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肺止咳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942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肺止咳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凉茶作为中国文化非物质遗产之一,其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凉茶也远销国外,并且受到一直的好评,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凉茶大部分具有清热、止渴功效,多用于夏秋季节高温暑期天气,而清热、止咳作用的凉茶在市场上还少之甚少,再者口味也待进一步的改进,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清肺止咳的凉茶,口感好,具有清肺润肺、清热泻火、干咳消痛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清肺止咳的凉茶的制备方法,方法简单,适用于家庭制备,也适用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清肺止咳的凉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胖大海38-42份、生地黄22-26份g、射干22-26份、甘草14-18份、黄芩22-26份、桔梗22-26份、苦杏仁10-14份、牛蒡子10-14份、板蓝根14-18份、白芍14-18份、麦冬14-18份、薄荷6-10份、枇杷叶22-26份。

上述的一种清肺止咳的凉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胖大海38-42份、生地黄22-26份g、射干22-26份、甘草14-18份、桔梗22-26份、苦杏仁10-14份、牛蒡子10-14份、板蓝根14-18份、白芍14-18份、麦冬14-18份、薄荷6-10份、枇杷叶22-26份。

上述的一种清肺止咳的凉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胖大海40份、生地黄24份、射干24份、甘草16份、黄芩24份、桔梗24份、苦杏仁12份、牛蒡子12份、板蓝根16份、白芍16份、麦冬16份、薄荷8份、枇杷叶24份。

一种清肺止咳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进行预处理;按重量比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浸水,浸泡,文火煲制,滤出第一汤汁;补加水,继续煲制,滤出第二汤汁,所述第一汤汁与第二汤汁混合,冷却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清肺止咳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凉茶配方独特,科学合理,口感好,具有清肺润肺、清热泻火、干咳消痛作用,尤其适用于中青年人易患实热干咳、喉咙肿痛者长期服用;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适用于家庭制备,也适用工业化生产。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下面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专利保护范围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热止咳的凉茶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胖大海40g、生地黄24g、射干24g、甘草16g、黄芩24g、桔梗24g、苦杏仁12g、牛蒡子12g、板蓝根16g、白芍16g、麦冬16g、薄荷8g、枇杷叶24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原料:将上述中药材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去土、清杂,然后将上述根茎类的中药材切片切段,花类、果实类、全草类、叶类的中药材清除杂质及次品;按照上述重量称取预处理的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放入煲锅中,浸水,浸泡50分钟,文火煲制1小时,滤出第一汤汁;再注入同量的水,继续煲制1小时,滤出第二汤汁;将第二汤汁与第一次汤汁混合;常温冷却即得。

其中,原料与水的用量之比为1∶12-15,原料指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水的用量指分两次加入的总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热止咳的凉茶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胖大海38g、生地黄22g、射干23g、甘草15g、黄芩22g、桔梗22g、苦杏仁10g、牛蒡子10g、板蓝根14g、白芍14g、麦冬14g、薄荷6g、枇杷叶22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原料:将上述中药材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去土、清杂,然后将上述根茎类的中药材切片切段,花类、果实类、全草类、叶类的中药材清除杂质及次品;按照上述重量称取预处理的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放入煲锅中,浸水,浸泡50分钟,文火煲制1小时,滤出第一汤汁;再注入同量的水,继续煲制1小时,滤出第二汤汁;将第二汤汁与第一次汤汁混合;常温冷却即得。

其中,原料与水的用量之比为1∶12-15,原料指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水的用量指分两次加入的总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热止咳的凉茶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胖大海39g、生地黄23g、射干23g、甘草14g、黄芩23g、桔梗23g、苦杏仁11g、牛蒡子11g、板蓝根15g、白芍15g、麦冬15g、薄荷7g、枇杷叶23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原料:将上述中药材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去土、清杂,然后将上述根茎类的中药材切片切段,花类、果实类、全草类、叶类的中药材清除杂质及次品;按照上述重量称取预处理的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放入煲锅中,浸水,浸泡50分钟,文火煲制1小时,滤出第一汤汁;再注入同量的水,继续煲制1小时,滤出第二汤汁;将第二汤汁与第一次汤汁混合;常温冷却即得。

