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精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46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黄茶精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茶精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泉城红、泉城绿、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分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在黄茶的与绿茶杀青的过程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黄茶采用闷、抖结合的方式,造成高温湿热条件,使叶绿素受到较多破坏,多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失去活性,多酚类化合物在湿热条件下发生自动氧化和异构化,淀粉水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为形成黄茶醇厚滋味及黄色创造条件。

并且黄茶的揉捻,在正常情况下,多采用热揉的方式(冷揉针对嫩叶),热揉时叶温高,内含物的分子结构松散,叶子的柔软性、粘性和可塑性较强,制成的条形更加均匀。

而现有的茶叶揉捻机,多是针对绿茶加工的,其揉捻的方式为将茶叶装入布袋中,通过重复拧紧、松开布袋的方式对茶叶进行揉捻。这样的方式生产出的黄茶,揉捻轻重的控制全靠机械控制。生产出的成品茶叶的有益化学成分含量低,导致茶叶的品质也较低。现在急需一种生产出的黄茶品质高的黄茶精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生产出的茶叶品质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黄茶精加工设备。

本方案提供的基础方案为:黄茶精加工设备,包括:

杀青筒,杀青筒为竖直的中空筒状结构,杀青筒包括底板,杀青筒的顶部设有滤气网,杀青筒内设有搅拌轴,底板上设有限位孔,搅拌轴的底端穿过限位孔,搅拌轴与限位孔转动连接,搅拌轴上设有螺旋排列的支杆,搅拌轴和支杆内设有连通的气管,底板上设有可开合的下料口;

揉捻筒,揉捻筒位于底板的下方,揉捻筒与杀青筒固定连接,揉捻筒的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揉捻筒的底部设有对辊,对辊包括分别与揉捻筒侧壁铰接的左辊轮和右辊轮,左辊轮、右辊轮之间留有3-5mm的间隙,左辊轮和右辊轮与揉捻筒的侧壁之间设有致密的软毛层,软毛层固定在揉捻筒的侧壁上,搅拌轴的底端设有第一锥形齿,左辊轮或右辊轮一端端部设有与第一锥形齿啮合的第二锥形齿,左辊轮和右辊轮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支杆的同一侧上均设有让左辊轮逆时针、右辊轮顺时针转动的排气孔,排气孔的方向倾斜向下,第一锥形齿的端部设有与气管连通的进气口;

蒸汽管,蒸汽管与进气口转动连接,蒸汽管与进气口之间设有旋转密封圈。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在对茶叶进行杀青前,先进行整机预热,即通过蒸汽管向进气口内通入蒸汽,蒸汽通过进气口从第一锥形齿进入搅拌轴中的气管中,然后进入支杆中的气管中,最后从支杆上的排气孔排出。蒸汽从排气孔中排出时,会对支杆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搅拌轴开始转动。

待杀青筒内温度上升后,打开杀青筒顶部的滤气网,将新鲜的茶叶放入杀青筒中。此时搅拌轴在蒸汽的作用下转动,支杆的转动方向是将茶叶向上翻动,排气孔的方向是倾斜向下的,即排出的蒸汽也是倾斜向下的。气流在杀青筒中会先向下运动,在到达底板后,气流会有回旋向上运动,在杀青筒的中部形成一个气旋,这个气旋与支杆相互配合,让茶叶在杀青筒内尽量的翻转,并且气旋会尽量延长茶叶的滞空时间。蒸汽在对茶叶杀青后会从杀青筒顶部的滤气网排出,滤气网可避免茶叶飞出。

在茶叶杀青之后,打开底板上的下料口,让杀青之后的茶叶落入揉捻筒中,揉捻筒中的对辊在搅拌轴的带动下,对辊一直在转动。在传统的揉捻工艺中,高品质的茶叶都是采用手工揉捻的方式,这样的方式,揉捻时间长,揉捻充分,并且不会对茶叶造成机械性损伤(即不会折断、弄碎茶叶)。

