将桡足类与其重量1. 8%的酵母膏混合而成。
[0085] 所述桡足类的喂食密度为12个/ml。
[0086] 所述桡足类为丰年虫。
[0087] 实施例5
[0088] -种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89] (1)选择长方形水泥池为鱼苗培养池,其面积为4m2,长宽比为3. 1:1,深度为 70cm;
[0090] (2)选择长度为0. 7cm的鱼苗投入培养池中,喂食轮虫进行培育,其中,每天饲喂4 次,隔5h喂食一次,每次喂食重量为鱼苗体重的7%,并充气及吸污;
[0091] (3)培育至鱼苗长度为3cm,喂食桡足类,并充气至水面呈微翻滚状、吸污,培育至 鱼苗长度为> 3cm,获得鱼种。
[0092] 所述培养池,每0· 1m2设置一个100号气泡石。
[0093] 所述池水是经沉降、过滤、消毒的自然河道水。
[0094] 所述池水,其溶氧量为7. 5mg/L,氨氮含量为0. 35mg/L,pH为7. 0,盐度为0,温度 为 30°C。
[0095] 所述鱼苗投入培养池,其育苗密度为245尾/m3。
[0096] 所述轮虫的喂食密度为26ind/ml。
[0097] 所述步骤(2)中充气的速度为1500ml/min。
[0098] 所述吸污,吸污量为池水的三分之一。
[0099] 所述桡足类饵料是将桡足类与其重量2%的酵母膏混合而成。
[0100] 所述桡足类的喂食密度为7个/ml。
[0101] 所述桡足类为丰年虫。
【主权项】
1. 一种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长方形水泥池为鱼苗培养池,其面积为2~5m2,长宽比为3~3. 2:1,深度为 70 ~80cm; (2) 选择长度为(l±0.2)cm的鱼苗投入培养池中,喂食轮虫进行培育,其中,每天饲喂 4~5次,隔5~6h喂食一次,每次喂食重量为鱼苗体重的7%,并充气及吸污; (3) 培育至鱼苗长度为2~3cm,喂食饵料,并充气至水面呈微翻滚状、吸污,培育至鱼 苗长度为> 3cm,获得鱼种。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池,每0. 3~1m2 设置一个100号气泡石。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水是经沉降、过滤、 消毒的自然河道水。4.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水,其溶氧量为 彡7. 5mg/L,氨氮含量为彡0· 35mg/L,pH为7. 1~7. 7,盐度为0,温度为26~29°C。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苗投入培养池,其育 苗密度为250~300尾/m3。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虫的喂食密度为 20 ~30 个 /ml。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充气的速度 为 1400-1500ml/min。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吸污量为池水的 三分之一。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是将桡足类与其 重量1. 3% -1. 8%的酵母膏混合而成。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斑鑊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桡足类的喂食密度为 5 ~10 个/ml〇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脊椎动物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斑鱯的人工育苗方法,选择长方形水泥池为鱼苗培养池,其面积为2~5m2,长宽比为3~3.2:1,深度为70~80cm;选择长度为(1±0.2)cm的鱼苗投入培养池中,喂食轮虫进行培育,并充气及吸污;培育至鱼苗长度为2~3cm,喂食桡足类,并充气至水面呈微翻滚状、吸污,培育至鱼苗长度为>3cm,获得鱼种,本发明鱼苗成活率高,生长稳定,育苗成本低,人工投入少。
【IPC分类】A01K61/00, A01K63/04
【公开号】CN105248322
【申请号】CN201510660380
【发明人】陈涛
【申请人】南宁学院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