其中,原料与水的用量之比为1∶12-15,原料指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水的用量指分两次加入的总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热止咳的凉茶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胖大海41g、生地黄25g、射干25g、甘草15g、黄芩25g、桔梗25g、苦杏仁13g、牛蒡子13g、板蓝根17g、白芍17g、麦冬17g、薄荷9g、枇杷叶25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原料:将上述中药材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去土、清杂,然后将上述根茎类的中药材切片切段,花类、果实类、全草类、叶类的中药材清除杂质及次品;按照上述重量称取预处理的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放入煲锅中,浸水,浸泡50分钟,文火煲制1小时,滤出第一汤汁;再注入同量的水,继续煲制1小时,滤出第二汤汁;将第二汤汁与第一次汤汁混合;常温冷却即得。

其中,原料与水的用量之比为1∶12-15,原料指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水的用量指分两次加入的总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热止咳的凉茶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胖大海42g、生地黄26g、射干26g、甘草18g、黄芩26g、桔梗26g、苦杏仁14g、牛蒡子14g、板蓝根18g、白芍18g、麦冬18g、薄荷10g、枇杷叶26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原料:将上述中药材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去土、清杂,然后将上述根茎类的中药材切片切段,花类、果实类、全草类、叶类的中药材清除杂质及次品;按照上述重量称取预处理的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放入煲锅中,浸水,浸泡50分钟,文火煲制1小时,滤出第一汤汁;再注入同量的水,继续煲制1小时,滤出第二汤汁;将第二汤汁与第一次汤汁混合;常温冷却即得。

其中,原料与水的用量之比为1∶12-15,原料指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水的用量指分两次加入的总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热止咳的凉茶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胖大海42g、生地黄24g、射干23g、甘草17g、黄芩25g、桔梗24g、苦杏仁12g、牛蒡子13g、板蓝根17g、白芍15g、麦冬17g、薄荷9g、枇杷叶24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原料:将上述中药材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去土、清杂,然后将上述根茎类的中药材切片切段,花类、果实类、全草类、叶类的中药材清除杂质及次品;按照上述重量称取预处理的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放入煲锅中,浸水,浸泡50分钟,文火煲制1小时,滤出第一汤汁;再注入同量的水,继续煲制1小时,滤出第二汤汁;将第二汤汁与第一次汤汁混合;常温冷却即得。

其中,原料与水的用量之比为1∶12-15,原料指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水的用量指分两次加入的总量。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热止咳的凉茶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胖大海39g、生地黄24g、射干26g、甘草16g、黄芩25g、桔梗23g、苦杏仁11g、牛蒡子12g、板蓝根14g、白芍14g、麦冬15g、薄荷8g、枇杷叶22g。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原料:将上述中药材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去土、清杂,然后将上述根茎类的中药材切片切段,花类、果实类、全草类、叶类的中药材清除杂质及次品;按照上述重量称取预处理的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放入煲锅中,浸水,浸泡50分钟,文火煲制1小时,滤出第一汤汁;再注入同量的水,继续煲制1小时,滤出第二汤汁;将第二汤汁与第一次汤汁混合;常温冷却即得。

其中,原料与水的用量之比为1∶12-15,原料指胖大海、生地黄、射干、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牛蒡子、板蓝根、白芍、麦冬、薄荷、枇杷叶;水的用量指分两次加入的总量。

试验例1

受试品:以实施例1制备的凉茶为例

受试对象:50例,年龄30-40岁,具有实热干咳症状者,无其它症状者;

服用方法:每次150ml,每天三次,服用1个月;

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实热干咳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缓解;

无效:主要症状改变不明显。

口味评价等级:非常好;好;一般;差。

结果:显效:5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有效率:80%。

口味评价结果:非常好:8例;好:34例;一般:6例;差:2例。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的凉茶具有改善中青年实热干咳症状作用;口感也获得好评。

试验例2

受试品:以实施例1制备的凉茶为例;

受试对象:50例,年龄35-45岁,具有咽喉肿痛症状者,无其它症状者;

服用方法:每次150ml,每天三次,服用1个月;(服用期间不服用其他具有类似作用的药物);

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咽喉肿痛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缓解;

无效:主要症状改变不明显。

结果:显效:2例;有效:34例;无效:14例,有效率:72%。

口味评价结果:非常好:7例;好:32例;一般:11例;差:0例。

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的凉茶具有改善咽喉肿痛症状作用;口感也获得好评。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