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issr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

文档序号:42873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issr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DNA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是近年来研制出的一种基于SSR序列的指纹图谱技术,在园艺作物的品种鉴定、注册等方面已获得了成功应用Fang等用ISSR指纹图谱鉴定了柑桔属不同品种,通过22个引物产生的ISSR分析可用于区分68个柑桔品种,确定了各个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但在花卉方面的研究应用尚不多见,特别是用于芍药遗传特性的研究几为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旨在建立用于ISSR标记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为芍药的遗传性状研究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分子技术途径。
本发明主要步骤是1)将芍药叶片于液氮中研磨至粉末状,再加入65℃的提取液,摇匀后于65℃水浴30分钟;所述提取液由100mmol/L Tris-HCl、20mmol/L EDTA、1.4mol/L NaCl、2%CTAB、5%β-巯基乙醇、1%PVP组成,Tris-HCl的pH值为8.0;上述每1g芍药叶片加入4ml~5ml提取液;2)加入等量体积氯仿,摇匀后置于10000rpm离心分离,取上清液;3)在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10%CTAB和等体积量的氯仿,10000rpm离心分离,取上清液;4)在上清液中加入2/3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摇匀,在-20℃环境温度下静置12至24小时;5)在静置液中用枪吸出DNA沉淀置于离心管中,用70%乙醇清洗2~3次;去乙醇风干后用双蒸水溶解DNA,PCR扩增时稀释100倍。
本发明的芍药DNA提取液,将原CTAB法中的β-巯基乙醇浓度提高到5%,并加入1%的PVP;一次氯仿抽提后,再加入CTAB和氯仿进行二次抽提。提取的芍药DNA产量和纯度较高,用于ISSR标记分析,显示出了品种间的明显遗传差异,有效提高了芍药种质资源遗传研究的分子分析水平。
另,为了获得质量相对较高的芍药DNA,本发明取用新鲜的去粗脉嫩芍药叶片。所述叶片为4月上旬摘取植株上部较嫩的叶片,冷藏保鲜在5℃条件下备用。在步骤1)中,液氮研磨后迅速加入提取液。


图1为采用水稻CTAB法提取的芍药DNA电泳分析照片。
图2为采用银杏SDS法提取的芍药DNA电泳分析照片。
图3为采用高盐低PH法提取的芍药DNA电泳分析照片。
图4为采用本发明方法提取的芍药DNA电泳分析照片。
具体实例1材料与方法选用八个芍药栽培品种莲台,妒花魁,紫霞映雪,粉玉奴,紫金龙,蓝田碧玉,鱼鳞红,红莲。取材于扬州大学芍药资源圃内,于4月上旬摘取植株上部较嫩的叶片8-10枚,分装入保鲜袋,置5℃条件下保藏备用。
DNA提取方法分别采用以下四种方法,从以上八个芍药品种的叶片中提取出各自的DNA,进行比对。
方法1采用水稻DNA提取的CTAB法,在提取液中加入0.5%的β-巯基乙醇。
方法2采用银杏叶片DNA提取的SDS法。
方法3采用矮牡丹DNA提取的高盐低PH法。
方法4采用本发明之方法。详细步骤如下取用去粗脉后约1克芍药嫩叶片,加液氮没过叶片表面,研磨至粉末状,置于10ml离心管中,再立即加入4ml~5ml 65℃的提取液(提取液由以下成份组成pH值为8.0的100mmol/L Tris-HCl、20mmol/L EDTA、1.4mol/L NaCl、2%CTAB、5%β-巯基乙醇、1%PVP),摇匀后于65℃水浴30分钟;加入等体积氯仿,摇匀后置于10000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加入1/10(十分之一)体积的10%CTAB和与上清液等体积的氯仿,10000rpm离心15分钟再抽提一次;取上清液,加入2/3(三分之二)体积的异丙醇,-20℃静置约12-24小时;用枪吸出沉淀物质(即芍药DNA),置于1.5ml离心管中,用70%乙醇洗2~3次;去乙醇风干后,用50μl双蒸水溶解芍药DNA。芍药DNA在用于PCR扩增时,稀释100倍。
芍药DNA的PCR扩增的具体方法25μl反应体系包括DNTP5000mmol/L 吸取 2μl10×Buffer[100mmol/LTris-Hcl(PH8.3),500mmol/LKcl] 2.5μlMgcl225mmol/L 2.5μlDdH2O13.8μl引物10pmol模板DNA20ng在Biometra PCR仪上先94℃预变性5分钟,然后94℃变性1分钟,50℃退火1分钟,72℃延伸2分钟,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分钟。
1.2DNA电泳分析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1至方法3各取5μl样,方法4大提法取1μl样加6μl双蒸水。
1.3ISSR引物PCR扩增初步筛选5个ISSR标记,引物序列由上海博亚公司合成。见表1。
表1、ISSR标记的引物序列

