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多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63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多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工程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多菌组合物,同时也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表明很多益生真菌有提高人体免疫细胞的作用,并可抑制肿瘤细胞,近年已有用香菇提取的多糖用于肿瘤的治疗和灵芝类用于肿瘤的治疗等报道(曹婧等,灵芝发酵液多糖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细胞免疫的动态观察,中国微生态杂志2004,6(3)140-143;宋炳生、杨玉龙,香菇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概论[J]中草药29(7)492-495;王云、杨晋明、王洋,灵芝孢子粉调节作用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2,21(1)33-34)。但是,现有真菌类的抗癌药物,其有效成分多是单一真菌提取物或代谢物。如灵芝多糖、香菇多糖等,由于单一菌种的产品菌种单一、生产加工工艺相对简单、生产容易,其产品虽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有作用,但相比之下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尚不够理想,处于真菌类抗肿瘤药物的阶段。
同时,目前也有研究利用多种真菌的进行组合配比以期望实现更好的疗效,比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76765A公开了采用猴头菌、灵芝菌、羊肚菌等真菌和甘草、天麻、茯苓等中药材制备的,宣称具有多种功效的组合物。中国专利申请CN1283419A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多种灵芝和食用菌组成的保健饮料。中国专利申请CN1176765A公开了以灵芝、蜜环菌和香菇的发酵液配合其它辅料制备的口服液。以上产品均为将有益菌的培养物成品进行简单配比制备,具体功效不明确,也没有任何证明其效果的实验证据。而且,多种真菌和药用成分的组合添加,使其具有安全性方面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多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本发明多菌组合物是由以下真菌中的两种或多种经共同培养得到香菇菌Lentinusedodes(berk)sing、灵芝菌Ganoderma lucidum(Leyss.Fr)karst、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Fr.)S.F.Gray、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Fr.)sing、阿魏蘑Pleurotus ferulae Lenzi、虎奶菇Pleurotustuber-reRium(Fr.)sing、杨树菇ARrocybe aererita(Brig)sing、真姬菇Lyophyllumconnatum(Sohum.Fr)sing、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roso-annulata Farlow apudMurrill、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Rellh.exfr)sing、鸡腿菇Caprinuscomatus(Mull.Fr)Gray、白阿魏蘑Pleurotus erynrii var.nebrodensis、桑黄Phellinusignirius。
进一步的,上述的培养产物是所选真菌经共同液态发酵得到的。
再进一步的,上述的多菌组合物包括所培养真菌的胞外和胞内的可溶性成分。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是由上述的多菌组合物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制备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生产种子的制备将香菇菌、灵芝菌、灰树花、姬松茸、金针菇、阿魏蘑、虎奶菇、杨树菇、真姬菇、大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菇、白阿魏蘑中的2种或多种从母种中进行扩繁培养制备成生产种子;2、发酵培养将生产种子接种在配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内,发酵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进行发酵培养,3、发酵培养完成后对培养液进行提取浓缩,分装后贮存。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由上述的方法制备而成的多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上述的多菌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组合物、保健食品或免疫调节剂中的用途。
本发明中的共同培养的条件可以使用常规的普通液态培养条件进行,也可以使用常规的深层液态培养条件进行。
本发明通过多种有益菌的共同混合培养,使培养后新产生的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超过了远远超过单一菌培养产物简单加合的有效成分,并且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例更为合理,不需要进行后期的人工添加和组合,打破了多年来本领域以单纯菌种培养或将几种单菌培养物简单配比制备同类组合物的思维定势。大鼠长期毒性实验和Beagle犬长期毒性实验证明,本发明多菌组合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符合国家对药品和保健食品安全性的相关要求。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功效实验证明其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有效的快速修复和重建肿瘤病人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有能力去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防治癌症的目的。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1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均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实施例一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制备制备方法如下(流程参见图1)1、由真菌各种营养要素经过灭菌处理后混合制成液态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为(1000ml无菌水中)酵母膏10g,蛋白8g,磷酸二氢钾0.8g,硫酸镁5g,葱糖10g,葡萄糖20g(玉米粉、黄豆粉、马铃薯粉各20g加水500ml煮沸10分钟后取滤液)。
