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摇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89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摇青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茶叶摇青机。



背景技术:

摇青是茶叶制作工序中的一道工序,将晒青后的鲜叶置于摇青机,进行第一次摇青,经摇动一定次数,将鲜叶放于凉青架凉青,静置一定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摇青。周而复始,摇青4-5次不等。每次摇青的转数、静置时间、摊叶厚度逐次增加。目的是使叶缘细胞破坏,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叶子由硬变软,叶片呈现红边。叶片中央叶色退淡,由暗绿变黄绿,达到“绿叶红镶边”的特点,随着水分蒸发,水溶性物质则在叶片积累,诱发香气。

茶叶摇青后,需要工人弯腰将其一点一点从滚筒内取出,费时费力,没有完全实现自动作业,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高效率的要求,而且现有的摇青机工作不稳定、工作效率低,茶叶在转筒内碰撞摩擦不均匀,叶片变红不一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色香味不佳。由于茶叶生长的特性,使得茶叶采摘、制作时间比较集中,茶叶大量采摘上市,造成茶叶加工工期的紧张。随着中国茶叶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内消费者对茶叶需求也越来越高,势必要求国内茶叶生产企业以更高的效率来生产更多的茶叶产品,以满足市场与消费增长的需求。本发明提供的茶叶摇青机,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因茶叶加工周期集中的影响,提高加工效率,而且更有利于推动茶叶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摇青机,它能够使茶叶摇青均匀,并且能够自动排出摇青后的茶叶,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茶叶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茶叶摇青机,包括机架、滚筒和电机,所述滚筒和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滚筒,所述滚筒的两端相对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滚筒上设有若干第一条状挡板,所述第一条状挡板沿着所述滚筒的内壁纵向间隔排列;沿所述进料口到所述出料口方向,所述第一条状挡板沿所述滚筒的内壁呈逆时针设置。

优选的,所述滚筒还设有第二条状挡板,从所述进料口到所述出料口方向,所述第二条状体沿所述滚筒的内壁呈逆时针螺旋状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二条状挡板被所述第一条状挡板间隔成若干段,且每段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条状挡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挡板形成开口,所述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摇青时,茶叶在所述滚筒内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茶叶贴着所述第一条状挡板和所述第二条状挡板旋转下行,并向所述出料口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连接支架和转轴;所述连接支架设置在滚筒两端,并与所述转轴旋转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滚筒,并与所述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筒的筒壁上开设有使滚筒内部外连通的若干透气网孔,使所述滚筒内外的空气流通,提高透气效果。

优选的,所述滚筒的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挡板。

优选的,还包括收料箱,所述收料箱设置在出料口所在端,并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

优选的,沿所述进料口到所述出料口方向,所述第一条状挡板面向进料口一侧为内凹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条状挡板面向进料口一侧为斜坡结构,且所述第二条状挡板朝向进料口的一面每隔10cm开设有一个5mm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二条状体和所述第一条状体相对夹角为45°—60°。

优选的,沿所述进料口到所述出料口方向,所述第一条状挡板与所述滚筒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摇青机,在所述滚筒的内壁设置有所述第一条状挡板和第二条状挡板,能够使茶叶在摇青时因离心力的作用下而贴着所述滚筒内壁,并沿着所述第一条状挡板和第二条状挡板形成的所述开口,向所述出料口旋转下行,实现自动出料,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提高茶叶摇青制作的效率;再者,所述第一条状挡板和第二条状挡板还能够增加茶叶在所述滚筒内的碰撞摩擦,使茶叶碰撞摩擦均匀,叶片色泽一致,保证制作的同批茶叶质量相同,从而保证了同批茶叶的色香味。

2、本发明所设计的茶叶摇青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条状挡板和第二条状挡板从进料口往出料口方向观察时的排列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条状挡板的形状图。

