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绿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952阅读:1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尤其涉及茶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茶叶的种类繁多,如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砖茶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名优茶多达千种,其中获得省级以上名茶称号的有四百多种。名优绿茶品种最多,产量占名优茶总产量的80%以上。对于绿茶来说,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茶的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因此春茶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而夏秋时节,气候多高温干旱,由于高温和缺水的影响,夏秋季节的绿茶中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而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所以通过常规的绿茶加工工艺制备的夏秋绿茶口感苦涩。所以在制备名优绿茶时通常只采摘春茶,然而夏秋绿茶的产量占全年产量的40%~60%,如果夏秋绿茶未能加工成茶产品,那么将浪费掉大量的茶资源,也会导致茶产品供不应求,进而提高茶产品的价格。因此开发利用夏秋茶资源,是茶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绿茶加工工艺。一种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绿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摘,采摘绿茶鲜叶;步骤2:摊晒,将绿茶鲜叶平铺于两层透光网纱的中间夹层中,并将上层网纱固定在下层网纱下面的筛板上,每隔2~3h,将上层网纱上罩上筛板,并与下层网纱下面的筛板配合,翻转180°,手动将绿茶鲜叶再次平铺好,每隔2~3h,重复翻转180°操作一次,直至绿茶失水率达到10%~15%,即完成摊晒工序;步骤3:杀青,将摊晒工序处理后的绿茶鲜叶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快速微波杀青,微波杀青时间为每100g耗时10~30s,微波杀青结束后将绿茶转移至炒锅中,加热翻炒,直至绿茶失水率达到25%~35%,即完成杀青工序;步骤4:除杂,将杀青后的绿茶鲜叶置于传输式吹干机中进行除杂工序,传输式吹干机的传输速度为2~5m/min,传输式吹干机的风量为5~10m/s,绿茶鲜叶全部通过传输吹干机后即完成除杂工序;步骤5:整形,将除杂后的绿茶鲜叶置于第一揉捻机中,进行快速揉捻即初揉,再送至干燥机中进行初干燥,初干燥后的绿茶鲜叶再进入第二揉捻机进行复揉,复揉结束后再送至干燥机进行复干燥,即完成整形工序;步骤6:回潮和烘干,经整形后的绿茶鲜叶再经回潮和烘干工序即得绿茶成品。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室外温度如低于10℃或超过25℃,湿度在50%以下或80%以上,光照强度小于1000lx或大于3000lx时应转移至配备有光强度在1000~3000lx的灯的空调房中进行摊晒工序。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绿茶鲜叶平铺的厚度为0.5~2cm。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网纱中网孔的尺寸小于绿茶鲜叶的尺寸,且网纱的尺寸在0.5~1.5m×0.5~1.5m。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加热的温度先为65℃~75℃,翻炒3~5min后降为55℃~65℃,再继续翻炒3~5min后降为45℃~55℃,然后保持温度45℃~55℃直至完成杀青工序。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传输式吹干机的传输带为镂空结构,且镂空孔洞尺寸小于绿茶鲜叶的尺寸。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初揉的时间为每5kg需2~5min,初揉的压力为50~105n,初干燥的温度为45℃~55℃,初干燥的时间为20~40min;所述复揉的时间为每5kg需5~10min,复揉的压力为240~260n,复干燥的温度为55℃~65℃,复干燥的时间为40~60min。