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722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



背景技术:

红糖是一种含糖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的糖类,其成型后的产品主要有红糖粉、块红糖、颗粒红糖等,目前块红糖的成型主要靠机械设备完成,效率高,但是机器成型会改变成型后的红糖的结构,使其不再酥软,而手工成型则避免了这个问题。目前在手工制作块红糖时,操作人员通过瓢、勺子等简单的器具向红糖成型腔内添加红糖汁,这样操作起来很麻烦,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可以同时向多排红糖成型腔内浇淋红糖汁,大大提高了手工制作块红糖的效率,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包括方形框体、纵向设置在所述方形框体内的隔板、滑动设置在方形框体底部的底板和设置在方形框体顶部的可移动的浇淋装置,方形框体被所述隔板分隔成多个红糖成型腔,所述浇淋装置包括中空的用于容纳红糖汁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液口、多排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排液口和用以开闭所述排液口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框体的上端高于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为滑动设置在壳体底部内侧的闸板,所述闸板上开有与所述排液口一一对应的排液孔。

进一步地,在闸板端部沿其滑动方向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密封穿出至壳体外。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可沿方形框体的上端边沿滚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外设置有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包括方形框体、纵向设置在所述方形框体内的隔板、滑动设置在方形框体底部的底板和设置在方形框体顶部的可移动的浇淋装置,方形框体被所述隔板分隔成多个红糖成型腔,所述浇淋装置包括中空的用于容纳红糖汁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的进液口、多排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排液口和用以开闭所述排液口的调节装置。该结构的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可以同时向多排红糖成型腔内浇淋红糖汁,大大提高了手工制作块红糖的效率,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包括方形框体1、纵向设置在所述方形框体1内的隔板2、滑动设置在方形框体1底部的底板3和设置在方形框体1顶部的可移动的浇淋装置5,方形框体1、隔板2和底板3由木材制成,方形框体1被所述隔板2分隔成多个红糖成型腔4,底板3安装在方形框体1底部时,与方形框体1底部保持密封,从而保证红糖汁不会从底部流出,所述浇淋装置5包括中空的用于容纳红糖汁的壳体51、设置在所述壳体51顶部的进液口511、多排设置在壳体51底部的排液口512和用以开闭所述排液口512的调节装置;为方便向壳体51内装入红糖汁,在进液口511设置有进液漏斗52,为方便红糖汁准确地流入到红糖成型腔4内,在排液口512设置有锥形的排液嘴53,排液嘴53上端大、下端小;为了保护操作者不被壳体51烫伤,在壳体51外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以由保温棉制成,也可以由其他隔热材料制成;所述调节装置为滑动设置在壳体51底部内侧的闸板54,所述闸板54上开有与所述排液口512一一对应的排液孔541,在闸板54端部沿其滑动方向设有拉杆55,所述拉杆55一端密封穿出至壳体51外。将方形框体1的上端设置成高于隔板2,这样既可以保证多出的红糖汁不会从方形框体1上端边沿流出,同时也方便安装将浇淋装置5,具体的,在浇淋装置5的壳体51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滚轮56,所述滚轮56可沿方形框体1的上端边沿滚动。使用时,将浇淋装置5的排液嘴53对准方形框体1内一端的红糖成型腔4,此时排液孔541与排液口512错开,闸板54保持关闭状态,通过进液漏斗52向壳体51内添加红糖汁,然后拉动拉杆55,使闸板54移动,排液孔541与排液口512对正,排液通道连通,红糖汁经排液嘴53流入到红糖成型腔4内,接着关闭闸板54,移动浇淋装置5至下一个浇淋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浇淋红糖汁的成型框,可以同时向多排红糖成型腔4内浇淋红糖汁,大大提高了手工制作块红糖的效率,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