2、选取备好的灵芝菌和姬松茸菌种分别制成生产种子,将生产种子按1∶1的比例接种在配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内,接种量≥10%。
3、接种后的培养基充分搅拌后,在发酵罐中进行无菌通气培养,发酵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时间不低于60小时。
4、发酵培养完成后过滤掉菌丝体,用离心机离心浓缩至干物质含量200ug/ml以上,密封分装,常温贮存,得到多菌组合物A。
实施例二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制备1、由真菌各种营养元素经过灭菌处理后混合制成液态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1000ml无菌水中)酵母膏10g,蛋白9g,磷酸二氢钾0.8g,硫酸镁5g,葱糖10g,葡萄糖20g(玉米粉、黄豆粉、马铃薯粉各20g加水500ml煮沸10分钟后取滤液)。
2、选取备好的香菇菌、灰树花、金针菇菌种分别制成生产种子,将生产种子按1∶1∶1的比例接种在配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内,接种量≥10%。
3、接种后的培养基充分搅拌后,在发酵罐中进行无菌通气培养,发酵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时间不低于60小时。
4、发酵培养完成后用离心机离心浓缩至干物质含量200ug/ml以上,密封分装,常温贮存,得到多菌组合物B。
实施例三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制备1、由真菌各种营养元素经过灭菌处理后混合制成液态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1000ml无菌水中)酵母膏10g,蛋白8g,磷酸二氢钾0.8g,硫酸镁5g,葱糖10g,葡萄糖20g(玉米粉、黄豆粉、马铃薯粉各20g加水500ml煮沸10分钟后取滤液)。
2、选取备好的阿魏蘑、虎奶菇、杨树菇、真姬菇菌种分别制成生产种子,将生产种子按1∶1∶1∶1的比例接种在配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内,接种量≥10%。
3、接种后的培养基充分搅拌后,在发酵罐中进行无菌通气培养,发酵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时间不低于60小时。
4、发酵培养完成后用离心机离心浓缩至干物质含量200ug/ml以上,密封分装,常温贮存,得到多菌组合物C。
实施例四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制备1、由真菌各种营养元素经过灭菌处理后混合制成液态培养基,配方为(1000ml无菌水中)酵母膏10g,蛋白8g,磷酸二氢钾0.8g,硫酸镁5g,葱糖10g,葡萄糖20g(玉米粉、黄豆粉、马铃薯粉各20g加水500ml煮沸10分钟后取滤液)。
2、选取备好的阿魏蘑、虎奶菇、杨树菇、长根菇菌种分别制成的生产种子,将生产种子按1∶1∶1∶1的比例接种在配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内,接种量≥10%。
3、接种后的培养基充分搅拌后,在发酵罐中进行无菌通气培养,发酵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时间不低于60小时。
4、发酵培养完成后过滤掉菌丝体,用离心机离心浓缩至于物质含量200ug/ml以上,密封分装,常温贮存,得到多菌组合物D。
实施例五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制备1、由真菌各种营养元素经过灭菌处理后混合制成液态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1000ml无菌水中)酵母膏10g,蛋白8g,磷酸二氢钾0.8g,硫酸镁5g,葱糖10g,葡萄糖20g(玉米粉、黄豆粉、马铃薯粉各20g加水500ml煮沸10分钟后取滤液)。
2、选取备好的香菇菌、灵芝菌、灰树花、姬松茸、金针菇、阿魏蘑、虎奶菇、杨树菇、真姬菇、大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菇、白阿魏蘑、桑黄菌的菌种分别制成生产种子,将生产种子按1∶1∶1∶1∶1∶1∶1∶1∶1∶1∶1∶1∶1∶1的比例接种在配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内,接种量≥10%。
3、接种后的培养基充分搅拌后,在发酵罐中进行无菌通气培养,发酵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时间不低于60小时。
4、发酵培养完成后体,用离心机离心浓缩至干物质含量200ug/ml以上,密封分装,常温贮存,得到多菌组合物E。
实施例六本发明多菌口服液的制备1、在实施例1-5中步骤3发酵培养后分别取出菌丝体,将菌丝体干燥粉碎后,用60%-70%的乙醇提取2至3次。
2、将步骤1的提取物去除沉淀物和乙醇,再与发酵液混合。
3、分别浓缩加工并调整浓度至200ug/ml,得到口服液。
实施例七本发明多菌胶囊剂的制备1、取实施例1-5中制备的组合物A、B、C、D、E各500升,分别冷冻干燥除去水分。
2、将步骤1所得产物制为细粉。
3、将步骤2所制得的细粉按常规工艺装入肠溶性硬胶囊,压板、质检、包装后得本发明多菌组合物的胶囊剂。
实验例一本发明多菌口服液的大鼠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多菌口服液为生物制品类药物,临床上拟用药途径为口服,用法为10ml/次/人,1日3次。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新药审批办法及化学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大鼠长期毒性实验。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药物(1)由本发明实施例5产品制得的多菌口服液淡黄色液体,批号20040920,规格500ml/瓶。
(2)生理盐水无色液体,批号C040208-091,规格500ml/瓶,由四川科伦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动物SD大白鼠160只,雌80只,雄80只。
