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倾斜度的炒茶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1178阅读:9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茶锅,特别是一种可控制倾斜度的炒茶锅。



背景技术:

在手工炒茶过程中,炒茶锅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一般炒茶锅的倾斜度都是相对固定的。然而不同品种茶叶的炒制方式要求炒茶锅的倾斜度是有差异的。而且在炒茶过程中因茶农身高等自身条件的不同,最舒适、方便的炒锅角度也有所区别。茶农在使用普通的炒茶锅时,在炒制不同品种茶叶的过程中需要切换不同需求的炒茶锅,间接地增加了炒制成本;同时也不能根据茶农自身因素调整操作位置,容易造成茶农身体局部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倾斜度的炒茶锅。它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有效地控制倾斜度,减少茶叶炒制时炒茶锅的成本,还给茶农带来舒适便利的操作感受。同时形成加热腔,有利于减少热能散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控制倾斜度的炒茶锅,包括上箱体,上箱体的开口端置有炒茶锅,上箱体与下箱体通过销轴铰链连接,下箱体底端置有斜面箱体,紧挨斜面箱体底端的下箱体侧面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外壳上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推杆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滑轮、下滑轮;上滑轮设置在上箱体底部外箱面的第一凹槽中,下滑轮设置在斜面箱体斜面的第二凹槽中。

前述的可控制倾斜度的炒茶锅中,所述炒茶锅底部设有加热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动推杆,通过电动推杆带动支撑杆的移动,使得上箱体相对于下箱体开始定点旋转运动,调节炒茶锅的倾斜度。同时在炒茶锅下端设有加热丝,对于炒茶锅来说上箱体形成了一个加热腔,起到有利于减少热能散失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滑轮、2-支撑杆、3-电动推杆、4-电动机、5-下滑轮、6-炒茶锅、7-加热丝、8-上箱体、9-第一凹槽、10-销轴、11-斜面箱体、12-第二凹槽、13-下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可控制倾斜度的炒茶锅,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上箱体8,上箱体8的开口端放置有炒茶锅6,上箱体8与下箱体13通过销轴10铰链连接。当上箱体8箱体一端有上升趋势时,上箱体8会以销轴10为固定点进行旋转运动。下箱体13底端设置有斜面箱体11,靠近斜面箱体11底端的下箱体13的侧面设有电动推杆3,电动推杆3外壳上设有电动机4,电动机4为电动推杆3提供动力。电动推杆3的伸缩轨迹平行于斜面箱体11的斜面,当电动推杆3沿着斜面方向伸缩时,与电动推杆3连接的支撑杆2也沿着斜面方向运动。上滑轮1设置在第一凹槽9中连接支撑杆2与上箱体8,下滑轮5设置在第二凹槽12中连接支撑杆2与下箱体13。当电动推杆3伸长,支撑杆2随之向右上方运动的状态时,支撑杆2通过滑轮1为上箱体8提供了一个向上的推力,使得上箱体8以销轴10为固定点进行顺时钟旋转运动;当电动推杆3缩短,支撑杆2随之向左下方运动的状态时,上箱体8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以销轴10为固定点进行逆时钟旋转运动,从而改变炒茶锅的倾斜角。

炒茶锅6底部设有加热丝7,加热丝7为炒茶锅6提供热能。同时,加热丝7位于上箱体8的内部,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加热腔,有效减少热能的散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