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淡水鱼的饲料浸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820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喂养淡水鱼的饲料浸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喂养淡水鱼的饲料浸泡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养鱼基本都在鱼塘里喂养,养鱼户往往根据本地区环境、经济状况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饲养方式。

目前一些专职的养鱼户,养鱼规模较大,每天都需要几个人员将饲料搬运到鱼塘边,然后人工抛散在鱼塘里,不但所需人员较多,而且劳动强度较大;又因目前采用的饲料含有各种生长激素,能很快提高鱼的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但由于鱼塘里养鱼密度较大,鱼塘无法定期进行消毒,喂养环境极其恶劣,致使鱼的免疫力低下,导致了鱼的死亡率增加,而且喂养的鱼肉质不够鲜美,营养价值不高,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放饲料轻便,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的喂养淡水鱼的饲料浸泡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喂养淡水鱼的饲料浸泡装置,包括左导轨、右导轨、横梁、左走轮、右走轮、驱动右走轮转动的电机Ⅰ、电动葫芦、浸泡桶、浸泡缸和翻转机构;

所述左导轨通过至少两根左支撑柱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右导轨通过至少两根右支撑柱水平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左导轨和右导轨平行;所述左走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的左端上并与横梁的左端转动配合,所述左走轮卡在左导轨上并可沿着左导轨滚动;所述右走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的右端上并与横梁的右端转动配合,所述右走轮卡在右导轨上并可沿着右导轨滚动;所述右导轨的前端设置触动开关Ⅰ,所述右导轨的后端设置触动开关Ⅱ,所述横梁的右端设置与触动开关Ⅰ水平对应的碰撞杆Ⅰ和与触动开关Ⅱ对应的碰撞杆Ⅱ;

所述电动葫芦安装在横梁上,所述横梁的左端设置触动开关Ⅲ,横梁的右端设置触动开关Ⅳ,所述电动葫芦的左端设置与触动开关Ⅲ对应的碰撞杆Ⅲ,电动葫芦的右端设置与触动开关Ⅳ对应的碰撞杆Ⅳ;所述浸泡桶悬吊在电动葫芦的卷筒上的拉绳上;所述浸泡桶上均布设置多个进液通孔,所述进液通孔呈靠近浸泡桶的内壁一端口小、靠近浸泡桶的外壁一端口大的锥形通孔;所述浸泡桶的外壁上靠近桶顶沿其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导向铁块,所述导向铁块竖直设置,导向铁块的下端呈锥形的尖端;

所述浸泡缸设置在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的底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前支柱、后支柱、前转动盘、后转动盘、前转动轴、后转动轴和电机Ⅱ;所述前支柱和后支柱设置在左导轨的下方,所述前支柱的顶部且靠近后侧设置前转动盘安装腔,所述前转动盘安装在前转动盘安装腔内并与前转动盘安装腔转动配合,所述后支柱的顶部且靠近前侧设置后转动盘安装腔,所述后转动盘安装在后转动盘安装腔内;所述前转动轴穿过前支柱并与前支柱转动配合,前转动轴的一端与电机Ⅱ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前转动盘固定套在前转动轴的另一端上,所述后转动轴穿过后支柱,所述后转动盘固定套在后转动轴的一端上;所述前转动盘和后转动盘的顶部分别设置U形结构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壁设置磁铁,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导向铁块的宽度,所述卡槽的深度大于导向铁块的长度;所述前转动盘上的卡槽和后转动盘上的卡槽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该喂养淡水鱼的饲料浸泡装置实现饲料自动浸泡,饲料自动翻转投放鱼塘,喂养方便、简单,节省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喂养淡水鱼的饲料浸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导轨;2—右导轨;3—横梁;4—左走轮;5—右走轮;6—电机Ⅰ;7—电动葫芦;8—浸泡桶;9—浸泡缸;12—左支撑柱;13—右支撑柱;14—进液通孔;15—导向铁块;16—前支柱;17—后支柱;18—前转动盘;19—后转动盘;20—后转动轴;21—电机Ⅱ;22—卡槽;23—磁铁;37—触动开关Ⅰ;38—触动开关Ⅱ;39—碰撞杆Ⅰ;40—碰撞杆Ⅱ;41—触动开关Ⅲ;42—触动开关Ⅳ;43—碰撞杆Ⅲ;44—碰撞杆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如图1所示,喂养淡水鱼的饲料浸泡装置包括左导轨1、右导轨2、横梁3、左走轮4、右走轮5、驱动右走轮5转动的电机Ⅰ6、电动葫芦7、浸泡桶8、浸泡缸9和翻转机构。

