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535565阅读:3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受污染的表观特征一一黑臭,主要是外界输入的大量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大量的污染物沉积形成淤泥,水体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的溶解氧,大量好氧水体生物开始死亡,厌氧微生物种群则很活跃,导致产生硫化氢等臭气和许多黑色金属硫化物,使得河道内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并逐渐恶化,最终河流失去自净能力,逐步变为黑臭。黑臭河流治理的影响因素众多,治理难度大,已成为困扰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大难题。河流的水是流动的,水体生态环境变化很频繁,对水体内生物种群的冲击很大,其集水面积很大,所以面源污染很大,也更容易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而湖泊相对于河流而言,水面大、库容大、水体环境稳定、流动很小,其集水面积也较小,所以河流的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相对较小,水体环境较为稳定,也较容易治理。因此,河流与湖泊的治理是不同的。针对河流底泥,用得最多的还是清淤,河流清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需要很长的施工周期,淤泥在运输和存》文时还会形成二次污染,而且清淤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会破坏原来河流的自然生态,使底泥中的土著生物种群随清淤而丧失,从而降低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4是供一种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吏河流底泥污染物减少和无机化,从而起到对淤泥的削减作用,达到对河流底泥进行原位处理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检测河流底泥的污染指标,(2)调配菌剂种类与数量,(3)将得到的复合菌剂按150-300ppm投放到水体中,(4)复合菌剂转移、转化和降解河流底泥中的污染物,(5)检测河流底泥的污染指标;(6)重复步骤(2)~(5)直到河流符合要求;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组成为光合细菌6080,硝化细菌6080、乳酸菌3040和酵母菌30-40。复合菌剂的配比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技术特征,配比的不同甚至会导致处理效果的巨大差别。作为本发明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数为光合细菌60,硝化细菌80、乳酸菌30和酵母菌40。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光合细菌属于独立营养微生物,它以接受光和热为能量,以有机物或有害气体为基质,合成氨基酸、核酸等含氮化合物以及糖类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代谢物,有的成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基质。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气性细菌,能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生长,并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类型的一种杆菌、球菌或螺旋菌。属于自营性细菌的一类,包括两种完全不同代谢群亚硝酸菌属及硝酸菌属。亚硝酸细菌(又称氨氧化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硝酸细菌(又称硝化细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这两类菌能分别从以上氧化过程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而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必需在以上两类细菌的共同作用下才能转变为硝酸盐。硝化细菌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乳酸菌以光合细菌、酵母菌得到的糖类为基质,产生乳酸。由于乳酸菌有很强的杀菌力,特别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使木质素、纤维素等难分解的有机物分解。所述的复合菌剂中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受污染河流在经过水体净化后,水体初步变清、颜色变浅、臭味减弱、水体污染指标降低。但是底泥的污染物沉积量较大,底泥中的污染物会不断地释放的水体中,这样就需要促进泥层明显矿化和稳定。本发明的治理目标是底泥变黄、泥层明显矿化和稳定,进一步促进水体变清、颜色变浅、臭味减弱、水体污染指标降低。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大量投放光合细菌、硝化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组成的复合菌剂,这样可以在30天左右,底泥变黄、泥层明显矿化和稳定。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底泥,大量复合益生菌群投放到底泥面层后,很快成为泥层中具有显著优势的益生种群,很快转移、转化和降解泥层中的有机污染物,实现底泥变黄、泥层明显矿化和稳定,进一步促进水体变清、颜色变浅、臭味减弱、水体污染指标降低。