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一体两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1646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一体两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一体两用机。



背景技术: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闷黄工艺需要在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无氧环境下进行,目前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这种闷黄工艺步骤繁琐,纸张包装或湿布覆盖均难以提供较为良好的低氧或无氧环境,而且茶坯在堆积过程中进行闷黄也存在闷黄不均匀的现象,造成黄茶品质下降。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用于制作黄茶、或用于进行黄茶闷黄工艺的设备。但用于红茶发酵的设备较多,红茶的制作工艺通常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提香等工序。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红茶制作通常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提香等工序,而发酵、干燥提香工序是关键步骤,高品质的红茶,其发酵、干燥提香工序必须一气呵成,确保发酵后快速钝化茶叶中的活性酶以防继续发酵,影响品质。公开号为CN10343109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干燥提香一体机,该设备包括内设空腔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托架以及正对所述进风口的风机,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有由该风机驱动的、且通过所述托架的湿热气体流路。虽然上述设备通过湿热气体流路向茶叶通入湿热气体,以为红茶发酵提供发酵条件,但是并未解决湿热气体与茶叶均匀接触的技术问题,因此制备得到的茶叶品质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一体两用机,可以用于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降低茶叶加工设备成本,而且提高茶叶加工品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一体两用机,包括带箱门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多层托架,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向所述多层托架释放湿热气流的汽循环组件,该汽循环组件包括与所述箱体转动配合的耗氧加热器,该耗氧加热器具有耗氧部和电加热部,所述耗氧加热器具有将耗氧部旋转至箱体外、并利用电加热部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一工作位,以及将电加热部旋转至箱体外、并利用耗氧部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工作位。

本发明为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一体两用机,当将本发明用于红茶发酵时,将耗氧加热器的耗氧部旋转至箱体外、并利用电加热部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耗氧加热器处于第一工作位,通过电加热部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得到的热空气经由汽循环组件释放湿热气流至箱体空腔内,从而为处于空腔内的茶叶提供发酵条件。

当将本发明用于黄茶闷黄时,将耗氧加热器的电加热部旋转至箱体外、并利用耗氧部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耗氧加热器处于第二工作位,通过耗氧部对空气进行加热,同时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得到低氧含量的热空气,加热得到的热空气经由汽循环组件释放湿热气流至箱体空腔内,从而为处于空腔内的茶叶提供闷黄条件。

由于黄茶的闷黄工艺需要在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无氧环境下进行,为了降低湿热气流的含氧量,本发明中耗氧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耗氧部为装有竹炭的竹炭盒。进行闷黄工艺时,点燃竹炭盒内的竹炭,竹炭盒内的竹炭燃烧时将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此可以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由于茶叶闷黄时,湿热气流需要与茶叶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而且竹炭燃烧时,不会产生灰烬,因此当空气流通过耗氧单元时,除了可以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以外,由于竹炭燃烧之后无灰烬,因此不会出现灰烬混入空气流中的现象发生,使得最终经由电加热单元加热以及加湿器加湿之后得到的湿热气流中不含有灰尘,当湿热气流与茶叶发生热交换时,不会给茶叶带来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耗氧部为二氧化碳释放盒。本发明可以在二氧化碳释放盒中盛放受热时能够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二氧化碳可以混入空气中,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第一封盖,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第二封盖,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均具有使空腔保持密封的闭合位、以及便于空腔与外界发生空气流通的开放位。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口处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出风口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联动连接。本发明可以通过联动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方式调节空腔内部的湿热气流通入量。当对茶叶进行闷黄工艺时,还可以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从进风口处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空腔内之后,使得空气从出风口处排出,从而降低空腔内的氧气含量。其中,二氧化碳的通入量,可以通过联动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来调节。,

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封盖的其中一侧与箱体外壁相铰接,所述第一封盖的周缘带有与进风口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垫。

为了提高密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封盖的其中一侧与箱体外壁相铰接,所述第二封盖的周缘带有与出风口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垫。

本发明中汽循环组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作为优选,所述汽循环组件包括:

用于驱使空腔内的空气流动以形成空气流的风机,所述耗氧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加热以获得热气流;

用于对所述热气流进行增湿以获得湿热气流的加湿器;