本方案中,对辊包括左右两个辊轮,对辊的转动方向是,左辊轮逆时针、右辊轮顺时针,从侧面上看,对辊之间的物体会有从下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茶叶落入对辊之间,在重力的作用下,茶叶会有从对辊之间的缝隙滑落的趋势,但是由于本方案中对辊的转动方向,对辊虽然会对茶叶有一定的挤压,但是更多的是将茶叶向上提(阻止茶叶从对辊之间的间隙掉落),茶叶在自身的重力又向下运动,让茶叶之间相互挤压。茶叶在对辊之间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挤压,越挤压茶叶的密度越大、尺寸越小,只有在其尺寸小于对辊之间的间隙才容易从对辊之间落下。从而实现对茶叶的充分揉捻,让茶汁更好的附着在茶叶表面,从而提高成品茶叶中有益物质的含量,达到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

揉捻筒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更易让茶叶落入到对辊上,未在对辊之间的茶叶会集中到辊轮与揉捻筒的侧面之间。揉捻筒侧壁上的软毛层,会不停的扫动茶叶,避免茶叶漏出。软毛层有一定的弹性,软毛层也会对茶叶进行揉捻(挤压),并且软毛层具有一定的弹性,会将一部分茶叶间歇式的弹送到对辊之间,让对辊进一步对茶叶进行揉捻。

本方案中,利用的是茶叶堆积在对辊之间以后,利用茶叶重力,和茶叶本身之间的挤压进行揉捻。这样就避免对辊挤压茶叶,易对茶叶造成机械性损伤的缺点。并且由于蒸汽是从第一锥形齿的进气口进入的,第一锥形齿的温度会传递到对辊上,对辊会让揉捻筒保持一个较高的温度,达到热揉的效果。通过充分的揉捻让茶汁更好的附着在茶叶表面,从而提高成品茶叶中有益物质的含量,达到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

本方案黄茶精加工设备,利用蒸汽作为动力,让搅拌轴转动,支杆螺旋设置在搅拌轴上,将杀青筒内的茶叶向上翻送;排气孔倾斜向下设置,让蒸汽在杀青筒内形成气流,延长茶叶的滞空时间,让茶叶更均匀的受热,从而达到较好的杀青效果、加快杀青的过程。对辊在搅拌轴的带动下转动,其动力依然是来源于蒸汽,对辊的热源也是蒸汽,对辊的转动方向是左辊轮逆时针、右辊轮顺时针转动,这样让对辊对茶叶的揉捻更加轻柔,并且之后茶叶的尺寸达标后才能从对辊之间的间隙落下,从而避免了出现对辊对茶叶有机械性损伤的情况。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滤气网为锥形,杀青筒上设有将滤气网围住的围板,围板上盖有棉被。由于黄茶的制作工艺中,还有一道闷黄的步骤,本方案中可将揉捻之后的茶叶放置到滤气网上,将棉被盖在围板上,实现闷黄。在闷黄的步骤中,第一需要水分,第二需要温度,本方案利用蒸汽的余温,实现闷黄。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揉捻筒下方设有收集盆,收集盆的底部为无纺布,收集盆的直径不超过杀青筒的直径。收集盆便于将揉捻后的茶叶收集起来,并且底部为无纺布,便于将收集盆放置到滤气网上方。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滤气网与杀青筒的侧壁之间设有海绵材质的吸水层,吸水层与杀青筒卡接。吸水层会作为蒸汽的凝结核,蒸汽凝结成水,并且还能将一部分水分吸收起来,避免出现杀青筒内有较多水分的情况,吸水层与杀青通卡接,在吸水层吸收较多水分之后,能够将吸水层替换。

优选方案四:作为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搅拌轴与底板之间设有轴承。轴承能够降低搅拌轴与底板之间的摩擦。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揉捻筒内设有直径在2-4cm的钢珠。钢珠在对辊转动的过程中会做不规则的运动,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会进一步对茶叶进行揉捻,钢珠的导热性能比较好,能够在于对辊接触时吸收对辊的热量,使得生产出的黄茶品质更好,更有利于将茶叶中的茶汁揉捻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黄茶精加工设备实施例的侧剖图;

图2是本发明黄茶精加工设备实施例中对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杀青筒1、揉捻筒2、蒸汽管3、滤气网11、围板112、棉被113、搅拌轴12、底板121、支杆13、对辊21、软毛层22、第一锥形齿121、第二锥形齿211、齿轮组23、排气孔131。