试验开始时年龄6周龄试验开始时体重平均88.0±7.0克饲养条件笼养每笼5只,雌雄分笼饲养。
室温20±3℃湿度60±10%(相对湿度)饲料全价颗粒饲料,饮用自来水,垫料高温消毒。
来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川)2003-02号2剂量分组和给药方案2.1设置如表一所示的剂量组表一大鼠长期毒性实验分组及用量

2.2给药途径和试验期限取健康SD大鼠180只,在本实验室适应性饲养二周后,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按上表所示剂量灌胃本发明多菌口服液,给药容量为0.5ml/100g,对照组同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每日上午9∶00开始给药,连续给药180天,停药后继续观察30天。
2.3主要检测仪器
1.贝克曼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2.AFT-500D电解质分析仪(中国、深圳)3.麦道尼克CA62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意大利)4.BE四通道血凝分析仪(德国)5.全自动封闭式组织脱水机TSG-Q(中国、常州)6.徕卡-2015病理组织切片机(德国)7.尼康-PAS8000病理摄像系统(日本)8.BS200S精密电子天秤(中国、北京)2.4观察和检测指标2.4.1一般生理指标每日观察动物的行为活动、呼吸、皮毛、大便和尿液性状、进食量、体重等一般状况;若有死亡或濒死的动物及时解剖;每周称体重一次,并根据体重变化情况调整给药量。
2.4.2血液学检查指标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后,用麦道尼克CA62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意大利)和BE四通道血凝分析仪(德国)进行16项血液学检查。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容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血液宽度数(RDWA)、红细胞分布宽度数(RDWR)、淋巴细胞百分率(LPR)、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PR)、中值细胞百分率(MPR)、凝血时间(PT)。
2.4.3血液生化学检查指标大鼠采血,分离血清后用贝克曼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和AFT-500D电解质分析仪(中国、深圳)测定16项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肌酸肌酶(CK)、肌酐(Crea)、尿素氮(BUN)、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谷氨酰胺氨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钾离子浓度(K)、钠离子浓度(Na)、氯离子浓度(Cl)。
2.4.4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2.4.4.1系统尸检与脏器系数处死大鼠作全面系统尸解。取脑、胸腺、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用BS200S精密电子天秤称重,计算脏器系数。
2.4.4.2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大鼠脑、小脑、脑干、脊髓、垂体、视神经、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胰腺、甲状腺、颌下腺、乳腺、淋巴结、气管、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主动脉、胸骨、坐骨神经、膀胱、前列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组织各一块,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光镜下作病理组织学观察。
2.4.5各检测指标检查时间给药90天和180后,第二天各组随机各抽取10只和20只大鼠(雌雄各半),作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各16项指标检测,处死大鼠进行全面系统解剖,进行大体观察,取12种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和33种组织/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2.5恢复性观察停药30天后,活杀剩余部分动物(每组10只,雌雄各半),取血及组织/脏器同法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以了解毒性反应的恢复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延迟性毒性。
3试验结果3.1生理学观察3.1.1一般观察每日对各给药组及对照组大鼠行为活动、呼吸、皮毛、大便和尿液性状等一般生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3.1.2体重、摄食量给药后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变化结果(1)体重变化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有明显差异。
(2)摄食量变化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有明显差异。
3.2血液学指标给药90天和180天的大鼠16项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多菌口服液10ml/kg、20ml/kg和40ml/kg组各项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3.3血液生化学指标给药90天、180天的大鼠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10ml/kg本发明多菌口服液16项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给药90天的大鼠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20ml/kg和40ml/kg组GLU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15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给药180天的大鼠