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斛兰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80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斛兰香红茶,属于饮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石斛为兰科植物,其味甘、平、入胃、肺、肾经,具有生津益胃,清热疏风,养阴强肾,益气除热,补肾积精,开胃健脾,通络散结,活血化瘀等功效。民间常用作茶叶代用品,多饮有利于清热、健胃、养阴。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常饮、常备的饮料,不仅具有生津止喝、醒脑明目、抗疲劳、清热、利尿的作用,还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多种功效。

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造成体内激素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免疫力减低,会引起肩膀酸痛、头痛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症状强烈的人,较一般人患呼吸道、消化系统、循环器官等感染症的机会要多许多。患有血管、心脏等疾病的人,如果平时操劳过度,可能导致猝死。因此,疲劳需要进行治疗。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将石斛与茶叶混合在一起制成保健的石斛茶,用于缓解疲劳,具体如中国专利(CN103931809A)公开的石斛红茶仅是将石斛与红茶按一定重量份混合在一起进揉捻、发酵、提香制成。然而在这种石斛红茶的原料石斛与茶叶混合后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揉捻以及微波提香,生产过程较为繁琐,且石斛与茶叶仅是物理状态下的混合,因此该石斛红茶的香味及保健功效较为平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具有浓郁的石斛兰香气,还具有较好抗抑郁效果的石斛兰香红茶。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石斛兰香红茶,所述的石斛兰香红茶通过石斛与茶树先通过菌根化石斛苗茶树仿野生栽培方法共生互养,再采摘鲜石斛花与新鲜茶叶一起窨制、发酵、烘焙制得。

石斛与茶树先共生互养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3918551 A)中的菌根化石斛苗茶树仿野生栽培方法:菌根真菌的发酵培养;石斛组培苗的培养;石斛苗与菌根真菌的共生栽培;菌根化的石斛苗炼苗方法;石斛组培苗与茶树附生栽培方法。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中的石斛与茶树均来自通过菌根化石斛苗茶树仿野生栽培方法形成的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茶园,依靠茶叶容易吸收气味的原理,石斛与茶树共生互养。在石斛附生茶树茶园中,石斛花期4-5个月,对茶叶长时间自然熏染,茶与石斛在相生相融的共同环境下默默发生代谢物质流与生物信息流的交互渗透,且茶树及茶叶化学中的萜烯类、棕榈酸具有很强的吸附异味的特性,也是很好的定香剂,茶青经长时间吸收石斛花香,大幅度提高石斛兰香红茶的兰香气。另外又将鲜茶叶与石斛花一起窨制、发酵、烘焙,对茶叶进行二次加香,使茶叶具有馥郁的石斛兰香气,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非常适合受雾霾影响人群饮用。

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中所述的新鲜茶叶为采摘自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茶园的新鲜茶叶芽头或一芽一至三叶片。所述的鲜石斛花为采摘自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茶园的鲜石斛花。

所述的窨制具体包括:将新鲜茶叶通过通透式萎凋制成萎凋茶叶,再将鲜石斛花与萎凋茶叶先混合,在10-60℃下窨制0.1-48小时;将窨制后的石斛花茶烘干除去水分,再进行5-60min的揉捻。本发明中采用的是鲜石斛花,不需要经任何处理,也无需要求石斛花的含水量。现有中的石斛红茶在石斛与茶叶混合后进行揉捻,而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在鲜石斛花与萎凋茶叶混合后先进行窨制。窨制与揉捻不同,窨制的原理主要是将鲜花吐香让茶坯进行吸收花香的一个工程。成熟的鲜花会在温度及水份、空气等因素下释放出花芳香的物质。随后茶坯经过人工的操作下让其进行物理吸附的一个过程。

作为优选,萎凋茶叶与鲜石斛花重量比为100∶20-50。

在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中若鲜石斛花含量过多,香气太浓,影响最终石斛兰香红茶中的气味和口感;若鲜石斛花含量过少,制作后石斛兰香红茶中的香气不足。

