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茶叶分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8480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离心茶叶分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提取前的茶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茶坯在揉捻、打包等做形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结块,通常采用人工搓散等方式进行解块,费工费力,效力很低,而且搓散效果不佳。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947883u,公告日为:2011年8月31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茶叶打散机,包括设于机架上方的进料斗,进料斗下方设置有转杆,转杆周侧沿径向方向分布有用于打散茶叶的径向短杆,转杆下方设置有出料通道,可以将团状茶叶均匀打散。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转杆和短杆容易磨损,同时在打散茶叶结块的同时很容易将茶叶打成很小的碎末,破坏了茶叶的完整性,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茶叶分散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对茶叶破坏大,不能保证茶叶品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离心茶叶分散机,包括外壳、球状筛网,气泵和旋转驱动机构,球状筛网位于外壳内,底座连接在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外壳包括底座、侧壁和顶盖,底座转动连接在侧壁上,顶盖可开合地安装在侧壁上,侧壁上设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的中心线相互平行,通气孔包括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与第二通气孔关于外壳的中心线对称,第一通气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气孔的直径,第二通气孔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各第一通气孔中心线之间,气泵的输出端与通气孔连接。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将茶叶块放进球状筛网,打开顶部,将球状筛网放进,外壳中,关上顶部。启动气泵和旋转驱动装置,因为第一通气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气孔的直径,第二通气孔的中心线位于各第一通气孔中心线之间,气体能通过球状筛网对茶叶块作用,所以茶叶块受到的第一通气孔出来的压力气体和第二通气孔出来的压力气体带来的剪切力,茶叶受到两个方向的力,茶叶块在剪切力下发生转动,茶叶块转动的过程中,茶叶块上的茶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往四周散开,部分茶叶从茶叶块上分离,并从球状筛网分离,此时没有分离的茶叶朝四周移动,茶叶块上形成间隙,并且中部形成空洞,压力气体从间隙进入空洞,从茶叶块中部对茶叶块作用,进一步加快茶叶块分散,并且茶叶分散时受到的力,是茶叶与茶叶之间细小的拉力,所以由内而外的打散方式将对茶叶的损伤降到了最低。

同时,球状筛网随底盘做圆周运动,因为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喷出的压力气体作用在茶叶块上,所以球状筛网做不规则的圆周运动,因为受到气体作用的主要是茶叶块,在不规则的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茶叶块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筛网因为惯性在短暂的时间内与茶叶块的运动方向不一致,此时茶叶块四周的一部分与球状筛网分离,因为球状筛网与茶叶块之间出现间隙,已经分离的茶叶不再受球状筛网挤压,从球状筛网上的筛孔中排出。当茶叶块与球状筛网运动一致时,茶叶块四周与球状筛网贴合,贴合的过程中,茶叶块内的茶叶之间再次产生相互的拉力,部分茶叶在拉力的作用下,从茶叶块上分离。当茶叶块与球状筛网运动方向再次不一致时,从茶叶块上分离的茶叶从球状筛网分离出来。茶叶块与球状筛网运动方向再次一致时,因为分离的出去的茶叶留出了多余的空间,茶叶块四周与球状筛网贴合时,茶叶块内部再次产生拉力,一部分茶叶再次从茶叶块,如此,反复直到茶叶块完全分散,从球状筛网中分离出去。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使用气压让茶叶块旋转,使茶叶内部形成空洞,让气流进入茶叶内部对茶叶进行作用,相对用硬物直接击打,将茶叶的损伤降到了最低,保证了茶叶的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对茶叶破坏大,不能保证茶叶品质的问题。同时,在压力气体和底盘的共同作用下,茶叶块做不规则运动,茶叶块的四周反复运动,利用茶叶之间的细小拉力,将茶叶分散,进一步降低了茶叶的损伤。另外,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从茶叶块内部对茶叶块进行分散,分散效果好。

上述方案为基础方案,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一:所述顶盖铰接在侧壁上。铰接的顶盖较容易打开,方便操作。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二:所述顶盖上铰接有扣件,侧壁上设有扣合柱。扣件与扣合件配合可以将顶盖固定在侧壁上,并且结构简单。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三:所述侧壁上设有排料孔。外壳是密封的,外壳内的气流只能从排料孔流出,分散的茶叶也会随着气流从排料孔排出,只需要在排料孔处设置收集袋就能将分散的茶叶收集起来,简单方便。