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显示20ml/kg和40ml/kg组TP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和P<0.01);20ml/kg和40ml/kg组CK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14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1.3.4病理学检查1.3.4.1脏器系数给药90天和180天的大鼠12项脏器系数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多菌口服液10ml/kg、20ml/kg和40ml/kg组各项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1.3.4.2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对各给药组和对照组大鼠脑、小脑、脑干、脊髓、垂体、视神经、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胰腺、甲状腺、颌下腺、乳腺、淋巴结、气管、食道、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主动脉、胸骨、坐骨神经、膀胱、前列腺、睾丸、附睾、卵巢、子宫33种组织/脏器进行了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一般肉眼尸检观察各组大鼠未见有明显异常。
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大鼠连续90天和180天灌服本发明多菌口服液40ml/k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经对上述33种组织/脏器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未见明显异常,即未见有明显由药物引起的组织形态、结构异常。
1.3.5恢复性观察停药后,大鼠继续常规饲养观察30天,10ml/kg、20ml/kg和40ml/kg本发明多菌口服液组一般生理指标、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以及组织/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表明停药后大鼠在给药期间出现的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反应也是可逆的,同时各组也未发生明显延迟性毒性反应。
1.4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结论SD大鼠连续180天灌服本发明多菌口服液10ml/kg、20ml/kg和40ml/kg,结果显示除40ml/kg和20ml/kg组血液生化指标中GLU、TP和CK出现异常外,其余13项血液生化指标、10ml/kg组血液生化指标和其它一般生理指标、血液学指标、脏器系数以及组织/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停药30天后血液生化指标也已恢复正常,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鼠灌胃本发明多菌口服液的安全剂量为10ml/kg(相当于本发明多菌口服液临床人拟用量的20倍)。以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实验例二本发明多菌口服液的Beagle犬长期毒性实验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产品制得的多菌口服液4.0ml/kg、2.0ml/kg、1.0ml/kg,大、中、小三个剂量(相当于临床拟定剂量80、40、20倍),经Beagle犬连续270天口服给药,停药后恢复期观察30天。
三个剂量结果各剂量组均顺利完成全程试验。试验过程中大、中、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各犬给药后食欲和食量、行为活动等均未见异常,被毛光滑,各犬天然孔无异常分泌物,大、小便无异常,动物行走正常,精神正常,呼吸正常,给药过程中雌犬有发情现象。停药观察30天各组犬均未见异常。
药前2次、给药45天、90天、135天、180天、225天、270天以及停药30天,小便常规检查10项未见异常。
体温和眼科检查,药前2次、给药45天、90天、135天、180天、225天、270天以及停药30天无异常。
外周血象,药前2次、给药45天、90天、135天、180天、225天、270天以及停药30天检查,各剂量组及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无统计学差异。
各剂量组及对照组于给药135、270天以及停药30天,各组动物骨髓象增生活跃,均未见有原始和异常细胞。
心电图检查,药前2次、给药45天、90天、135天、180天、225天、270天以及停药30天,各给药组及对照组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P、T波与QRS主波方向一致,各波电压、时间正常。
血液生化检查,药前2次、给药45天、90天、135天、180天、225天、270天以及停药30天,给药各组及对照组血液生化10项指标,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波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系统尸解,给药135、270天以及停药30天,给药各组及对照组各脏器重量和系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病理组织学检查,给药135天、给药270天和停药恢复观察30天,试验各组各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多菌口服液4.0ml/kg、2.0ml/kg、1.0ml/kg三个剂量连续270天插管灌胃给药和停药观察30天,动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药物对重要脏器无明显的病理损伤,认为推荐临床试验剂量有较大安全性。
实验例三肝癌抑瘤试验以实施例1-5所制备的多菌组合物A、B、C、D,进行小鼠肝癌抑瘤试验,口服给药。
1、实验材料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均有,体重202g,昆明小鼠(动物合格证川实动管99-30号,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试药样品为实施例1-4所制备的多菌组合物A、B、C、D,均为浅黄色液体。阳性对照样品5Fu由上海海普药厂生产。
瘤株小鼠肝癌H22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实验方法取生长良好的小鼠肝癌细胞,按常规方法稀释后对昆明小鼠进行腋下接种造模。
