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炒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7920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炒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行业,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炒干机。



背景技术:

茶叶炒干机的基本作用是茶叶用于做形、上色和炒干这些处理,目前烘干方式主要都是采用人工进行茶叶的炒干,在炒干过程中均靠人工实时观察茶叶的颜色后,判断茶叶是否烘烤,这种方式费时费力,炒出的茶叶品质不尽相同,而且市场也有一些半机械化或是机械化的炒干设备,依靠转动轴带动翻炒板进行炒茶,但是这种方式提高了效率,但炒茶时茶叶受热度不均匀,并且炒干效果一般,影响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炒干设备或是炒干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对茶叶烘茶的效果一般,可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为此,提供一种茶叶炒干机,该炒干机结构合理,便于操作、省时省力、实用的茶叶炒干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炒干机,包括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炒干筒,两侧炒干筒的数量相等且相互对应,所述烘干筒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到输送通道 的第一通道,所述烘干筒的外圆面上设置出料口,出料口下设置有连接到输送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烘干筒前端开口,烘干筒的中间设置有带动烘干筒自转的电机,烘干筒内设置有若干环绕的凸棱,凸棱自烘干筒前端向后端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炒干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前通道和后通道,前通道伸入到所述烘干筒内部,前通道和后通道之间铰链连接,前通道和后通道之前采用连接杆连接固定并成150-160°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前通道和后通道其中一个设置有连接杆,另一个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连接杆连接到所述锁紧装置上用于固所述前通道和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凸棱的高度为7-10cm。

进一步地,所述凸棱的截面成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筒中设置有往外延伸的排风口。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茶叶炒干机结构合理,便于操作、省时省力、实用的茶叶炒干机,通过采用输送通道输送茶叶,使得整个操作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采用多个烘干筒进行逐级烘干,一方面保证了烘干效果,另一方面也能烘干大批量茶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中炒干筒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I的局部放大图。

相关元件符号说明

输送通道1、炒干筒2、第一通道3、出料口21、第二通道4、电机22、凸棱23、前通道31、后通道32、连接杆33、锁紧装置34、排风口2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茶叶炒干机,包括输送通道1,输送通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炒干筒2,两侧炒干筒2的数量相等且相互对应,烘干筒2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到输送通道1的第一通道3,烘干筒2的外圆面上设置出料口21,出料口21下设置有连接到输送通道1的第二通道4,烘干筒2前端开口,烘干筒2的中间设置有带动烘干筒自转的电机22,烘干筒2内设置有若干环绕的凸棱23,凸棱23自烘干筒2前端向后端延伸。

为了增强整个装置的烘干效果以及茶叶的烘干量,在输送通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炒干筒2。

第一通道3包括前通道31和后通道32,前通道31伸入到烘干筒2内部,前通道31和后通道32之间铰链连接,前通道31和后通道32之前采用连接杆33连接固定并成150-160°夹角,采用的这样结构设计能保证茶叶在输送过程中能进入到烘干筒内部,当烘干筒在 转动时,需要把伸入到其内部的那端往回移动,防止烘干筒在转动过程中损伤前通道,同时为了使得前通道和后通道在输送茶叶过程中稳定,在前通道31和后通道32中其中一个设置有连接杆33,另一个设置有锁紧装置34,连接杆33连接到锁紧装置34上用于固定前通道31和后通道32。

凸棱23的高度为7-10cm,凸棱23的截面成梯形,茶叶会沿着凸棱的延伸方向进行运动。

烘干筒2中设置有往外延伸的排风口24,由于在烘干过程中会有一些灰尘出现,为了防止灰尘混入茶叶中,利用上述的排风口除去其中的灰尘,具体的依据是茶叶烘干筒中由于有热量,灰尘会在热风的伴随下从排风口排出。

本发明的茶叶炒干机结构合理,便于操作、省时省力、实用的茶叶炒干机,通过采用输送通道输送茶叶,使得整个操作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采用多个烘干筒进行逐级烘干,一方面保证了烘干效果,另一方面也能烘干大批量茶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