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本发明使用的菌剂均购自益生源生物科技公司和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发明中总氮的测定采用GB11894-89的方法,总磷的测定采用GN11893-89的方法。实施例1:某河底泥的处理削减底泥实验的主要考核指标底泥体积的变化、底泥混合液主要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的变化。具体处理过程如下1、取4公斤底泥分成8份,每两份为一组,各加入8份的水将其配成混合物溶液。其中三组加入专门配制的复合^f效生物菌剂(下称A、B、C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处理时间为7天。2、A、B、C组分别加入不同的菌剂组合。7天后,三组底泥混合液均出现明显的底泥沉积,底泥固含物沉积在容器底部,形成明显的固液分界线。A、B、C组中,A组的底泥固含物体积最小,对照组的底泥固含物体积最大,底泥体积的削减率达到50%左右。3、进一步考察A组和对照组,可以看到A组的上清液开始变清、而对照组的上清液较为浑浊。为了进一步对比混合液的污染指标,对三组混合液搅拌后,取样检测,得出结果如下表。本实验表明,」投加复合菌剂可以显著地降低底泥的污染指标,能明显地削减底泥的体积。表l:主要污染指标值<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其中A组的复合菌剂的配比为光合细菌60,硝化细菌80、乳酸菌30和酵母菌40,复合菌剂的投放比例为200卯m。B组的复合菌剂的配比为光合细菌70,硝化细菌60、乳酸菌35和酵母菌35,复合菌剂的投放比例为150ppm。C组的复合菌剂的配比为光合细菌80,硝化细菌80、乳酸菌40和酵母菌30,复合菌剂的投放比例为300ppm。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数在如下范围内选择:光合细菌60~80,硝化细菌60~80、乳酸菌3040和酵母菌30~40,复合菌剂的投放比例为120ppm。得到的复合菌剂对底泥的体积和各项指标都有大于20%的改善。(具体数据因繁复庞大,不在此一一列出)。本发明河流底泥处理方法由于采用^:加复合菌剂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促进底泥泥层底栖生物种群的多元化和丰富化,使底泥污染物减少和无机化,从而起到对底泥的削减,达到对河流底泥进行原位处理的效果,避免传统清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需要很长的施工周期,底泥在运输和存放时还会形成二次污染。河流底泥中有很多有机污染物,这些有机污染物底栖生物种群的作用下,会产生沼气、辟u化氢等气体,会出现淤泥膨胀和黑臭,还会出现大量的可溶解有机质逐步释;^文到水体中,这些都是底泥所导致的底质污染,也是河流治理的主要难题之一。本发明就是针对底泥污染的危害,研究出减少底泥污染的办法。具体做法是通过投加泥层复合菌剂,增加泥层的底栖生物种群,形成分解底泥有机质的优势微生物种群,转移、转化及降解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促进底泥泥层底栖生物种群的多元化和丰富化,使底泥污染物减少和无机化,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底泥的体积,从而起到对底泥的削减的作用。实施例2某黑臭河流的底泥处理某黑臭河流周围工业企业每天排放约35000吨工业污水和12000吨生活污水,而且工业污水的污染程度非常高。在采用河水初步净化后,采用本发明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进行治理,包括如下步骤(1)4企测河流底泥的污染指标,(2)调配菌剂种类与数量,(3)将得到的复合菌剂按300ppm投放到水体中,(4)复合菌剂转移、转化和降解河流底泥中的污染物,(5)检测河流底泥的污染指标;(6)重复步骤(2)~(5)直到河流符合要求;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数为光合细菌60,硝化细菌80、乳酸菌30和酵母菌40。经过30天的处理,中间投放复合菌剂3次,河流底泥有了明显改善,明显变黄,底泥减少了约60%,主要指标见表2:表2:主要污染指标值组别CODMn总氮量TN(mg/1)总磷量TP(mg/1)处理前982305143处理后33012966去除率(%)66.457.753.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检测河流底泥的污染指标,(2)调配菌剂种类与数量,(3)将得到的复合菌剂按150-300ppm投放到水体中,(4)复合菌剂转移、转化和降解河流底泥中的污染物,(5)检测河流底泥的污染指标;(6)重复步骤(2)~(5)直到河流符合要求;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组成为光合细菌60~80,硝化细菌60~80、乳酸菌30~40和酵母菌30~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数为光合细菌60,硝化细菌80、乳酸菌30和酵母菌40。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检测河流底泥的污染指标,(2)调配菌剂种类与数量,(3)将得到的复合菌剂按150-300ppm投放到水体中,(4)复合菌剂转移、转化和降解河流底泥中的污染物,(5)检测河流底泥的污染指标;(6)重复步骤(2)~(5)直到河流符合要求;所述的复合菌剂的重量份组成为光合细菌60~80、硝化细菌60~80、乳酸菌30~40和酵母菌30~40。本发明河流底泥的处理方法,使河流底泥污染物减少和无机化,从而起到对淤泥的削减作用,达到对河流底泥进行原位处理的效果。文档编号C12N1/16GK101607783SQ20091004096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申请日期2009年7月9日优先权日2009年7月9日发明者熊幼林,熊盛贵,简川湖,赵亚勋申请人:东莞圣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