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298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播种机。
[0002]【背景技术】:
在对于小面积土地的播种时,若租用大型的翻土车与播种装置,不仅不适合小面积土地的播种,而且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且费用昂贵。若农业生产者自行耕种,则需要生产者进行翻土、播种和埋土等操作,十分费时费力。
[0003]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0004]
【发明内容】
: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播种机。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播种机,包括壳体、驱动轮、驱动电机、存料斗、出种口、翻土爪、升降电机、主升降齿轮、从升降齿轮和中空状的播种轴,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在壳体上,驱动电机设置壳体内,并驱动驱动轮在壳体上转动,播种轴置于壳体内,且播种轴的上端螺纹连接在壳体侧壁上,并穿壳体侧壁伸出壳体外与存料斗相连,播种轴下端穿过壳体侧壁并与壳体外侧的出种口相连,从升降齿轮固定连接在播种轴上,并与主升降齿轮相啮合,主升降齿轮与升降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若干翻土爪均布在出种口的侧壁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播种轴的内腔中设有集种装置,该集种装置包括集种管、左上叶片、右上叶片、左下叶片、右下叶片、连杆、控制杆以及出种门,所述集种管套设于播种轴的内腔内,左上叶片、右上叶片、左下叶片以及右下叶片均铰接于集种管的内腔壁上,且左上叶片与右上叶片组成圆形上控制门,左下叶片与右下叶片组成圆形下控制门,两根连杆分别铰接于左上叶片与左下叶片之间以及右上叶片与右下叶片之间,控制杆的上端分别铰接于左下叶片和右下叶片的下端面,下端与出种门相铰接,出种门铰接于出种口的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播种轴的内腔中设有弹簧,该弹簧一端连接在播种轴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在控制杆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由带自锁功能的外螺纹连接杆与内螺纹空心杆通过螺纹连接组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包括前轮、后轮、齿条、转向齿轮、转向电机、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转向支架,前轮和后轮转动设置在壳体上,转向电机置于壳体内,且转向电机的转轴与转向齿轮固定连接,两齿条滑动设于转向支架上,且两齿条位于转向齿轮两侧并均与转向齿轮相嗤合,第一转向杆与第二转向杆均铰接在转向支架上,且第一转向杆一端与齿条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向杆相铰接,第二转向杆一端铰接于前轮上,所述驱动电机驱动后轮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支架上设有带滑槽的滑轨,齿条滑动设于该滑轨的滑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出种口为锥形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翻土爪的底端与出种口的底端相齐平。
[0013]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能使自动化播种大大降低成本。
[0014]【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0015]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图。
[0016]图3为本发明另一内部结构图。
[0017]图4为本发明中翻土爪26在出种口 22上的结构图。
[0018]图5为本发明中集种装置结构图。
[0019]图6为本发明中集种装置另一结构图。
[0020]图7为本发明中上控制门与下控制门的初始状态图及播种状态图。
[0021]图8为本发明中上控制门与下控制门在翻土过程中的状态图。
[0022]图9为本发明中腰形槽在集种管中的设置图。
[0023]图10为本发明中连杆的结构图。
[0024]图11为本发明中驱动轮结构图。
[002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播种机,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播种轴2,该播种轴2呈中空状,该播种轴2的上端螺纹连接在壳体1侧壁上,并穿壳体1侧壁伸出壳体1外与存料斗15相连,播种轴2下端穿过壳体1侧壁并与壳体1外侧的出种口 22相连。播种轴2可在壳体1作垂直方向的运动,该运动是通过升降电机8、主升降齿轮81和从升降齿轮9实现,其中,从升降齿轮9通过键25固定连接在播种轴2上,从升降齿轮9与主升降齿轮81相啮合,主升降齿轮81与升降电机8的转轴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螺母11,播种轴2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该螺母11上。升降电机8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播种轴2转动,由于播种轴2与壳体1之间是通过螺纹连接的,因此,在播种轴2转动之后,在螺纹连接的驱动下,即可实现播种轴2的上升或者下降,只需要控制升降电机8的正转与反转,即可控制播种轴2是上升还是下降。升降电机8为可控制转动角度的伺服电机。
[0027]如图4,本发明中的出种口 22为锥形结构,在出种口 22的圆周面上均布有若干翻土爪26,且每根翻土爪26的底端均与出种口 22的底端齐平设置。
[0028]如图5和图6,在播种轴2的内腔中设有集种装置,该集种装置包括有集种管200、左上叶片31、右上叶片32、左下叶片41和右下叶片42,集种管200套设于播种轴2的内腔内,在左上叶片31上设有左上转轴311,右上叶片32上设有右上转轴321,左上转轴311与右上转轴321的端部均铰接在集种管200内壁上的腰形槽24内,且左上叶片31与右上叶片32组成圆形上控制门3 ;在左下叶片41上设有左下转轴411,右下叶片42上设有右下转轴421,左下转轴411与右下转轴421的端部均铰接在集种管200内壁上腰形槽24内,且左下叶片41与右下叶片42组成圆形下控制门4。上控制门3与下控制门4的大小与集种管200的横截面大小相配合,在上控制门3与下控制门4之间形成有用于储存待播种种子的密闭中间仓(图中未标出)。
[0029]集种管200侧壁上的腰形槽24在制造时可沿集种管200轴向设置多层,对于不同播种量可以适当调整上控制门3和下控制门4沿轴向的相对位置,调整中间仓大小,以适应每次不同播种量的需求。如图9,腰形槽24在集种管200轴向方向的每一层,分别设置有两两相互径向对称的四个,分别用于右上转轴321、左上转轴311、右下转轴421以及左下转轴411与腰形槽24之间的连接,四个转轴均可在对应的腰形槽24内滚动移动。
[0030]在工作时,上控制门3与下控制门4交错开启,即当上控制门3开启时,下控制门4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位于存料斗15内的种子即可进入中间仓内,储存起来;当下控制门4开启时,上控制门3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位于中间仓内的种子,从出种口 22掉落,掉入凹坑内,实现播种操作。
[0031]如图10,为实现上控制门3与下控制门4交错开启,在左上叶片31与左下叶片41之间以及右上叶片32与右下叶片42之间均铰接有连杆5,连杆5由带自锁功能的外螺纹连接杆51与内螺纹空心杆52通过螺纹连接组成,以便于调整连杆5的长度,使上控制门3与下控制门4沿集种管200轴向相对位置改变时,对连杆5长度的要求。连杆5的长度略大于上控制门3与下控制门4之间的轴向距离,连杆5铰接在远离转轴的一侧。在出种口22上铰接有出种门23,在出种门23与下控制门4之间铰接有驱动下控制门4开启或者闭合的控制杆55,该控制杆55呈Y形设置,控制杆55 —端与出种门23铰接,另一端与左下叶片41以及右下叶片42铰接。
[0032]如图7,正常状态下,在重力作用下,设于出种口 22上的出种门23处于打开状态,此时,下控制门4处于打开状态,上控制门3处于闭合状态。如图8,当播种轴2下降,进行翻土时,出种门23在与地面接触之后,地面上的泥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