左导轨1通过至少两根左支撑柱12水平设置在地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3根左支撑柱12,左导轨1设置在3根左支撑柱12上),右导轨2通过至少两根右支撑柱13水平设置在地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3根右支撑柱13,右导轨2设置在3根左支撑柱13上),左导轨1和右导轨2平行。左走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3的左端上并与横梁3的左端转动配合,左走轮4卡在左导轨1上并可沿着左导轨1滚动;右走轮5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3的右端上并与横梁3的右端转动配合,右走轮5卡在右导轨2上并可沿着右导轨2滚动。电机Ⅰ6驱动右走轮5转动,进而带动整个横梁3在左导轨1和右导轨2上移动。右导轨2的前端设置触动开关Ⅰ37,右导轨2的后端设置触动开关Ⅱ38,横梁3的右端设置与触动开关Ⅰ37水平对应的碰撞杆Ⅰ39和与触动开关Ⅱ38对应的碰撞杆Ⅱ40。横梁3移动到前端时,碰撞杆Ⅰ39与触动开关Ⅰ37接触,电机Ⅰ6停止;横梁3移动到后端时,碰撞杆Ⅱ40与触动开关Ⅱ38接触,电机Ⅰ6停止,通过设置在右导轨2两端的触动开关Ⅰ37和触动开关Ⅱ38将横梁3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电动葫芦7安装在横梁3上,横梁3的左端设置触动开关Ⅲ41,横梁3的右端设置触动开关Ⅳ42,电动葫芦7的左端设置与触动开关Ⅲ41对应的碰撞杆Ⅲ43,电动葫芦7的右端设置与触动开关Ⅳ42对应的碰撞杆Ⅳ44。电动葫芦7移动到横梁3的左端时,碰撞杆Ⅲ43与触动开关Ⅲ41接触,电动葫芦7的电动小车停止;电动葫芦7移动到横梁3的右端时,碰撞杆Ⅳ44与触动开关Ⅳ42接触,电动葫芦7的电动小车停止。

碰撞杆Ⅱ40与触动开关Ⅱ38接触,且碰撞杆Ⅳ44与触动开关Ⅳ42接触时,浸泡桶8位于浸泡缸9的上方;碰撞杆Ⅱ40与触动开关Ⅱ38接触,且碰撞杆Ⅲ43与触动开关Ⅲ41接触时,浸泡桶8位于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之间的上方。

浸泡桶8悬吊在电动葫芦7的卷筒上的拉绳上,浸泡桶8上均布设置多个进液通孔14,进液通孔14呈靠近浸泡桶8的内壁一端口小、靠近浸泡桶8的外壁一端口大的锥形通孔,一旦有饲料卡在进液通孔14,在倒出浸泡桶8的饲料时,只需轻轻拍打浸泡桶8便可通过该结构的进液孔14使饲料退出。浸泡桶8的外壁上靠近桶顶沿其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多个导向铁块15,导向铁块15为偶数个,且对称分布,导向铁块15竖直设置,导向铁块15的下端呈锥形的尖端。

浸泡缸9设置在左导轨1和右导轨2之间的底部;翻转机构包括前支柱16、后支柱17、前转动盘18、后转动盘19、前转动轴、后转动轴20和电机Ⅱ21,如图2、3所示。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设置在左导轨1的下方,前支柱16的顶部且靠近后侧设置前转动盘安装腔,前转动盘18安装在前转动盘安装腔内并与前转动盘安装腔转动配合,后支柱17的顶部且靠近前侧设置后转动盘安装腔,后转动盘安装在后转动盘安装腔内。前转动轴穿过前支柱16并与前支柱16转动配合,前转动轴的一端与电机Ⅱ21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前转动盘18固定套在前转动轴的另一端上,电机Ⅱ21转动,带动前转动轴转动,进而驱动前转动盘18在前转动盘安装腔内转动。后转动轴20穿过后支柱17,后转动盘19固定套在后转动轴20的一端上;前转动盘18和后转动盘19的顶部分别设置U形结构的卡槽22,卡槽22内壁设置磁铁23,卡槽22的宽度大于导向铁块15的宽度,卡槽22的深度大于导向铁块15的长度,前转动盘18上的卡槽22和后转动盘19上的卡槽22对应。当浸泡桶8移动到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之间的上方时,启动电动葫芦7的升降电机将浸泡桶8缓慢降下,浸泡桶8在接近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时,卡槽22内壁的磁铁23吸着最接近的浸泡桶8外的导向铁块15,使导向块15能准确的插入卡槽22内,进而使浸泡桶8能平稳的放置在前转动盘18和后转动盘19上,电机Ⅱ21驱动前转动盘18转动,带动浸泡桶8翻转,进而将浸泡桶8内的浸泡过的饲料倒入鱼塘内。在转动过程中,转动盘安装腔的内壁挡在卡槽22外,防止了导向块15从卡槽22内滑出,浸泡桶8内的饲料倒出后,电机Ⅱ21反转,进而驱动浸泡桶8回转。

通过电机Ⅰ6和电动葫芦7上的电动小车将浸泡桶8移动到浸泡缸9的上方,启动电动葫芦7的起升电机,将浸泡桶8降下浸泡在浸泡缸9内,浸泡一段时间后,再启动电动葫芦7的起升电机,将浸泡桶8从浸泡缸9内提起,再启动电机Ⅰ6和电动葫芦7上的电动小车将浸泡桶8移动到前支柱16和后支柱17之间的上方,再次启动电动葫芦7的起升电机将浸泡桶8缓慢降下,卡槽22内壁的磁铁23吸着最接近的浸泡桶8外的导向铁块15,使浸泡桶8能平稳的放置在前转动盘18和后转动盘19上,电机Ⅱ21驱动前转动盘18转动,进而将浸泡桶8内的浸泡过的饲料倒入鱼塘,以喂养鱼塘内的鱼。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