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氧体基材覆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46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片材覆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铁氧体基材覆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铁氧体片覆膜的覆膜设备通常是采用双压制辊轮结构,铁氧体片经过两压制辊轮之间的间隙时,在两压制辊轮压制作用下,两侧的保护膜和双面胶分别压覆在铁氧体片的表面上,从而完成对铁氧体片覆膜。由于铁氧体片烧结成型特性,其压力分布不均匀,会导致铁氧体片在厚度方向上会存在微量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烧结成型铁氧体片会在表面形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弯曲,从而导致铁氧体片与双面胶、保护膜贴覆结合不够紧密,覆膜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和褶皱,影响了产品覆膜质量,导致整体产品性能的降低,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有效提高铁氧体基材覆膜质量的铁氧体基材覆膜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铁氧体基材覆膜装置,包括膜材供应单元、覆膜单元、基材供应单元及压覆膜单元,所述覆膜单元包括一磁性辊轮,所述基材供应单元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在磁性辊轮一侧并与磁性辊轮保持预定间隙,所述膜材供应单元输送第一膜材并使其垂直由下往上经预定间隙绕覆磁性辊轮后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输送带依次输送铁氧体基材并使其依次与磁性辊轮相接触,在所述磁性辊轮的磁吸作用和第一膜材的粘性作用下,所述铁氧体基材紧贴经过磁性辊轮且第一膜材被紧密压覆在铁氧体基材的一侧表面,压覆膜单元包括传送带、设于传送带上方的压制辊轮及推动压制辊轮压向传送带的弹簧,所述膜材供应单元还输送第二膜材并使其绕覆压制辊轮后沿水平方向移动,承载着所述铁氧体基材的第一膜材与第二膜材沿水平方向移动共同经过压制辊轮与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压制辊轮卷压作用下使得第二膜材紧密压覆在铁氧体基材的另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顶端、磁性辊轮顶端及传送带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输送铁氧体基材的速度与第一膜材的移动速度相等。

有益效果:此铁氧体基材覆膜装置中,通过设置磁性辊轮并使第一膜材绕覆在其表面,输送带输送铁氧体基材使其经过磁性辊轮的过程中,利用磁性相吸的原理,铁氧体基材与磁性辊轮紧紧贴合在一起,使得第一膜材紧密压覆在铁氧体基材表面并挤压排除覆膜过程中的气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铁氧体基材覆膜质量;此外,通过压制辊轮卷压使得第二膜材也被紧密压覆在铁氧体基材的另一侧表面,从而完成了铁氧体基材的双面覆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一种铁氧体基材覆膜装置,包括膜材供应单元、覆膜单元、基材供应单元及压覆膜单元,覆膜单元包括一磁性辊轮1,基材供应单元包括输送带2,输送带2设置在磁性辊轮1一侧并与磁性辊轮1保持预定间隙,膜材供应单元输送第一膜材3并使其垂直由下往上经预定间隙绕覆磁性辊轮1后沿水平方向移动,输送带2依次输送铁氧体基材5并使其依次与磁性辊轮1相接触,在磁性辊轮1的磁吸作用和第一膜材3的粘性作用下,铁氧体基材5紧贴经过磁性辊轮1且第一膜材3被紧密压覆在铁氧体基材5的一侧表面,压覆膜单元包括传送带6、设于传送带6上方的压制辊轮7及推动压制辊轮7压向传送带的弹簧8,膜材供应单元还输送第二膜材4并使其绕覆压制辊轮7后沿水平方向移动,承载着铁氧体基材5的第一膜材3与第二膜材4沿水平方向移动共同经过压制辊轮7与传送带6之间的间隙,在压制辊轮7卷压作用下使得第二膜材4紧密压覆在铁氧体基材5的另一侧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膜材3和第二膜材4分别选用单面胶膜和双面胶膜,膜材供应单元包括多个按预定位置排列分布的辊轮,第一膜材3和第二膜材4被绕覆在对应的辊轮上,沿特定的方向的移动输送。

输送带2依次输送铁氧体基材5使其前端边缘刚好与磁性辊轮1顶端边缘相接触,铁氧体基材5的后半部分抵靠放置在输送带2的顶端面上,利用磁性辊轮1的磁吸作用和第一膜材3的粘性作用,铁氧体基材5会自动缓慢从左至右经过磁性辊轮1,铁氧体基材5经过磁性辊轮1的过程中,利用磁性相吸的原理,铁氧体基材5与磁性辊轮1紧紧贴合在一起,使得第一膜材3被紧密压覆在铁氧体基材5的一侧表面并挤压排除覆膜过程中的气泡,有效地提高铁氧体基材覆膜质量。

其中,输送带2输送铁氧体基材5的速度与第一膜材3的移动速度相等,以保证铁氧体基材5有效平稳地从输送带2上转移至第一膜材3上。

传送带6用于输送承载着铁氧体基材5的第一膜材3继续向前移动,第二膜材4卷绕压制辊轮7后与第一膜材3同步移动经过压制辊轮7与传送带6之间的间隙,在压制辊轮7在弹簧8的弹性推动下,紧紧压向传送带6,从而使得第二膜材4紧密压覆在铁氧体基材5的另一侧表面,从而完成了铁氧体基材的双面覆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