实施例1

黄茶精加工设备,包括:杀青筒1、揉捻筒2以及蒸汽管3(如图1所示)。

杀青筒1为有底板121的圆筒,在杀青筒1的顶部设有滤气网11,滤气网11是在圆框架上蒙上一层无纺布,滤气网11为锥形,杀青筒1上设有将滤气网11围住的围板112,围板112上盖有棉被113,在杀青筒1内设有搅拌轴12,底板121上设有限位孔,搅拌轴12的底端穿过限位孔,搅拌轴12与底板121之间设有圆锥滚子轴承,搅拌轴12上设有螺旋排列的支杆13,支杆13与搅拌轴12螺纹连接,搅拌轴12和支杆13内设有相互连通的空腔,空腔嵌设有气管,底板121上设有下料口,下料口处铰接有封料板,封料板通过杀青筒1侧壁上的开关控制。

揉捻筒2位于底板121的下方,揉捻筒2与杀青筒1焊接,揉捻筒2的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即揉捻筒2为上大下小的圆台,揉捻筒2的底部设有包括左右两个辊轮的对辊21,辊轮与揉捻筒2铰接,辊轮之间留有4mm的间隙,辊轮与揉捻筒2的侧壁之间设有致密的软毛层22,软毛层22粘接固定在揉捻筒2的侧壁上,搅拌轴12的底端焊接有第一锥形齿121,对辊21中的一个辊轮一端端部设有与第一锥形齿121啮合的第二锥形齿211,两个辊轮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相互啮合的齿轮组23(如图2所示),支杆13的同一侧上均设有让左辊轮逆时针、右辊轮顺时针转动的排气孔131,排气孔131的方向倾斜向下,第一锥形齿121的端部设有与气管连通的进气口。蒸汽管3,蒸汽管3与进气口转动连接,蒸汽管3与进气口之间设有旋转密封圈。

即蒸汽管3通过第一锥形齿121内的进气口与搅拌轴12、支杆13内的气管连通,蒸汽通过支杆13上的排气孔131,让支杆13推动搅拌轴12旋转。

在具体使用时:先从蒸汽管3内通入蒸汽,让蒸汽对杀青筒1进行预热。然后等待杀青筒1内温度达到80℃左右后,将茶叶放入其中,此时蒸汽从从支杆13上的排气孔131排出。蒸汽从排气孔131中排出时,会对支杆13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导致搅拌轴12开始转动。在杀青筒1中的会先向下运动,在到达底板121后,气流会有回旋向上运动,在杀青筒1的中部形成一个气旋,这个气旋与支杆13相互配合,让茶叶在杀青筒1内尽量的翻转,并且气旋会尽量延长茶叶的滞空时间。蒸汽在对茶叶杀青后会从杀青筒1顶部的滤气网11排出。

在杀青之后,让杀青之后的茶叶落入揉捻筒2中,揉捻筒2中的对辊21在搅拌轴12的带动下,对辊21一直在转动,对揉捻筒2内的茶叶进行揉捻。

在揉捻完成后,需要对茶叶进行闷黄,将茶叶放置到滤气网11上,并用棉被113盖住,进行闷黄步骤。闷黄步骤持续0.5小时,然后取出,进行烘干处理。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揉捻筒2下方设有收集盆,收集盆的底部为无纺布,收集盆的直径不超过杀青筒1的直径。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滤气网11与杀青筒1的侧壁之间设有海绵材质的吸水层,吸水层与杀青筒1卡接,揉捻筒2内设有直径在2-4cm的钢珠。

对比例1

采用的传统的锅炒杀青、手工揉捻、用棉被覆盖1小时,然后取出,进行烘干处理。

实验方式,采用同一批次新鲜的茶叶,平均分为4堆,分别采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的方法,测量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个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所示:

表1

通过实施例1-3与对比例对比,得出如下结论:采用本装置生产出来的茶叶,氨基酸、茶多酚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从茶叶的化学组分中可以明显看出,本装置生产出的茶叶明显由于现有技术生产出的茶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