所述通透式萎凋的温度为20-35℃,时间为1.5-6小时,使鲜茶叶呈现萎蔫状态。20-35℃的通透式萎凋是通过自然萎凋的方法。低于20℃下萎凋时间较长,影响效率。

所述的发酵具体包括:将揉捻后的石斛花茶于18-60℃下静止发酵2-10h。若是温度低于15℃则不会发酵,若是温度高于62℃则会发生糊化,因此,本发明选择在18-60℃下静止发酵。

所述的烘焙具体包括:将发酵后的石斛花茶于20-125℃下进行第一次烘焙,得到石斛花茶半产品;再从石斛花茶半产品中将石斛花茶筛选出花瓣,然后于50-280℃下进行第二次烘焙,即得石斛兰香红茶。

本发明的烘焙中采用两次烘焙,第一次烘焙是正常烘培,主要为了让石斛花的香气成分全部挥发,让石斛鲜花香味渗透进茶叶,达到香味稳定的效果。第二次烘焙是对茶叶本身复烤提香,是综合提高整体的香气。而不同的温度决定着最终茶叶的香气。现有技术中的石斛红茶也有采用两次烘培,但是一般为第一次高温烘培,第二次低温烘培,刚好与本发明相反,其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石斛红茶并未使用石斛鲜花作为原材料,而本申请时将新鲜的石斛花与新鲜茶叶作原料,因为最初原料为新鲜花与新鲜茶叶,所以第一次烘培的温度要低于第二次烘培温度,让石斛鲜花香味渗透进茶叶,并达到香味稳定的效果。若本发明第一次烘培的温度要高于第二次烘培温度,则会使新鲜花与新鲜茶叶中的香气及水分快速散发从而影响最终石斛茶的香味及功效。

作为优选,第一次烘焙的温度为50-80℃,时间为1-10h。

作为优选,第二次烘焙的温度为80-200℃,时间为0.1-10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中的石斛与茶树均来自石斛与茶树附生茶园,依靠茶叶容易吸收气味的原理,石斛与茶树共生互养,对茶叶长时间自然熏染,茶青经长时间吸收石斛花香,大幅度提高石斛兰香红茶的兰香气,再将鲜茶叶与石斛花一起窨制、发酵、烘焙,对茶叶进行二次加香,使茶叶具有馥郁的石斛兰香气,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石斛兰香红茶,石斛与茶树先通过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3918551 A)中所述的菌根化石斛苗茶树仿野生栽培方法共生互养,再采摘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茶园的新鲜茶叶芽头和鲜石斛花。

将新鲜茶叶在28℃下通过通透式萎凋3小时使新鲜茶叶呈现萎蔫状态制成萎凋茶叶,再将鲜石斛花与萎凋茶叶按重量比100∶30先混合,在30℃下窨制20小时;将窨制后的石斛花茶烘干除去水分,再进行40min的揉捻。

将揉捻后的石斛花茶于35℃下静止发酵5h。

将发酵后的石斛花茶于70℃下第一次烘焙3h,得到石斛花茶半产品;再从石斛花茶半产品中将石斛花茶筛选出花瓣,然后于150℃下第二次烘焙3h,即可得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

实施例2

一种石斛兰香红茶,石斛与茶树先通过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3918551 A)中所述的菌根化石斛苗茶树仿野生栽培方法共生互养,再采摘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茶园的一芽一叶片的新鲜茶叶和鲜石斛花。

将新鲜茶叶在25℃下通过通透式萎凋4小时使新鲜茶叶呈现萎蔫状态制成萎凋茶叶,再将鲜石斛花与萎凋茶叶按重量比100∶40先混合,在40℃下窨制10小时;将窨制后的石斛花茶烘干除去水分,再进行50min的揉捻。

将揉捻后的石斛花茶于50℃下静止发酵3h。

将发酵后的石斛花茶于60℃下第一次烘焙5h,得到石斛花茶半产品;再从石斛花茶半产品中将石斛花茶筛选出花瓣,然后于130℃下第二次烘焙2h,即可得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

