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702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面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



背景技术:

面食,在中国是北方主要的食物,面食的种类繁多,制作方便,口味独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面食,汉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现如今面食已经在世界各处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了,面食制作时,可以根据面食的种类不同制作出形形色色的种类,但是传统的一些家用压面机,只是能简单的压出面皮,功能单一,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且传统的家用压面机,结构简单,操作时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包括固定底座、支柱、压面室和压面手柄,所述固定底座上方安装有支柱,且支柱右侧安装有横梁,所述固定底座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母孔,所述支柱上方安装有压面室,所述压面室前表面设置有出面口,所述压面室上方安装有挡板,所述压面室上表面设置有进面口,且进面口上方安装有托面板,所述压面室左侧安装有压面手柄,所述压面室左表面设置有二号螺纹接口,且二号螺纹接口右侧安装有三号螺纹接口,所述压面室内部安装有粗面条压制滚筒,且粗面条压制滚筒表面是只有粗凹槽,所述压面室内部安装有细面条压制滚筒,且细面条压制滚筒表面设置有细凹槽,所述压面手柄右侧安装有螺纹固定管,所述压面手柄左侧安装有操作手柄,且操作手柄表面设置有螺纹防滑层。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母孔共安装有四个,且四个固定螺母孔均匀安装在固定底座内部。

优选的,所述压面室左表面设置有一号螺纹接口。

优选的,所述压面室内部安装有面皮压制滚筒。

优选的,所述面皮压制滚筒为金属圆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面皮压制滚筒、粗面条压制滚筒和细面条压制滚筒,可以通过将压面手柄安装到一号螺纹连接口、二号螺纹连接口和三号螺纹连接口,从而旋转压面手柄,制取面皮、粗面条和细面条,制作种类多,功能齐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竞争力大,通过安装有固定底座密切固定底座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母孔,可以通过固定螺母很好固定柱该压面机,使得该压面机的稳定性更高,性能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压面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压面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底座、2支柱、3固定螺母孔、4横梁、5出面口、6压面室、7挡板、8进面口、9托面板、10压面手柄、11一号螺纹接口、12二号螺纹接口、13三号螺纹接口、14面皮压制滚筒、15粗面条压制滚筒、16粗凹槽、17细面条压制滚筒、18细凹槽、19螺纹固定管、20操作手柄、21螺纹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包括固定底座1、支柱2、压面室6和压面手柄10,固定底座1上方安装有支柱2,且支柱2右侧安装有横梁4,固定底座1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母孔3,支柱2上方安装有压面室6,压面室6前表面设置有出面口5,压面室6上方安装有挡板7,压面室6上表面设置有进面口8,且进面口8上方安装有托面板9,压面室6左侧安装有压面手柄10,压面室6左表面设置有二号螺纹接口12,且二号螺纹接口12右侧安装有三号螺纹接口13,压面室6内部安装有粗面条压制滚筒15,且粗面条压制滚筒15表面是只有粗凹槽16,压面室6内部安装有细面条压制滚筒17,且细面条压制滚筒17表面设置有细凹槽18,压面手柄10右侧安装有螺纹固定管19,压面手柄10左侧安装有操作手柄20,且操作手柄20表面设置有螺纹防滑层21,固定螺母孔3共安装有四个,且四个固定螺母孔3均匀安装在固定底座1内部,压面室6左表面设置有一号螺纹接口11,压面室6内部安装有面皮压制滚筒14,面皮压制滚筒14为金属圆柱形结构。

工作原理:当使用一种家用多功能小型压面机时,首先根据实际制作面皮的需要,例如需要制作面皮时,此时通过压面手柄10右侧的螺纹固定管19和一号螺纹接口11连接固定,此时将和好的面团通过托面板9从进面口8放置到压面室6内,此时通过手握操作手柄20,旋转压面手柄10,从而带动面皮压制滚筒14工作,将面团压制成面皮,从出面口5排出,制作粗面条和细面条只需要将压面手柄10连接固定到二号螺纹接口12和三号螺纹接口13,即可,整个装置完整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