2结果与分析2.1水稻CTAB法提取DNA芍药叶片细胞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DNA沉淀物多呈黄色至褐色,难以溶解或溶液色深。在水稻CTAB法的基础上加入0.5%β-巯基乙醇,能大大减轻芍药DNA的褐变降解,所得DNA沉淀较多,乳白色、略有黄色杂质。DNA电泳分析,点样孔中有DNA,但并无片段析出。由此推断,所得沉淀含有的蛋白质、多糖等杂质较多,DNA未能与其很好的分离,故在点样孔中跑不出来。见图1。
图中1莲台,2妒花魁,3紫霞映雪,4粉玉奴,5紫金龙,6蓝田碧玉,7鱼鳞红,8红莲。(下同)2.2银杏SDS法提取DNA与方法1的结果较为相似,提取的DNA沉淀物含酚类物质较多,乳白色或略有黄色。50ul双蒸水溶解后,电泳实验DNA仍未跑出。经分析,原因同上。见图2。
2.3高盐低PH法提取DNA所得DNA沉淀很少,为薄的白色透明物质。抽干后溶于50ul无菌水,24小时后进行电泳分析,有些点样孔跑出样带。多次重复实验,表明该技术不是很成熟能提取芍药DNA,但质量上差异很大;有的品种提取出来的DNA褐变很严重,纯度不高,产量效率也不高。所以不太适合用于做ISSR分析。见图3。
2.4本发明方法这是改良的大提基因组DNA方法,所得芍药DNA的产量和纯度较高,适用于ISSR分析。PCR扩增结果表明,所得条带较为清晰,而且8个芍药品种间呈现多态性差异。见图4。
3总结CTAB法是植物DNA提取中的经典方法,其原理主要为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在低盐溶液中会因溶解度的降低而沉淀,而在高盐溶液中可解离,从而使DNA和多糖分开,再用乙醇沉淀DNA而除去CTAB。
方法4虽和方法1同为CTAB法,但进行了重要的改良①本发明取用新鲜的去粗脉嫩叶片。
②针对芍药含多酚类较多的特点,CTAB提取缓冲液中的β-巯基乙醇含量增加至5%,同时加入1%PVP,使其与多酚类物质结合成复合物。
③芍药DNA提取中,一次氯仿抽提后,再加入1/10的10%CTAB和与上清液等体积的氯仿进行二次抽提。
④芍药DNA的分离,是在静置上清液中用枪吸出,而并非沉淀后离心获得。
改良CTAB法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芍药DNA。进一步扩充、筛选引物后的ISSR分析,5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在250-1000bp之间,扩增DNA谱带总数为21条。在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中得出蓝田碧玉与其余7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远,粉玉奴次之。
权利要求
1.用于ISSR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将芍药叶片于液氮中研磨至粉末状,再加入65℃的提取液,摇匀后于65℃水浴30分钟;所述提取液由100mmol/L Tris-HCl、20mmol/L EDTA、1.4mol/L NaCl、2%CTAB、5%β-巯基乙醇、1%PVP组成,Tris-HCl的pH值为8.0;上述每1g芍药叶片加入4ml~5ml提取液;2)加入等量体积氯仿,摇匀后置于10000rpm离心分离,取上清液;3)在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的10%CTAB和等量体积的氯仿,10000rpm离心分离,取上清液;4)在上清液中加入2/3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摇匀,在-20℃环境温度下静置12至24小时;5)在静置液中吸出DNA沉淀置于离心管中,用70%乙醇洗2~3次;去乙醇风干,再用双蒸水溶解DNA,PCR扩增时稀释10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ISSR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用新鲜的去粗脉芍药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ISSR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四月上旬摘取植株上部较嫩的芍药叶片,冷藏保鲜在5℃条件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ISSR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液氮研磨后迅速加入提取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ISSR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一次氯仿抽提后,再加入CTAB和氯仿进行二次抽提。
全文摘要
用于ISSR分析的芍药DNA提取方法,涉及一种植物的DNA提取方法。本发明将原CTAB法中的β-巯基乙醇浓度提高到5%,并加入1%的PVP;一次氯仿抽提后,再加入CTAB和氯仿进行二次抽提。提取的芍药DNA产量和纯度较高,用于ISSR标记分析,显示出了品种间的明显遗传差异,有效提高了芍药种质资源遗传研究的分子分析水平。
文档编号C12Q1/68GK1749265SQ20051009416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9日
发明者何小弟, 梁国华, 于恒秀, 龚志云, 金飚, 王淼, 孙维娟, 周美艳, 汤久顺, 何静 申请人:扬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