用于将所述湿热气流散布到多层托架上的布汽器。作为优选,所述布汽器包括与所述加湿室相连通的至少一根布汽管,所有布汽管竖直布置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多层托架的外周,每根布汽管上均开设有用于沿所述多层托架的轴向朝所述多层托架释放湿热气流的多个出汽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可以用于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降低茶叶加工设备成本,而且使用方便,当用于红茶发酵时,可以使得红茶与湿热气流均匀接触,提高茶叶加工品质,当用于黄茶闷黄时,可以为闷黄工艺提供低氧含量或是无氧的湿热气流,有利于茶叶闷黄,提高黄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箱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关闭箱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与箱门相对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种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与箱门相对一侧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的剖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包括带箱门11的箱体1,箱体1内设有空腔,空腔12内设有用于放置茶叶的多层托架13,空腔12内设有用于向多层托架13释放湿热气流的汽循环组件,该汽循环组件包括与箱体1转动配合的耗氧加热器,该耗氧加热器具有耗氧部32和电加热部31,耗氧加热器具有将耗氧部32旋转至箱体外、并利用电加热部31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一工作位,以及将电加热部31旋转至箱体1外、并利用耗氧部32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工作位。

本发明为红茶发酵和黄茶闷黄一体两用机,当将本发明用于红茶发酵时,将耗氧加热器的耗氧部32旋转至箱体1外、并利用电加热部31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耗氧加热器处于第一工作位,通过电加热部31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得到的热空气经由汽循环组件释放湿热气流至箱体1空腔内,从而为处于空腔内的茶叶提供发酵条件。

当将本发明用于黄茶闷黄时,将耗氧加热器的电加热部31旋转至箱体1外、并利用耗氧部32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耗氧加热器处于第二工作位,通过耗氧部32对空气进行加热,同时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得到低氧含量的热空气,加热得到的热空气经由汽循环组件释放湿热气流至箱体1空腔内,从而为处于空腔内的茶叶提供闷黄条件。

由于黄茶的闷黄工艺需要在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无氧环境下进行,为了降低湿热气流的含氧量,本发明中耗氧部32的结构形式有多种,耗氧部32为装有竹炭的竹炭盒。进行闷黄工艺时,点燃竹炭盒内的竹炭,竹炭盒内的竹炭燃烧时将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此可以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由于茶叶闷黄时,湿热气流需要与茶叶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而且竹炭燃烧时,不会产生灰烬,因此当空气流通过耗氧单元时,除了可以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以外,由于竹炭燃烧之后无灰烬,因此不会出现灰烬混入空气流中的现象发生,使得最终湿热气流中不含有灰尘,当湿热气流与茶叶发生热交换时,不会给茶叶带来污染。

本发明中耗氧部32为二氧化碳释放盒。本发明可以在二氧化碳释放盒中盛装在受热时能够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二氧化碳可以混入空气中,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如图1~6所示,箱体1上设有进风口15和出风口18,进风口15处设有第一封盖151,出风口18处设有第二封盖181,第一封盖151和第二封盖181均具有使空腔保持密封的闭合位、以及便于空腔12与外界发生空气流通的开放位。进风口15处设有第一阀门,出风口18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联动连接。本发明可以通过联动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方式调节空腔12内部的湿热气流通入量。当对茶叶进行闷黄工艺时,还可以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从进风口15处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空腔12内之后,使得空气从出风口18处排出,从而降低空腔12内的氧气含量。其中,二氧化碳的通入量,可以通过联动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来调节。,

如图1~6所示,为了提高密封效果,第一封盖151的其中一侧与箱体外壁相铰接,所述第一封盖151的周缘带有与进风口15相适配的第一密封垫。为了提高密封效果,第二封盖181的其中一侧与箱体外壁相铰接,第二封盖181的周缘带有与出风口18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垫。

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中汽循环组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本发明中汽循环组件包括:用于驱使空腔12内的空气流动以形成空气流的风机,所述耗氧加热器用于对所述空气流进行加热以获得热气流;用于对热气流进行增湿以获得湿热气流的加湿器;用于将所述湿热气流散布到多层托架上的布汽器5。本发明中布汽器5的结构有多种,布汽器5包括与加湿室相连通的至少一根布汽管6,布汽管6竖直布置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多层托架的外周,每根布汽管6上均开设有用于沿多层托架13的轴向朝多层托架13释放湿热气流的多个出汽口6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