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滚筒热风杀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8656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双层滚筒热风杀青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双层滚筒热风杀青机。



背景技术:

茶是人们一直喜欢的饮品,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上以茶为饮品的饮料越来越多。所以,对原材料茶叶的需求也在增加。一般茶叶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摊青、杀青、理条、做形、提毫、烘干及精选等流程。其中,杀青是很重要的一步流程。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等的初制工序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机能作茶叶鲜叶杀青、滚炒等功能,厂家不断增加滚筒杀青机的直径以期提高茶叶杀青效率。然而,随着滚筒直径的增加,杀青时投入的茶叶多,蒸汽量大,严重影响杀青叶的叶色和香气,制茶品质下降。

现有技术中通过加速筒内蒸汽的散发改善杀青机的效果,但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筒内温度的过度降低,导致杀青不透不匀,且热效率低,造成热能损失,制备获得的茶叶的香气不足,影响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双层滚筒热风杀青机,具有热能使用率高,节能环保,获得的茶叶品质好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双层滚筒热风杀青机,双层滚筒热风杀青机,包括杀青机,所述杀青机外设置有保温壳,杀青机和保温壳之间为夹层,所述杀青机底部一侧设有燃烧炉,所述燃烧炉的炉腔与夹层联通,所述燃烧炉两侧与杀青机底部的另一侧均设置有风机,所述杀青机包括内筒和锅体,所述内筒和锅体之间为通风层所述风机的送风通道与通风层联通。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周面上均匀分布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锅体内壁设置有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位于锅体和内筒之间,所述内筒的内壁设置有搅拌叶片。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的螺旋角为10°-15°。

优选的,所述导风叶片的螺旋角为5°-10°。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和所述导风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内筒一端的外周面套装有链轮,所述链轮连接有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连接有驱动装置。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

所述杀青机的外围设有保温壳,有助于燃料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

所述杀青机底部一侧设有燃烧炉,另一侧设有风机,燃烧炉直接加热锅体,所述风机将空气送入通风层内预热,热空气在导风叶片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通风层内,并经通风孔进入内筒的内部,具有受热均匀的优点。

所述燃烧炉的加热方式包括电加热,燃气加热,煤炭燃料加热,具有加热方式广的优点。

所述杀青机设有锅体和内筒,所述搅拌叶片和所述导风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同,热能通过导风叶片均匀分布至内筒上,具有热能利用率高的优点。

热空气经导风叶片和通风孔进入内筒中,使杀青机内的茶叶在气流作用下充分搅拌,并将其中的水蒸气带出,具有杀青效果好,茶叶叶型完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筒和锅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双层滚筒热风杀青机,包括杀青机4,所述杀青机4外设置有保温壳3,所述杀青机4底部一侧设有燃烧炉2,所述燃烧炉2的炉腔与保温壳3内联通,所述杀青机4底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风机5,所述风机5的进风口设置在保温壳3外,所述风机5的出风口与保温壳3内联通。

所述锅体6和内筒7之间设置有导风叶片8,所述内筒7的内侧设置有搅拌叶片9,搅拌叶片9的螺旋角为10°-15°,导风叶片的螺旋角为5°-10°,且搅拌叶片9和所述导风叶片8的螺旋方向相同。

如图2所示所述杀青机4包括锅体6和内筒7,所述锅体6与所述内筒7同轴,所述内筒7和锅体6之间为通风层,所述内筒7的周面上还均匀分布有通风孔1。

如图3所示,所述杀青装置的传动示意图,其内筒7一端的外周面套装有链轮10,所述链轮10通过链条11连接有减速装置13,所述减速装置13连接有驱动装置14。

所述锅体6的两端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轮12。

所述杀青机的外围设有保温壳,有助于燃料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优点。

所述杀青机底部一侧设有燃烧炉,另一侧设有风机,燃烧炉直接加热锅体,所述风机将空气送入通风层内预热,热空气在导风叶片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通风层内,并经通风孔进入内筒的内部,具有受热均匀的优点。

所述燃烧炉的加热方式包括电加热,燃气加热,煤炭燃料加热,具有加热方式广的优点。

所述杀青机设有锅体和内筒,所述搅拌叶片和所述导风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同,热能通过导风叶片均匀分布至内筒上,具有热能利用率高的优点。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