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饲料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037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饲料造粒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改进的饲料造粒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对于饲料的需求逐年增加。为了便于包装运输和牲畜食用,通常合成饲料要制作成颗粒状。现有的饲料造粒设备通常是使用挤压设备对饲料进行挤压成型,然后再通过破碎装置将成型的饲料块分解成饲料颗粒。这种造粒设备生产的饲料颗粒密度较大,在投料时不容易吸水,牲畜食用时会出现无法彻底消化饲料的问题,而且通过破碎形成的饲料颗粒在形状和体积上控制较为粗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饲料造粒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生产的饲料颗粒体积均匀、蓬松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饲料造粒机,包括造粒桶,造粒桶下方连接有搅拌桶,搅拌桶表面设置有滤孔,所述造粒桶顶部设置有旋转喷洒机构,旋转喷洒机构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旋转喷洒机构的中心设置有若干个喷水口,旋转喷洒机构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喷雾口,造粒桶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斜面,锥形斜面的中心通过连接管连接至搅拌桶,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喷料管,喷料管内设置有扇叶,扇叶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喷料管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外侧设置有滤网,第一通孔位于扇叶的下方,喷料管的侧壁连接有送料管,送料管位于扇叶和第一通孔之间,搅拌桶的外侧设置有饲料槽,搅拌桶通过旋转轴架设在饲料槽的顶部,旋转轴连接有第三电机,供水管与旋转喷洒机构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喷洒机构顶部设置有环形进水口,环形进水口与喷水口和喷雾口相连,环形进水口外侧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有缺口,缺口与供水管密封连接,喷水口和喷雾口与环形进水口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口向外倾斜设置,喷水口的倾斜角度为10~20°,喷水口包括顶部的圆形出水孔和位于圆形出水孔下方,并与圆形出水孔相连通的矩形出水孔,圆形出水孔的直径与矩形出水孔的宽度以及矩形出水孔的长度的比例为3:2:5,矩形出水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板,第一挡板水平设置,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相邻第一挡板上的第二通孔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喷雾口内设置有圆柱形的空腔,空腔与外界相通,空腔底部通过支撑杆活动设置有第二挡板,空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孔,第一出水孔上套接有第三挡板,空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水孔,第二出水孔的出水方向与空腔的内壁相切。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和喷料管的内径之比为5:4,滤网的孔径为0.1mm。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桶内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板,相邻搅拌板之间设置有螺纹槽。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板上设置有两个倾斜设置的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出料口,侧板的顶部设置有料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是利用饲料粉末与水分的相互接触,实现饲料粉末的逐步凝聚,由于凝聚过程是通过水与饲料混合物表面的粘附力实现的,所以其形成的饲料颗粒形状一致性高,为近似球形的形状。本发明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挤压成型的造粒思路,避免了由于挤压而出现的饲料密度过大的问题。饲料粉末通过送料管进入喷料管,在扇叶的带动下向上喷出,与通过旋转喷洒机构喷出的水在造粒桶内充分接触,形成饲料颗粒的内核。颗粒内核在自身重力以及水流带动下进入连接管,体积过小的颗粒内核经过滤网重新进入送料管,再次进入造粒桶内与水和饲料粉末进行接触,使自身体积增加。体积较大的颗粒内核以及部分未与饲料粉末结合的水分通过连接管进入搅拌桶,饲料槽内盛放有饲料粉末,通过搅拌桶的转动使得颗粒内核继续吸附饲料粉末,从而体积进一步增加,当饲料颗粒增加至合格范围内,完成造粒。由于饲料粉末遇水后会快速附着在造粒桶内,旋转喷洒机构上的喷水口用于对造粒桶的内壁以及底面进行喷洒冲刷,使附着在造粒桶内的饲料粉末可以随着水流脱粒造粒桶的内壁,重新与造粒桶内的颗粒内核进行相互吸附。圆形出水孔用于提供一个较大的水流流量,可以实现对于造粒桶内壁的有效冲刷。由于矩形出水孔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水流经过矩形出水孔会形成分流,从而使得通过矩形出水孔喷出的水流分散度较高,覆盖面积大,可以减少在冲刷过程在造粒筒内壁形成的水流流动盲区。由于造粒桶内充满了饲料粉末,使用普通的雾化喷嘴会造成喷嘴堵塞。本发明根据造粒桶工作状态的特点,设计了一个专用的喷雾口。第一出水孔喷出的水流在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进行往复的反射,通过多次的高速撞击实现雾化,第二出水孔实现将雾化后的水滴喷出空腔。通过设置搅拌板,可以提高饲料颗粒在搅拌桶内的滚动幅度,螺纹槽便于饲料颗粒在不同搅拌板之间流动。搅拌板的结构可以将饲料颗粒抬升至搅拌桶的高处,在此过程中饲料颗粒通过出料口逐渐向下流动,与此同时位于料槽内的饲料粉末也逐渐掉落,并与饲料颗粒混合,这就实现了饲料颗粒与饲料粉末在搅拌桶内的充分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喷洒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旋转喷洒机构与供水管连接部位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喷水口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喷雾口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管内部的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搅拌板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造粒桶与锥形斜面连接部位的结构图。