图中:1-机架,2-滚筒,3-电机,4-进料口,5-出料口,6-第一条状挡板,7-第二条状挡板,8-开口,9-连接支架,10-转轴,11-透气网孔,12-进料挡板,13-收料箱,14-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摇青机,包括一机架1、一滚筒2和一电机3,所述滚筒2和所述电机3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电机3连接所述滚筒2,所述滚筒2的两端相对开设有进料口4和出料口5;所述滚筒2上设有若干第一条状挡板6,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沿着所述滚筒2的内壁纵向间隔排列;沿所述进料口4到所述出料口5方向,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沿所述滚筒2的内壁呈逆时针设置。

本发明的重点在于所述滚筒2内设置的条状挡板,所述条状档板能够使茶叶摇青时碰撞摩擦更均匀;滚筒2摇青茶叶转动时,茶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所述进料口5一端沿着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旋转下行,往所述出料口5方向移动,最终自动进入所述收料箱13,能够使茶叶摇青后自动出料,无需人工取出,进而提高了茶叶制作的效率。

所述滚筒2内还设置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如图2所示,从所述进料口4到所述出料口5方向,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沿滚筒2的内壁呈逆时针螺旋状排列,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被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间隔成若干段,且每段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条状体6形成开口8,所述开口8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5。由于所述滚筒2为沿轴做圆周运动,茶叶具有惯性,正常情况下只会在所述滚筒2内做圆周运动,不能自动往出料口5移动,本发明将所述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和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的相对夹角为60°,沿所述进料口4到所述出料口5方向,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与所述滚筒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这样设计形成的开口8,摇青时,可以使茶叶沿着所述开口8继续旋转并做螺旋弧线运动,避免第二条状挡板7阻碍茶叶移动,造成茶叶在滚筒2内积压,同时第二条状挡板7的斜坡设置可以使茶叶在第二条状挡板7的引导移动中,对茶叶进行翻炒。第一条状挡板6与第二条状挡板7结合,能使茶叶在滚筒2内受到的摩擦力更大,摇青时更均匀充分,叶片变红一致,保证制作的同批茶叶质量相同,进而保证同批茶叶的色香味,茶叶往出料口5方向移动更简单有序。

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叶摇青的质量,使茶叶“走水”更顺利,实现茶叶的摊凉和萎调,在所述滚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使滚筒2内部外连通的若干透气网孔11,增强滚筒2内的空气流通。

所述机架1上设有两连接支架9和一转轴10,两连接支架9分别设置在滚筒2两端。所述转轴10穿过所述滚筒2,并与所述机架1上的连接支架9连接,所述电机3通过驱动转轴9,使转轴10带动所述滚筒2,与所述机架1旋转连接。

所述进料口5处设置有一进料挡板12,方便将茶叶倒进滚筒2内且茶叶摇青时不会从所述进料口4掉出;所述出料口6所在端的下方设有所述出料箱13,便于收集摇青后的茶叶。

为了防止摇青过程中茶叶在所述开口8移动时形成堵塞,从所述进料口4到所述出料口5方向,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的表面呈内凹的弧形结构;这样可以使茶叶顺畅通过所述开口8,降低茶叶堵塞的可能性。为了使摇青出来的茶叶叶片完好,将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设计为三角坡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朝向进料口4的一面每隔10cm开设有一个5mm的间隙14,这样不仅能使叶片保持完整不易则断,而且利于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在所述滚筒2内形成螺旋状,结构简单稳固。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将茶叶沿着所述进料挡板12从所述进料口4倒入所述滚筒2内,然后打开所述电机3的开关,所述电机3通过转轴10带动所述滚筒2旋转。由于所述滚筒2内壁上设有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和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使得进入所述滚筒2的茶叶得到充分加速后被甩到所述滚筒2的内壁上,而茶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茶叶始终紧贴着所述滚筒2的内壁并沿着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和所述第二条状挡板7所形成的开口8旋转下行,一直到所述出料口5,最后茶叶自动装入所述出料箱13。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所述滚筒2内壁上设置所述第一条状挡板6和第二条状挡板7,增加了茶叶的碰撞摩擦,使得茶叶摇青均匀,且摇青茶叶后无需人工取出,能够自动出料,提高了茶叶摇青制作的效率。

以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述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