基于优化方案二的优化方案四:所述扣合柱顶部为弧形。扣合柱弧形的顶部起导向作用,方便扣件能沿着弧形扣合在扣合柱上。

基于基础方案的优化方案五:所述外壳为圆盘状。茶叶块在外壳内是做圆周,即使是立方体的外壳,茶叶块也不会运动到立方体的四个角,所以四个角是多余的。而圆盘状的外壳没有四角,去掉了多余的四角,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离心茶叶分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离心茶叶分散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通气孔1、内壁2、球状筛网3、茶叶块4、第二通气孔5、底座6、排料孔7、气罩8、顶盖9、气泵10、电机11。

实施例:本方案中的离心茶叶分散机,如图1所述,包括圆饼状的外壳、球状筛网3,气泵10和电机11,球状筛网3位于外壳内,底座6连接在电机11的输出端上,外壳上一体成型有排料孔7。外壳包括底座6、侧壁和顶盖9,底座6转动连接在侧壁上,顶盖9铰接在侧壁上,顶盖9上铰接有扣件,扣件上一体成型有扣合孔,侧壁上焊接有扣合柱,扣合柱的顶部呈弧形,扣件可扣合在扣合柱上。侧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通气孔,通气孔的中心线相互平行,通气孔包括第一通气孔1和第二通气孔5,第一通气孔1与第二通气孔关于外壳的中心线对称,第一通气孔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气孔5的直径,第二通气孔5的中心线分别位于各第一通气孔1中心线之间,气泵10的输出端连接有气罩8,气罩8连接在侧壁上,并且气罩8将通气孔覆盖住。

工作原理:将茶叶块4放进球状筛网3,打开顶部,将球状筛网3放进,外壳中,关上顶部。如图2所述,启动气泵10和旋转驱动装置,因为第一通气孔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通气孔5的直径,第二通气孔5的中心线位于各第一通气孔1中心线之间,气体能通过球状筛网3对茶叶块4作用,所以茶叶块4受到的第一通气孔1出来的压力气体和第二通气孔5出来的压力气体带来的剪切力,茶叶受到两个方向的力,茶叶块4在剪切力下发生转动,茶叶块4转动的过程中,茶叶块4上的茶叶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往四周散开,部分茶叶从茶叶块4上分离,并从球状筛网3分离,此时没有分离的茶叶朝四周移动,茶叶块4上形成间隙,并且中部形成空洞,压力气体从间隙进入空洞,从茶叶块4中部对茶叶块4作用,进一步加快茶叶块4分散,并且茶叶分散时受到的力,是茶叶与茶叶之间细小的拉力,所以由内而外的打散方式将对茶叶的损伤降到了最低。

同时,球状筛网3随底盘做圆周运动,因为第一通气孔1和第二通气孔5喷出的压力气体作用在茶叶块4上,所以球状筛网3做不规则的圆周运动,因为受到气体作用的主要是茶叶块4,在不规则的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茶叶块4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筛网因为惯性在短暂的时间内与茶叶块4的运动方向不一致,此时茶叶块4四周的一部分与球状筛网3分离,能分离的茶叶没因为没有球状筛网3的挤压,从球状筛网3上的筛孔中排出。当茶叶块4与球状筛网3运动一致时,茶叶块4四周与球状筛网3贴合,贴合的过程中,茶叶块4内的茶叶之间再次产生相互的拉力,部分茶叶在拉力的作用下,从茶叶块4上分离。当茶叶块4与球状筛网3运动方向再次不一致时,从茶叶块4上分离的茶叶从球状筛网3分离出来。茶叶块4与球状筛网3运动方向再次一致时,因为分离的出去的茶叶流出了多余的空间,茶叶块4四周与球状筛网3贴合时,茶叶块4内部再次产生拉力,一部分茶叶再次从茶叶块4,如此,反复直到茶叶块4完全分散,从球状筛网3中分离出去。

因为外壳四周封闭,外壳中的气流只能排料孔7排出,从球状筛网3分离出来的茶叶,随着气流从出料孔中被吹出外壳,只要在排料孔7设置收集带就能将茶叶收集起来,方便简单。并且只有分撒后的茶叶能通过排料孔7,没有分散的茶叶继续留在球状筛网3直到被分散,成品中不会出现未被分散的茶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