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23487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粽子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一般由粽叶包裹糯米蒸或煮制而成。粽叶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

粽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也有传说这种用竹叶或苇叶包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的糯米食品,是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楚人每于端午以竹筒贮米投江祭之。后世沿其习俗,以粽子为端午节食品。粽子在日本、韩国、朝鲜及东南亚诸国亦有流传。

目前市场上的粽子主要以竹叶、笋衣、苇叶或箬叶为外包装物,包裹以稻米、糯米为主要馅料,混合花生、蜜枣、豆子、肉、蛋为辅的传统口味粽子,形状多以三角形、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等独立外形,单个独立包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渴望在粽子外观、馅料、粽叶等方面出现更多的选择。同时,现有的粽子更多关注的是粽子的口感和风味,对于粽子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开发却远远不够。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中,以槲树叶为粽子外包装,从而可以使得所制得的粽子具有良好的风味并长久保存不会变质的同时,还能够利用槲树叶中所包含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而实现保健功能。同时,本发明中,通过将具有丰富营养和养生功能的黄米作为粽子主料并与槲树叶结合制备粽子,从而使得本发明粽子在具有良好风味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制得的粽子造型新颖,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从视觉到味觉的全面享受。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粽子,本发明粽子具有造型独特,风味良好且保健性能好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包装物制备:取新鲜槲树叶,清洗后煮沸,沥水,备用;

(2)粽芯制备:取黄米为主料,并在洗净后,用水浸泡;取红豆、绿豆或花生为辅料,并用水浸泡;将浸泡后的主料和浸泡后的辅料混合,并得到原料,备用;取馅料清洁后,备用;

(3)粽子包制:取2片以上步骤(1)中煮沸后槲树叶,并依次重叠放置,相邻槲树叶的叶柄相向放置;取步骤(2)所得原料,并以长条形均匀摊堆在重叠放置的煮沸后槲树叶上;将清洁后的馅料放置于原料上;将槲树叶的两翼对折,并形成长条筒状,然后将槲树叶端部的叶柄对折,并形成长条柱状结构,待用;将两个长条柱状结构沿叶柄方向相对贴合,并进行捆扎;

(4)熟制:将捆扎后的粽子煮制/蒸制后,即得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

本发明中,作为粽子外包装物的槲树叶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绿原酸、鞣质等多酚类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槲树叶中所含槲皮素也有抗癌的功效,在熟制过程中,槲树叶中所含槲皮素也会进入粽芯中,从而在食用本发明粽子后,也能够起到有效的防癌、抗癌作用;而以槲树叶包裹的食物也会带有槲树叶清香的风味。同时,本发明中作为粽子主料的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养生保健食物。蛋白质含量约6%至11%,脂肪约1.5%至5%。黄米味甘、性微寒;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治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本发明中,通过将具有保健功效的槲树叶与营养丰富且具有养生功效的黄米结合以制备保健型粽子,从而可以使得所制得的粽子在具有良好的风味的同时,还能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同样的,本发明粽子的造型独特,也能够给食用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本发明中,所述黄米为小米、稷米或者黍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黄米。

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取新鲜槲树叶,清洗为:取早春新发无虫的鲜槲树叶子采摘,并晾干;在包制粽子前,将晾干的槲树叶子用水浸泡,变软后清洗,然后再沸水煮沸并沥水。

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取新鲜槲树叶,清洗为:取早春新发无虫的鲜槲树叶子采摘,清洗并沥水。

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3)中槲树叶的数量可以为2、3、4、5、6或者更多片。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制得的粽子可以直接食用。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制得的粽子可以进一步晾干后速冻,以制备速冻粽子。

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煮沸的时间为8~15min;优选的,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煮沸的时间为10~12min。

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主料的浸泡时间为6~10h;优选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主料的浸泡时间为8~9h。

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辅料的浸泡时间为10~15h;优选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辅料的浸泡时间为12~14h。

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馅料为大枣、蜜枣、蛋黄或者肉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馅料。