实施例3

一种石斛兰香红茶,石斛与茶树先通过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3918551 A)中所述的菌根化石斛苗茶树仿野生栽培方法共生互养,再采摘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茶园的一芽一叶片的新鲜茶叶和鲜石斛花。

将新鲜茶叶在30℃下通过通透式萎凋2小时使新鲜茶叶呈现萎蔫状态制成萎凋茶叶,再将鲜石斛花与萎凋茶叶按重量比100∶25先混合,在50℃下窨制5小时;将窨制后的石斛花茶烘干除去水分,再进行20min的揉捻。

将揉捻后的石斛花茶于30℃下静止发酵8h。

将发酵后的石斛花茶于55℃下第一次烘焙8h,得到石斛花茶半产品;再从石斛花茶半产品中将石斛花茶筛选出花瓣,然后于180℃下第二次烘焙1h,即可得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

实施例4

一种石斛兰香红茶,石斛与茶树先通过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3918551 A)中所述的菌根化石斛苗茶树仿野生栽培方法共生互养,再采摘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茶园的新鲜茶叶芽头和鲜石斛花。

将新鲜茶叶在20℃下通过通透式萎凋6小时使新鲜茶叶呈现萎蔫状态制成萎凋茶叶,再将鲜石斛花与萎凋茶叶按重量比100∶20先混合,在60℃下窨制30小时;将窨制后的石斛花茶烘干除去水分,再进行5min的揉捻。

将揉捻后的石斛花茶于18℃下静止发酵10h。

将发酵后的石斛花茶于125℃下第一次烘焙1h,得到石斛花茶半产品;再从石斛花茶半产品中将石斛花茶筛选出花瓣,然后于280℃下第二次烘焙0.1h,即可得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

实施例5

一种石斛兰香红茶,石斛与茶树先通过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3918551 A)中所述的菌根化石斛苗茶树仿野生栽培方法共生互养,再采摘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茶园的一芽三叶片的新鲜茶叶和鲜石斛花。

将新鲜茶叶在35℃下通过通透式萎凋1.5小时使新鲜茶叶呈现萎蔫状态制成萎凋茶叶,再将鲜石斛花与萎凋茶叶按重量比100∶50先混合,在10℃下窨制3小时;将窨制后的石斛花茶烘干除去水分,再进行60min的揉捻。

将揉捻后的石斛花茶于60℃下静止发酵2h。

将发酵后的石斛花茶于20℃下第一次烘焙10h,得到石斛花茶半产品;再从石斛花茶半产品中将石斛花茶筛选出花瓣,然后于50℃下第二次烘焙10h,即可得本发明石斛兰香红茶。

石斛兰香红茶抗抑郁药效学试验

(一)试验材料

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024653.3)中的石斛红茶。

2、试验动物:SD大鼠

(二)试验方法

1、动物分组

动物适应性饲养1周后,采用Open-field方法进行行为学评价,选择评分相近的大鼠72只进行试验,每组12只。(1)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正常饮水;(2)抑郁组:给予石斛红茶干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3)抑郁治疗组:在抑郁组的基础上加石斛兰香红茶干预。

2、检测NO、ET、MDA、SOD。

3、统计学处理

汇总资料,全部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1.5 for windows,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三)试验结果

分组时,各组大鼠均健康活泼,毛发光泽,两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造模后,抑郁组较正常对照组体重减轻,活动减少,毛发干枯,无光泽。血清NO、ET、MDA、SOD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对照组血清MDA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SOD明显下降,NO和ET改变不明显。应用石斛兰香茶干预后,SOD明显升高,与抑郁模型组比有明显差异:(a)p<0.05,(b)p<0.01,(c)p<0.001。

本研究表明石斛兰香茶能够升高慢性应激大鼠血浆中SOD活性,并降低慢性应激大鼠血浆中MDA含量,提示石斛兰香茶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