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血管培养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09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体外血管培养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外血管培养装置,具体是一种为适用于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或人工血管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种植而专门研制的生物血管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将培养装置部分更换成平行板流动腔还可用于检测细胞的流变学特性。
技术背景以往用于构建血管的生物反应器,均采用钢性材料制作接头。由于钢性接头质地坚硬,棱角显露,在长时间、高压力条件下进行培养时,往往导致取样部位局部组织变形,造成血管损伤。另外,这类传感器还有一些缺点,例如,都是用金属制作,工艺复杂,使用不方便,尤其是血管接头部分需要专门的工厂加工制作,成本较高,不方便根据构建血管管径大小更换接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通过更换血管接头,构建不同管径的血管,适用于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或人工血管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种植的体外血管培养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得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体外血管培养反应器,由压力控制器、压力缓冲器、无菌箱及储液器通过管道连接成循环通路;其特征是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压力缓冲器接三通管,三通管的检测端接压力检测器,其输出端通过管道接无菌箱,无菌箱内具有培养器,培养器平行布置有若干对可拆换的血管接头,每对血管接头的进端通过连接管与培养器外三通及无菌箱之外的三通管连接,每对血管接头的出端通过连接管接培养器外开关,并通过管路与处于高位的储液器进端连接,储液器的出端与压力控制器的进端连接。
所述培养器、储液器、压力缓冲器、无菌隔离箱均为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结构合理、成本低、制作方便,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要求,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附图A--图中压力控制装置、B--压力缓冲装置、C--压力检测装置、D--恒温隔离无菌箱、E--培养装置、F--储液装置,1、2--三通装置、3--血管接头、4--构建的血管、5--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A为压力控制器,由搏动泵和控制开关、导管组成。
实施例中,压力控制器A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压力缓冲装置B相通。压力缓冲器通过导管与三通装置1相接,三通1的检测端通过导管与压力检测装置C相通。管道进入无菌隔离箱,分别通过四根管道及三通2血管培养器,三通2可控制液体进出及向血管内注入细胞混合液及生长因子等,5为血管另一端的开关装置,可控制液体进出。血管培养器E可单独构建一个血管也可同时构建多个血管,血管接头3可通过更换来构建不同管径的血管,4为要构建的血管。将血管培养器E更换成平行板流动腔,则可进行细胞流变学实验。储液器F为保持一定高度的储液装置。整个装置中压力缓冲器B、无菌隔离箱D及储液器F置于37℃CO2培养箱中。
本实用新型依据血管搏动原理,采用各类硅胶螺旋形接头及输液器接头、经砂轮加工后的输液针数个制作血管接头,以减少对血管吻接部位的刺激,通过更换接头可满足构建不同管径血管的需要。同时,该反应器采用“整体分置”原则,几个装置之间在结构上既是相互连通又是彼此分置的,从而在功能上可达到构建血管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已有技术的不足,可方便进行细胞种植,给细胞提供良好稳定的培养环境,同时能模拟体内血管血流情况,提供血管培养所需的力学刺激。并可达到构建血管方便、高效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体外血管培养反应器,由压力控制器(A)、压力缓冲器(B)、无菌隔离箱(D)及储液器(F)通过管道连接成循环通路;其特征是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压力缓冲器接三通管(1),三通管的检测端接压力检测器(C),其输出端通过管道接隔离无菌箱(D),隔离无菌箱内具有培养器(E),培养器平行布置有若干对可拆换的血管接头(3),每对血管接头的进端通过连接管与培养器外的三通(2)及无菌箱之外的三通管(1)连接,每对血管接头的出端通过连接管接培养器之外的开关(5),并通过管路与处于高位的储液器(F)进端连接,储液器的出端与压力控制器的进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血管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培养器(E)、储液器(F)、压力缓冲(B)、无菌隔离箱均为有机玻璃材料制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血管培养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压力缓冲器(B)、恒温隔离无菌箱(D)及储液器(F)置于CO2培养箱中。
专利摘要一种体外血管培养反应器,由压力控制器A、压力缓冲器B、无菌隔离箱D及储液器F通过管道连接成循环通路;其特征是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压力缓冲器接三通管1,三通管的检测端接压力检测器C及隔离无菌箱D,隔离无菌箱内具有培养器E,培养器平行布置有若干对可拆换的血管接头3,每对血管接头与管路接通,并通过管路与处于高位的储液器F进端连接,储液器的出端与压力控制器的进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可方便进行细胞种植,给细胞提供良好稳定的培养环境,同时能模拟体内血管血流情况,提供血管培养所需的力学刺激。通过更换接头可满足构建不同管径血管的需要。
文档编号C12N5/08GK2647864SQ03250170

公开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8日
发明者朱楚洪, 应大君, 糜建红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