可选的,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捆扎是以稻草、黄花菜叶、槲树枝、棉绳、塑料绳或者收缩膜进行捆扎。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稻草、黄花菜叶以及槲树枝是清洗并煮沸后,再沥水,然后用以捆扎。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清洗后的稻草、黄花菜叶以及槲树枝煮沸的时间为10~15min。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煮制是先用大火沸煮4~5h,再用小火煮制6~7h。

本发明中,通过对主料和辅料浸泡以及煮制时间的选择和调整,从而可以在使得本发明原料充分浸泡吸水以及粽子充分煮熟的同时,还不会由于煮制时间过长所导致的对粽子结构和粽子风味的破坏。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煮制是以溶有食用碱的碱性水进行煮制的。

本发明中,通过使用碱性水煮制粽子,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本发明所制得粽子的风味。

可选的,本发明中,可以向用于煮制粽子的水中加入适量食用碱,从而得到具有弱碱性的水,并用该弱碱性的水煮制粽子。

一种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所述粽子是以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本发明粽子具有造型独特,风味良好且保健性能好等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粽子将具有保健功效同时还能够提高所包覆食物风味的槲树叶作为粽子外包装物,同时以具有保健功效的黄米作为粽子主料,从而可以使得所制备的粽子在具有良好的风味的同时,还具有保健功效,同时还能够长期保存;

(2)本发明中,通过对各步骤处理时间的选择和调整,从而可以使得本发明粽子易于熟制且具有良好的风味;同时还不会由于处理时间过长所导致的粽子结构和风味的破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1)外包装物制备:取早春新发无虫的鲜槲树叶采摘,并晾干;在包制粽子前,将晾干的槲树叶用水浸泡,变软后清洗,然后再沸水煮沸10min,然后将槲树叶捞出并沥水,待用;

同时,取稻草,清洗后,用沸水煮10min,待用;

(2)粽芯制备:取黄米和为主料,并在洗净后,用水浸泡8h;取红豆和绿豆为辅料,并用水浸泡12h;

将浸泡后的主料和浸泡后的辅料混合,并得到原料,备用;

取大枣、蛋黄作为馅料,并在清洁后,备用;

(3)粽子包制:取2片步骤(1)中沸煮后槲树叶,并依次重叠放置,相邻槲树叶的叶柄相向放置;

取步骤(2)所得原料,并以长条形均匀摊堆在重叠放置的煮沸后槲树叶上;将清洁后的馅料放置于原料上;将槲树叶的两翼对折,并形成长条筒状,然后将槲树叶端部的叶柄对折,并形成长条柱状结构,待用;将两个长条柱状结构沿叶柄方向相对贴合,并用稻草进行捆扎;

(4)煮制:用食用碱调制偏碱性水,并开大火煮沸;然后,将捆扎后的粽子在沸水中煮制4h,然后再开小火继续煮制6h,将煮制后的粽子捞出,即得到实施例1的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捞出的粽子冷却,晾干后,进行速冻处理,并得到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速冻粽子。

实施例2

(1)外包装物制备:取早春新发无虫的鲜槲树叶采摘,并晾干;在包制粽子前,将晾干的槲树叶用水浸泡,变软后清洗,然后再沸水煮沸10min,然后将槲树叶捞出并沥水,待用;

同时,取稻草,清洗后,用沸水煮10min,待用;

(2)粽芯制备:取黄米和为主料,并在洗净后,用水浸泡8h;取红豆和绿豆为辅料,并用水浸泡12h;

将浸泡后的主料和浸泡后的辅料混合,并得到原料,备用;

取大枣、蛋黄作为馅料,并在清洁后,备用;

(3)粽子包制:取2片步骤(1)中沸煮后槲树叶,并依次重叠放置,相邻槲树叶的叶柄相向放置;

取步骤(2)所得原料,并以长条形均匀摊堆在重叠放置的煮沸后槲树叶上;将清洁后的馅料放置于原料上;将槲树叶的两翼对折,并形成长条筒状,然后将槲树叶端部的叶柄对折,并形成长条柱状结构,待用;将两个长条柱状结构沿叶柄方向相对贴合,并用稻草进行捆扎;