图中:1、造粒桶;2、搅拌桶;3、旋转喷洒机构;4、喷水口;5、喷雾口;6、锥形斜面;7、连接管;8、喷料管;9、扇叶;10、第二电机;11、第一通孔;12、滤网;13、送料管;14、饲料槽;15、旋转轴;16、第三电机;17、供水管;18、滤孔;19、环形进水口;20、密封圈;21、圆形出水孔;22、矩形出水孔;23、第一挡板;24、第二通孔;25、空腔;26、第二挡板;27、支撑杆;28、第一出水孔;29、第三挡板;30、第二出水孔;31、搅拌板;32、螺纹槽;33、侧板;34、出料口;35、料槽;36、半球形凸起部;37、第一凹槽;38、延长板;39、第三通孔;40、第四挡板;41、第二凹槽;42、第一电机;43、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8,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造粒桶1,造粒桶1下方连接有搅拌桶2,搅拌桶2表面设置有滤孔18,所述造粒桶1顶部设置有旋转喷洒机构3,旋转喷洒机构3通过第一电机42驱动,旋转喷洒机构3的中心设置有若干个喷水口4,旋转喷洒机构3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喷雾口5,造粒桶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斜面6,锥形斜面6的中心通过连接管7连接至搅拌桶2,连接管7的内部设置有喷料管8,喷料管8内设置有扇叶9,扇叶9通过第二电机10驱动,喷料管8的侧壁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外侧设置有滤网12,第一通孔11位于扇叶9的下方,喷料管8的侧壁连接有送料管13,送料管13位于扇叶9和第一通孔11之间,搅拌桶2的外侧设置有饲料槽14,搅拌桶2通过旋转轴15架设在饲料槽14的顶部,旋转轴15连接有第三电机16,供水管17与旋转喷洒机构3相连。旋转喷洒机构3顶部设置有环形进水口19,环形进水口19与喷水口4和喷雾口5相连,环形进水口19外侧设置有密封圈20,密封圈20上设置有缺口43,缺口43与供水管17密封连接,喷水口4和喷雾口5与环形进水口19相连接。喷水口4向外倾斜设置,喷水口4的倾斜角度为17°,喷水口4包括顶部的圆形出水孔21和位于圆形出水孔21下方,并与圆形出水孔21相连通的矩形出水孔22,圆形出水孔21的直径与矩形出水孔22的宽度以及矩形出水孔22的长度的比例为3:2:5,矩形出水孔22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挡板23,第一挡板23水平设置,第一挡板2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4,相邻第一挡板23上的第二通孔24交错设置。喷雾口5内设置有圆柱形的空腔25,空腔25与外界相通,空腔25底部通过支撑杆27活动设置有第二挡板26,空腔2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水孔28,第一出水孔28上套接有第三挡板29,空腔25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出水孔30,第二出水孔30的出水方向与空腔25的内壁相切。连接管7和喷料管8的内径之比为5:4,滤网12的孔径为0.1mm。搅拌桶2内设置有若干个搅拌板31,相邻搅拌板31之间设置有螺纹槽32。搅拌板31上设置有两个倾斜设置的侧板33,两个侧板33之间设置有出料口34,侧板33的顶部设置有料槽35。

另外,第二挡板26的中心设置有半球形凸起部36。出水孔28喷出的水流与半球形凸起部36发生碰撞,可以使水滴在反射时向外侧扩散,可以提高第二出水孔30出水携带的雾状水滴的量。

造粒桶1和锥形斜面6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37。第一凹槽37起到汇集从造粒桶1内壁留下的水流的作用,水流通过汇集后,再溢出第一凹槽37,这样可以提高锥形斜面6表面水流的均匀度。第一凹槽37顶部设置有延长板38,延长板38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通孔39。通过设置延长板38,可以实现水流的分层流动,一部分通过第三通孔39向下流动,另一部分通过延长板38的外延向下流动。这种分层流动的结构提高在锥形斜面6表面水流对于饲料粉末的携带作用。

出料口34内交错轴接有若干个第四挡板40。当饲料颗粒通过出料口34时,第四挡板40可以对饲料颗粒起到往复搅拌的作用。第四挡板40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41,第二凹槽41用来对饲料粉末进行暂存,当饲料颗粒经过第四挡板40时,可以再次使饲料粉末与饲料颗粒接触,加快饲料颗粒的成型。

本发明制作的饲料颗粒体积均匀、蓬松度高,便于包装和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