本发明提出的绿茶加工工艺包括采摘、摊晒、杀青、除杂、整形、回潮和烘干工序,各工序安排合理,加工出的绿茶口感好,苦涩味淡,加工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夏秋季节的绿茶,在摊晒工序时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室外摊晒或室内摊晒,严格控制摊晒的温度、湿度和光强度,使绿茶鲜叶中的营养成分保存在鲜叶中不被破坏,同时控制鲜叶中水分减少的速度,保持绿茶的鲜味,采用网纱包裹,可以避免太阳光的强光直射,减弱太阳光中紫外线的辐射,有效降低鲜叶中叶绿素及氨基酸的破坏,进而保护鲜叶的鲜度,而且反复进行翻转操作,可以加快鲜叶中水分蒸发的速度;杀青工序采用微波快速杀青与炒青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去除鲜叶中的水分,制止酶促氧化的速度,同时巩固已经形成的品质特征;增加除杂工序可以将鲜叶表面残留的杂质有效清除,避免杂质对口感的影响,进而提高鲜叶香醇的口感;再经不同条件的两次揉捻和两次干燥,使鲜叶中的水分进一步去除,并对鲜叶的形状进行固定,最后进行回潮和烘干,使水分均匀分布于叶子内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1本发明的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绿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摘,采摘绿茶鲜叶;步骤2:在自然光下摊晒,将绿茶鲜叶平铺于两层透光网纱的中间夹层中,平铺厚度为0.5~2cm,网纱中网孔的尺寸小于绿茶鲜叶的尺寸,且网纱的尺寸在1.5m×1.5m,再将上层网纱固定在下层网纱下面的筛板上,每隔2h,将上层网纱上罩上筛板,并与下层网纱下面的筛板配合,翻转180°,手动将绿茶鲜叶再次平铺好,每隔2h,重复翻转180°操作一次,直至绿茶失水率达到10%~15%,即完成摊晒工序;步骤3:杀青,将摊晒工序处理后的绿茶鲜叶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快速微波杀青,微波杀青时间为每100g耗时20s,微波杀青结束后将绿茶转移至炒锅中,加热翻炒,加热的温度先为65℃,翻炒5min后降为55℃,再继续翻炒5min后降为45℃,然后保持温度45℃直至绿茶失水率达到25%~35%,即完成杀青工序;步骤4:除杂,将杀青后的绿茶鲜叶置于传输式吹干机中进行除杂工序,所述传输式吹干机的传输带为镂空结构,且镂空孔洞尺寸小于绿茶鲜叶的尺寸,传输式吹干机的传输速度为5m/min,传输式吹干机的风量为10m/s,绿茶鲜叶全部通过传输吹干机后即完成除杂工序;步骤5:整形,将除杂后的绿茶鲜叶置于第一揉捻机中,进行快速揉捻即初揉,初揉的时间为每5kg需5min,初揉的压力为98n,再送至干燥机中进行初干燥,初干燥的温度为45℃,初干燥的时间为30min,初干燥后的绿茶鲜叶再进入第二揉捻机进行复揉,复揉的时间为每5kg需5min,复揉的压力为245n,复揉结束后再送至干燥机进行复干燥,复干燥的温度为55℃,复干燥的时间为60min即完成整形工序;步骤6:回潮和烘干,经整形后的绿茶鲜叶再经回潮和烘干工序即得绿茶成品。实施例2本发明的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绿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摘,采摘绿茶鲜叶;步骤2:在空调房中摊晒,在光强度为2000lx、温度为20℃、湿度为70%的条件下,将绿茶鲜叶平铺于两层透光网纱的中间夹层中,平铺厚度为0.5~2cm,网纱中网孔尺寸小于绿茶鲜叶的尺寸,且网纱尺寸在0.5m×0.5m,再将上层网纱固定在下层网纱下面的筛板上,每隔3h,将上层网纱上罩上筛板,并与下层网纱下面的筛板配合,翻转180°,手动将绿茶鲜叶再次平铺好,每隔3h,重复翻转180°操作一次,直至绿茶失水率达到10%~15%,即完成摊晒工序;步骤3:杀青,将摊晒工序处理后的绿茶鲜叶置于微波炉中进行快速微波杀青,微波杀青时间为每100g耗时30s,微波杀青结束后将绿茶转移至炒锅中,加热翻炒,加热的温度先为75℃,翻炒3min后降为65℃,再继续翻炒3min后降为55℃,然后保持温度55℃直至绿茶失水率达到25%~35%,即完成杀青工序;步骤4:除杂,将杀青后的绿茶鲜叶置于传输式吹干机中进行除杂工序,所述传输式吹干机的传输带为镂空结构,且镂空孔洞尺寸小于绿茶鲜叶的尺寸,传输式吹干机的传输速度为2m/min,传输式吹干机的风量为5m/s,绿茶鲜叶全部通过传输吹干机后即完成除杂工序;步骤5:整形,将除杂后的绿茶鲜叶置于第一揉捻机中,进行快速揉捻即初揉,初揉的时间为每5kg需2min,初揉的压力为98n,再送至干燥机中进行初干燥,初干燥的温度为55℃,初干燥的时间为20min;初干燥后的绿茶鲜叶再进入第二揉捻机进行复揉,复揉的时间为每5kg需5min,复揉的压力为245n,复揉结束后再送至干燥机进行复干燥,复干燥的温度为65℃,复干燥的时间为40min即完成整形工序;步骤6:回潮和烘干,经整形后的绿茶鲜叶再经回潮和烘干工序即得绿茶成品。分别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和常规加工工艺加工夏季绿茶,并对加工后的绿茶进行口感测试,测试方法为:随机抽取100名顾客分别对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和常规加工工艺加工的夏季绿茶进行试喝,并选出口感最优的编号,口感测试结果如下:实施例1实施例2常规加工工艺满意度%51445口感测试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例1加工的夏季绿茶口感最优,且占到总人数的一半,而且95%以上的试喝顾客认为通过本发明提出的加工工艺加工的夏季绿茶的口感好,品尝时的苦涩感明显弱于常规加工工艺加工的夏季绿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