(4)煮制:将饮用水开大火煮沸;然后,将捆扎后的粽子在沸水中煮制4h,然后再开小火继续煮制6h,将煮制后的粽子捞出,即得到实施例2的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捞出的粽子冷却,晾干后,进行速冻处理,并得到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速冻粽子。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其中,实施例3中,步骤(4)中所述煮制是向将捆扎后的粽子在沸水中煮制5h,然后再开小火继续煮制5h,将煮制后的粽子捞出,即得到实施例3的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捞出的粽子冷却,晾干后,进行速冻处理,并得到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速冻粽子。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其中,实施例4中,步骤(4)中所述煮制是向将捆扎后的粽子在沸水中煮制3h,然后再开小火继续煮制7h,将煮制后的粽子捞出,即得到实施例4的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捞出的粽子冷却,晾干后,进行速冻处理,并得到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速冻粽子。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实施例5的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其中实施例5中,步骤(2)中,主料浸泡的时间为6h,辅料的浸泡时间为10h。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捞出的粽子冷却,晾干后,进行速冻处理,并得到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速冻粽子。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实施例65的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粽子;其中实施例6中,步骤(2)中,主料浸泡的时间为10h,辅料的浸泡时间为15h。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捞出的粽子冷却,晾干后,进行速冻处理,并得到以槲树叶为外包装物的速冻粽子。

实验例1

分别随机抽取实施例1-6所制得的粽子,每组抽取20只,然后分别对粽子的进行外观检测,结果如下所示:

然后,分别将各组粽子分别去皮,然后分别请10名味觉正常的志愿者对各组粽子的口感和风味进行评测,结果如下:

同时,所有志愿者在长期服用本发明粽子后,均认为本发明粽子对稳定血压有所帮助;同时,食用了本发明粽子后,志愿者的消化功能也有所改善。

接着,分别取10枚实施例1-6的粽子,并在4℃干燥的条件下放置,并分别每隔一段时间对粽子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对比例1

(1)外包装物制备:苇叶用水浸泡,变软后清洗,然后再沸水煮沸10min,然后将槲树叶捞出并沥水,待用;

同时,取稻草,清洗后,用沸水煮10min,待用;

(2)粽芯制备:取黄米和为主料,并在洗净后,用水浸泡8h;取红豆和绿豆为辅料,并用水浸泡12h;

将浸泡后的主料和浸泡后的辅料混合,并得到原料,备用;

取大枣、蛋黄作为馅料,并在清洁后,备用;

(3)粽子包制:取2片步骤(1)中沸煮后槲树叶,并依次重叠放置,相邻槲树叶的叶柄相向放置;

取步骤(2)所得原料,并以长条形均匀摊堆在重叠放置的煮沸后槲树叶上;将清洁后的馅料放置于原料上;将槲树叶的两翼对折,并形成长条筒状,然后将槲树叶端部的叶柄对折,并形成长条柱状结构,待用;将两个长条柱状结构沿叶柄方向相对贴合,并用稻草进行捆扎;

(4)煮制:将饮用水开大火煮沸;然后,将捆扎后的粽子在沸水中煮制4h,然后再开小火继续煮制6h,将煮制后的粽子捞出,即得到对比例1的粽子。

实验例2

随机抽取20枚对比例1所制得的粽子,并进行外观检测,检测发现粽子并无表面破损;同时,请10位味觉正常的志愿者对对比例1的粽子进行评测,所有志愿者都认为对比例1的粽子口感与普通粽子并无区别,并没有额外的清香气息,但粽芯粘度合适。

然后,取分别取10枚对比例11的粽子,并在4℃干燥的条件下放置,并分别每隔一段时间对粽子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对比例1的粽子3d后部分变质,5d后全部变质。

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粽子构型独特且风味良好,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消化功能,还能够对控制血压又一定的功效;进一步的,本发明粽子还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效。,本发明所制得的粽子能够较长时间储藏,还是一种兼具风味和营养,同时还有视觉美感的新型粽子。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