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有助于消化顺气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山楂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高可达6米,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助于消化顺气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助于消化顺气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有助于消化顺气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茶胚制备:茶胚制备采用一芽二叶或三叶的新鲜茶叶作为原料,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杀青:将采摘回来的一芽二叶或三叶的新鲜茶叶放置到杀青机内,杀青机转速设定为25-30转/min,杀青机进口温度为220-240℃,中段温度为180-190℃,末端温度为125-140℃,杀青茶叶的温度为75-85℃,杀青时间为1-2min,当杀青机内的茶叶表面出现雾气且表面绿色颜色变深时,将茶叶下机后平摊开冷却;(2)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到揉捻机中,揉捻机转速为22-26转/min,揉捻时间为18-22min,揉捻时茶叶的成条率需达到85%以上,并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摊放散热,摊放厚度为3-4毫米,摊放散热时间为0.6-1.0h;(3)烘干: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到自动烘干机中,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90-100℃,采用快速进行烘干,烘干处理时间为100-110min,使茶叶含水量为8-10%。
步骤二:山楂胚制备:山楂胚制备采用10月中旬前后的新鲜山楂作为原料,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山楂采摘:当山楂表面颜色由青黄变为红色时进行采摘,采摘时用剪刀将山楂果实从山楂树剪下,放置到通风干燥地方进行储放;(2)山楂去核:对采摘后的山楂进行去核,将山楂对半切开,用尖头工具将山楂中心位置处的核去除,再对去核后的山楂进行切片处理;(3)山楂晒干:将塑料薄膜铺放到水泥地上,将去核切片后的山楂平铺摆放到塑料薄膜上,在日光下曝晒2-3天,当山楂表面变皱后收起留用。
步骤三:茶胚山楂胚混合:将烘干后的茶胚和晒干后的山楂胚进行混合堆放,堆放时,将山楂胚放入中部,茶胚围在山楂胚周围组成圆锥状茶堆,放置到阴凉处,堆放时间为15-20h。
步骤四:搅拌散热:扒开茶堆,进行平铺摊放,并均匀搅拌混合,使得茶堆温度降至室温即可得到山楂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我国传统的茶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山楂胚的制备工艺,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制作出的山楂茶外观美观,条形匀整,清香可口,口味酸甜,且具有降血脂血压、健脾开胃和消食化滞等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一种有助于消化顺气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茶胚制备:茶胚制备采用一芽二叶或三叶的新鲜茶叶作为原料,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杀青:将采摘回来的一芽二叶或三叶的新鲜茶叶放置到杀青机内,杀青机转速设定为25-30转/min,杀青机进口温度为220-240℃,中段温度为180-190℃,末端温度为125-140℃,杀青茶叶的温度为75-85℃,杀青时间为1-2min,当杀青机内的茶叶表面出现雾气且表面绿色颜色变深时,将茶叶下机后平摊开冷却;(2)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到揉捻机中,揉捻机转速为22-26转/min,揉捻时间为18-22min,揉捻时茶叶的成条率需达到85%以上,并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摊放散热,摊放厚度为3-4毫米,摊放散热时间为0.6-1.0h;(3)烘干: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到自动烘干机中,烘干机内温度控制在90-100℃,采用快速进行烘干,烘干处理时间为100-110min,使茶叶含水量为8-10%。
步骤二:山楂胚制备:山楂胚制备采用10月中旬前后的新鲜山楂作为原料,具体制作过程如下:(1)山楂采摘:当山楂表面颜色由青黄变为红色时进行采摘,采摘时用剪刀将山楂果实从山楂树剪下,放置到通风干燥地方进行储放;(2)山楂去核:对采摘后的山楂进行去核,将山楂对半切开,用尖头工具将山楂中心位置处的核去除,再对去核后的山楂进行切片处理;(3)山楂晒干:将塑料薄膜铺放到水泥地上,将去核切片后的山楂平铺摆放到塑料薄膜上,在日光下曝晒2-3天,当山楂表面变皱后收起留用。
步骤三:茶胚山楂胚混合:将烘干后的茶胚和晒干后的山楂胚进行混合堆放,堆放时,将山楂胚放入中部,茶胚围在山楂胚周围组成圆锥状茶堆,放置到阴凉处,堆放时间为15-20h。
步骤四:搅拌散热:扒开茶堆,进行平铺摊放,并均匀搅拌混合,使得茶堆温度降至室温即可得到山楂茶。
本发明在我国传统的茶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山楂胚的制备工艺,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制作出的山楂茶外观美观,条形匀整,清香可口,口味酸甜,且具有降血脂血压、健脾开胃和消食化滞等功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步骤实施例的限制,步骤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