24小时后分组连续10天给予本发明多菌组合物和阳性药物,本发明多菌组合物每天口服给药一次(0.2ml/只),阳性对照组每天按10mg/kg注射给予阳性药物,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小鼠,常规方法剥瘤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抑瘤率,并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同时观察动物体重变化。
抑瘤率=(对照组平均瘤重-给药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3实验结果多菌组合物样品对小鼠肝癌的抑瘤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多菌组合物对小鼠肝癌的抑瘤试验

如表1所示多菌组合物A、B、C、D在3次实验中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癌肿瘤的生长(按照抗肿瘤药物筛选要求,非合成药物抑瘤率大于30%及与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即为阳性结果),所用小鼠体重无异常变化。
4、小结由本实验结果可见4个多菌组合物产品,对小鼠肝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由以上实例可见,本发明中多菌组合物为多菌共生培养的产物,其中含有菌多糖、多种氨基酸等成分,用于激活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NKT细胞等,能有效的快速修复和重建肿瘤病人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有能力去攻击和杀灭变异细胞(癌变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疾病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多菌的共同混合培养,使培养后新产生的物质中有效成分超过了任何单一菌种培养后的有效成分。打破了多年来单纯菌种培养的理论,所进行的药效学的研究也充分证实了本发明的产品抑制肿瘤的效果非常显著。同时,本发明多菌组合物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便于长期服用。本发明提供的生产工艺步骤简便,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及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真菌中的两种或多种经共同培养得到香菇菌Lentinusedodes(berk)sing、灵芝菌Ganoderma lucidum(Leyss.Fr)karst、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Fr.)S.F.Gray、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Fr.)sing、阿魏蘑Pleurotus ferulae Lenzi、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Rium(Fr.)sing、杨树菇ARrocybe aererita(Brig)sing、真姬菇Lyophyllum connatum(Sohum.Fr)sing、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roso-annulataFarlow apud Murrill、长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Rellh.exfr)sing、鸡腿菇Caprinus comatus(Mull.Fr)Gray、白阿魏蘑Pleurotus erynrii var.nebrodensis、桑黄Phellinus igniriu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产物是所选真菌经液态发酵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菌组合物为所培养真菌的胞外和胞内的可溶性成分。
4.制备权利要求2所述多菌组合物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生产种子的制备将香菇菌、灵芝菌、灰树花、姬松茸、金针菇、阿魏蘑、虎奶菇、杨树菇、真姬菇、大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菇、白阿魏蘑、桑黄中的两种或多种菌种制备成生产种子;b、发酵培养将生产种子接种在配制好的液态培养基内,发酵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进行共同发酵培养;c、发酵培养完成后,浓缩发酵产物,分装贮存。
5.一种多菌组合物,是由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的。
6.一种药物组合物,是由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多菌组合物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
7.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多菌组合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用途。
8.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多菌组合物在制备免疫调节剂中的用途。
9.权利要求1-3、5任一项所述的多菌组合物在制备免疫调节保健食品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多菌组合物,及该多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用途。该多菌组合物是由香菇菌、灵芝菌、灰树花、姬松茸、金针菇、阿魏蘑、虎奶菇、杨树菇、真姬菇、大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菇、白阿魏蘑、桑黄等真菌中的两种或多种共同培养制备而成的。本发明多菌组合物能激活和快速修复并重建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有能力去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防治癌症的目的。能用于制备免疫调节剂、抗癌药物与保健食品。
文档编号C12N1/14GK1957956SQ200610131969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王殿学, 王晶晶 申请人:德阳创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